第45章 第四十五章 (1/2)
长公主大婚即使过了几个月,也还是有人津津乐道, 二嫁不稀奇, 但当日大婚就休夫另嫁他人的, 他们还是头一次听说。迂腐古板的人都道长公主这是大逆不道,违背了以夫为天的伦理纲常,但因为叶青的地位高, 没有人愿意得罪,只能私下嘀咕几句。
太子因为这事越发强势,林家一改以往的温和做派, 变得咄咄逼人,其他皇子的势力被打压, 因为有皇帝的暗中阻扰, 整个朝堂才没有变成太子的一言堂。就在太子一派吞噬其他势力的时候,两江一带突发洪水,无数大雍百姓流离失所, 朝中正在为派谁去赈灾而吵闹不休。
两江一带是大雍有名的粮仓,有无数土地肥沃的良田, 以往这季节也有下暴雨, 只是因为有修筑堤坝,这雨水正好用来浇灌农田。谁知今年的堤坝坍塌了,最重要的是这堤坝是去年才加固的,即使洪水再大,也不至于一来就塌了。这其中的猫腻都能猜到几分,这去年加固堤坝的差事是工部侍郎负责的, 而这人正是四皇子外祖父。
这派出去赈灾的人选除了要做好安抚百姓的工作,还要调查清楚这堤坝决堤的真相,这就注定了派去的人身份不能低,不怕得罪皇子。而这一路也会突发各种意外,做的好了就会收获大片民心,但一旦出了差错,流民变成暴民,这其中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这种事古往今来就有,因此朝堂上的皇子们即使有心,但想到自己的小命也心生犹豫,他们也不想费了一番力气结果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皇帝高深莫测的坐在龙位上,看着底下快要吵翻天的大臣,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这些世家名门即使到了这时候还不忘为自己争利,这也是他对太子不满意的原因,林家现在就如一头披着羊皮的野狼,不是年幼的太子能控制住的。
“父皇,儿臣请愿。”在众人争吵不休的时候,太子突然站出来请示,顿时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少年老成的太子。毫不客气的说,太子手中的权利稳固,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益处,反而若是出了意外,这唾手可得皇位就要失之交臂,他们实在是想不太子这么做的理由。
“太子是国之储君,不妥。”皇帝没有答应,太子身后牵扯太深,没有一个皇子能与之并肩,若是太子有个意外,没人能接收身后的势力,势必造成朝堂震荡。
“陛下圣明,太子乃一国储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立马有大臣出来迎合说了一大通,这人是太子一派的,眼看着这形势大好,他自然是不希望太子有个意外,只要太子安安分分的留在京城,其他的事情自然有人办好。
太子若是能轻易被说服,他就不是太子了,他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舅舅,眼里闪过一丝愧疚,再次站出来道“父皇,儿臣是大雍百姓的储君,有民才有君,儿臣也想为百姓们做些事情,这次两江的百姓遭受了大难,正要皇室的人站出来,告诉他们,大雍皇室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名百姓。若父皇担忧,不如让林大人一同前往,有大人在,想必儿臣不会有事的。”
“林爱卿”皇帝奇怪的看着太子,这朝堂姓林的就只有林国公一门,也就是皇后的外家,这人肯定不是年纪大的林共国公,只能是礼部尚书林爱卿了,莫非他错怪太子了其实太子一直对林家心有忌惮,只是因为皇后的原因,要亲近林家。
林余安则身体一僵,郁闷的看向太子,有这么坑舅舅的外甥么他一个文弱大臣去赈灾还要保护太子的安危,这当他是有什么三头六臂还是武力过人
“林爱卿,你觉得太子的建议如何”皇帝有一瞬间的心动,林余安是林家下一代的领头人,即使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林家肯定会出尽全力,而太子就更不用说了,若太子有事,这林家就是首当其中的替罪羊。
林余安垂下的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即使太子一时冲动,为了太子的威望,他这个做舅舅的也只能支持太子,“回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嘴角勾出满意的弧度,“太子,朕就把这事交给你了,希望你能让天下百姓重新认识大雍储君。林爱卿,你势必要保护太子的安危,太子若有事,朕唯你是问”
“儿臣领旨。”
“臣遵旨。”
和林余安担忧的不同,太子信心十足,他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推出红薯,这次两江的洪灾正好了给他这个机会,相信缺粮的两江人不会拒绝新物种。
等叶青和皇后知道这消息的时候已经木已成舟,皇后再担心也不能让人抗旨,只能尽力给他收拾一些上好的伤药,再派人去林家商
太子因为这事越发强势,林家一改以往的温和做派, 变得咄咄逼人,其他皇子的势力被打压, 因为有皇帝的暗中阻扰, 整个朝堂才没有变成太子的一言堂。就在太子一派吞噬其他势力的时候,两江一带突发洪水,无数大雍百姓流离失所, 朝中正在为派谁去赈灾而吵闹不休。
两江一带是大雍有名的粮仓,有无数土地肥沃的良田, 以往这季节也有下暴雨, 只是因为有修筑堤坝,这雨水正好用来浇灌农田。谁知今年的堤坝坍塌了,最重要的是这堤坝是去年才加固的,即使洪水再大,也不至于一来就塌了。这其中的猫腻都能猜到几分,这去年加固堤坝的差事是工部侍郎负责的, 而这人正是四皇子外祖父。
这派出去赈灾的人选除了要做好安抚百姓的工作,还要调查清楚这堤坝决堤的真相,这就注定了派去的人身份不能低,不怕得罪皇子。而这一路也会突发各种意外,做的好了就会收获大片民心,但一旦出了差错,流民变成暴民,这其中的危险性不言而喻。
这种事古往今来就有,因此朝堂上的皇子们即使有心,但想到自己的小命也心生犹豫,他们也不想费了一番力气结果白白便宜了其他人。
皇帝高深莫测的坐在龙位上,看着底下快要吵翻天的大臣,嘴角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这些世家名门即使到了这时候还不忘为自己争利,这也是他对太子不满意的原因,林家现在就如一头披着羊皮的野狼,不是年幼的太子能控制住的。
“父皇,儿臣请愿。”在众人争吵不休的时候,太子突然站出来请示,顿时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少年老成的太子。毫不客气的说,太子手中的权利稳固,这件事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益处,反而若是出了意外,这唾手可得皇位就要失之交臂,他们实在是想不太子这么做的理由。
“太子是国之储君,不妥。”皇帝没有答应,太子身后牵扯太深,没有一个皇子能与之并肩,若是太子有个意外,没人能接收身后的势力,势必造成朝堂震荡。
“陛下圣明,太子乃一国储君,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立马有大臣出来迎合说了一大通,这人是太子一派的,眼看着这形势大好,他自然是不希望太子有个意外,只要太子安安分分的留在京城,其他的事情自然有人办好。
太子若是能轻易被说服,他就不是太子了,他看了一眼老神在在的舅舅,眼里闪过一丝愧疚,再次站出来道“父皇,儿臣是大雍百姓的储君,有民才有君,儿臣也想为百姓们做些事情,这次两江的百姓遭受了大难,正要皇室的人站出来,告诉他们,大雍皇室永远不会放弃任何一名百姓。若父皇担忧,不如让林大人一同前往,有大人在,想必儿臣不会有事的。”
“林爱卿”皇帝奇怪的看着太子,这朝堂姓林的就只有林国公一门,也就是皇后的外家,这人肯定不是年纪大的林共国公,只能是礼部尚书林爱卿了,莫非他错怪太子了其实太子一直对林家心有忌惮,只是因为皇后的原因,要亲近林家。
林余安则身体一僵,郁闷的看向太子,有这么坑舅舅的外甥么他一个文弱大臣去赈灾还要保护太子的安危,这当他是有什么三头六臂还是武力过人
“林爱卿,你觉得太子的建议如何”皇帝有一瞬间的心动,林余安是林家下一代的领头人,即使为了保证他的安全,林家肯定会出尽全力,而太子就更不用说了,若太子有事,这林家就是首当其中的替罪羊。
林余安垂下的眼里闪过一丝无奈,即使太子一时冲动,为了太子的威望,他这个做舅舅的也只能支持太子,“回陛下,臣以为太子所言极是,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皇帝嘴角勾出满意的弧度,“太子,朕就把这事交给你了,希望你能让天下百姓重新认识大雍储君。林爱卿,你势必要保护太子的安危,太子若有事,朕唯你是问”
“儿臣领旨。”
“臣遵旨。”
和林余安担忧的不同,太子信心十足,他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推出红薯,这次两江的洪灾正好了给他这个机会,相信缺粮的两江人不会拒绝新物种。
等叶青和皇后知道这消息的时候已经木已成舟,皇后再担心也不能让人抗旨,只能尽力给他收拾一些上好的伤药,再派人去林家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