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好不好整个家族都会毁在我们手上。”
王家主没有接话,气氛一下子陷入僵局。
又隔了好半晌,王家主突然道“我打算亲自去一趟岐州。”
“什么王兄亲自去”郑氏族长惊讶于同伴的决定,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机会。
纵观这次事情的前因后果,不难看出李昊在这事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再联系他之前的那些话,很显然破局的重点就维系在他的身上。
点点头,郑氏族长亦道“既然王兄决定了,弟愿跟王兄一同前往,但不知道王兄何时启程”
“择日不如撞日,我打算明日一早便走,郑家主可要一起”
郑氏族长低头想了想,忽然发现,王家主似乎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找自己来只不过想要通知自己一下罢了。
果然是老奸巨滑之辈,连反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
这次如果自己不去,这老货到了岐州见到李德謇那子,指不定怎么编排自己,等到自己赶过去的时候立刻就会陷入被动之局。
想通了这一切,郑氏族长毫不犹豫道“既然如此,我便随同王兄一起好了,正好路上也可以做个伴。”
“如此甚好,那便明日辰时一刻在西门集合如何”
“好”
且不管长安各世家与李二之间的互相算计,单岐州府自从贴出告示,十余万百姓踊跃报名之后,阎飞白以最快的速度将工程安排了下去。
清淤、修路齐头并进,十余万人在河道与官道中忙的热火朝,若是再算上程咬金的数万大军,整个岐州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全州四个县甚至将粮仓全部打开,每日都将大批的粮食运出,送往各处工地,发给前来务工的百姓。
在粮食日渐减少的同时,工程进度亦进行的飞快,半月时间,全府境内所有的官道全都被翻了一遍,并且经过了夯实处理,只等水泥到位,马上就可以展开二期工程。
戴胄与卫鸿达便是在这样情况下进入了岐州地界,望着满坑满谷正在劳作的百姓,卫鸿达太阳穴的青筋都出来了,坐在马车里暴躁的骂道“不当人子,着实不当人子,此时放粮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可来年怎么办,今年颗粒无收,明全州的百姓一起喝西北风吗”
戴胄就坐在卫鸿达的对面,看着激动到不能自已的老头儿,忍不住劝道“卫侍御史过于偏激了,至少这样暂时稳住了民心嘛。”
“你懂个屁”卫鸿达指着外面喧嚣的工地,喘着粗气道“岐州府一共有多少粮食你算过没有,你觉得按照现在这种发粮的速度,他们能够支持多久,等到将来没有粮食了,又该如何。”
没粮就买粮呗,又不是什么大事,大唐如今又不是真的缺粮,最多也就是贵一点。
戴胄心里想着,嘴上却没敢出来。
毕竟粮食从江南运过来也需要经过大量的消耗,以前没有旱灾的时候,或许可以走水路运送,但现在关中大旱,粮食想要运进来必须走陆路,这样一来消耗量将成倍增加。
卫鸿达见戴胄不话了,找不到发泄怒气的地方,对着外面护卫他们出行的禁军统帅吼道“那个谁,加快速度,今晚上务必赶到岐山县,本御史倒是要问问那三原县候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此劳民伤财,岂是勋贵所为。”
轰隆隆,队伍前行的速度陡然增加。
不过因为路面刚刚经过夯实,倒是不怎么颠簸。
与此同时,岐山县城外原本府军的驻地,李昊怡然自得的躲在墙角的阴凉下面纳凉,身边是手里拿着一片寒瓜的袁罡。
李昊的手里同样拿着一片刚刚切好的寒瓜,大大咬了一口,舒服的呻吟了一声,随后指着地上七、八个寒瓜道“柱子,拿两个给我娘送过去,其它的拿去给兄弟们分分,别忘了给冯铁那子也送去两个。”
所谓寒瓜,指的便是现在的西瓜,古人认为西瓜性寒,故以寒瓜称之。
只不过,大唐时期西瓜并不大,最大的也就人头大。
李昊面前摆的这些,都是李靖派人前来送信顺路捎来的,数量不多,也就是改改馋还成。
望铁柱将地上所有的寒瓜全部重新装回袋子里,席君买探过头来“将军,那啥,我也去呗,正好可以帮着柱子拿一下。”
“老子信不着你,就在这儿等着吧。”
李昊头都没抬,直接甩了一句,怼的席君买直翻白眼。
事实上他真没路上偷吃的打算,就是想着送去夫人那里,或许会有点奖励啥的,到时候也好过过嘴瘾头。
不过,看看不远处桌上还放着的半个寒瓜,席君买又不担心了。
将军嘴硬心软,几个苹果都能分给大家伙,这次的寒瓜估计也少不了自己的,还是耐心等着吧。
这边算计着,袁罡那里已经将手里的寒瓜吃光了,在席君买肉疼的目光中咬了一大口,然后对李昊道“世子,你这么急着找贫道过来,可是卫公有什么消息送过来了”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李昊将手里的瓜皮往地上一丢,笑着道“不错,老头子派人送信过来了,是陛下派了戴胄和卫鸿达来查我,听这事儿好像跟崔家、卢家、李家还有点关系。另外王家与郑家似乎也有点动静,好像也派了人来岐州。”
“好家伙,群英荟萃啊。”袁罡怔了怔,感慨道“这么多人都到了岐州,世子打算如何处理我听卫鸿达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犯在他手里的人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
李昊撇撇嘴,不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互相伤害呗,这年头谁怕谁啊”
王家主没有接话,气氛一下子陷入僵局。
又隔了好半晌,王家主突然道“我打算亲自去一趟岐州。”
“什么王兄亲自去”郑氏族长惊讶于同伴的决定,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机会。
纵观这次事情的前因后果,不难看出李昊在这事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再联系他之前的那些话,很显然破局的重点就维系在他的身上。
点点头,郑氏族长亦道“既然王兄决定了,弟愿跟王兄一同前往,但不知道王兄何时启程”
“择日不如撞日,我打算明日一早便走,郑家主可要一起”
郑氏族长低头想了想,忽然发现,王家主似乎早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找自己来只不过想要通知自己一下罢了。
果然是老奸巨滑之辈,连反应的时间都不给自己。
这次如果自己不去,这老货到了岐州见到李德謇那子,指不定怎么编排自己,等到自己赶过去的时候立刻就会陷入被动之局。
想通了这一切,郑氏族长毫不犹豫道“既然如此,我便随同王兄一起好了,正好路上也可以做个伴。”
“如此甚好,那便明日辰时一刻在西门集合如何”
“好”
且不管长安各世家与李二之间的互相算计,单岐州府自从贴出告示,十余万百姓踊跃报名之后,阎飞白以最快的速度将工程安排了下去。
清淤、修路齐头并进,十余万人在河道与官道中忙的热火朝,若是再算上程咬金的数万大军,整个岐州可以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巨大的工地。
为了兑现之前的承诺,全州四个县甚至将粮仓全部打开,每日都将大批的粮食运出,送往各处工地,发给前来务工的百姓。
在粮食日渐减少的同时,工程进度亦进行的飞快,半月时间,全府境内所有的官道全都被翻了一遍,并且经过了夯实处理,只等水泥到位,马上就可以展开二期工程。
戴胄与卫鸿达便是在这样情况下进入了岐州地界,望着满坑满谷正在劳作的百姓,卫鸿达太阳穴的青筋都出来了,坐在马车里暴躁的骂道“不当人子,着实不当人子,此时放粮固然可以解燃眉之急,可来年怎么办,今年颗粒无收,明全州的百姓一起喝西北风吗”
戴胄就坐在卫鸿达的对面,看着激动到不能自已的老头儿,忍不住劝道“卫侍御史过于偏激了,至少这样暂时稳住了民心嘛。”
“你懂个屁”卫鸿达指着外面喧嚣的工地,喘着粗气道“岐州府一共有多少粮食你算过没有,你觉得按照现在这种发粮的速度,他们能够支持多久,等到将来没有粮食了,又该如何。”
没粮就买粮呗,又不是什么大事,大唐如今又不是真的缺粮,最多也就是贵一点。
戴胄心里想着,嘴上却没敢出来。
毕竟粮食从江南运过来也需要经过大量的消耗,以前没有旱灾的时候,或许可以走水路运送,但现在关中大旱,粮食想要运进来必须走陆路,这样一来消耗量将成倍增加。
卫鸿达见戴胄不话了,找不到发泄怒气的地方,对着外面护卫他们出行的禁军统帅吼道“那个谁,加快速度,今晚上务必赶到岐山县,本御史倒是要问问那三原县候到底想要干什么,如此劳民伤财,岂是勋贵所为。”
轰隆隆,队伍前行的速度陡然增加。
不过因为路面刚刚经过夯实,倒是不怎么颠簸。
与此同时,岐山县城外原本府军的驻地,李昊怡然自得的躲在墙角的阴凉下面纳凉,身边是手里拿着一片寒瓜的袁罡。
李昊的手里同样拿着一片刚刚切好的寒瓜,大大咬了一口,舒服的呻吟了一声,随后指着地上七、八个寒瓜道“柱子,拿两个给我娘送过去,其它的拿去给兄弟们分分,别忘了给冯铁那子也送去两个。”
所谓寒瓜,指的便是现在的西瓜,古人认为西瓜性寒,故以寒瓜称之。
只不过,大唐时期西瓜并不大,最大的也就人头大。
李昊面前摆的这些,都是李靖派人前来送信顺路捎来的,数量不多,也就是改改馋还成。
望铁柱将地上所有的寒瓜全部重新装回袋子里,席君买探过头来“将军,那啥,我也去呗,正好可以帮着柱子拿一下。”
“老子信不着你,就在这儿等着吧。”
李昊头都没抬,直接甩了一句,怼的席君买直翻白眼。
事实上他真没路上偷吃的打算,就是想着送去夫人那里,或许会有点奖励啥的,到时候也好过过嘴瘾头。
不过,看看不远处桌上还放着的半个寒瓜,席君买又不担心了。
将军嘴硬心软,几个苹果都能分给大家伙,这次的寒瓜估计也少不了自己的,还是耐心等着吧。
这边算计着,袁罡那里已经将手里的寒瓜吃光了,在席君买肉疼的目光中咬了一大口,然后对李昊道“世子,你这么急着找贫道过来,可是卫公有什么消息送过来了”
“果然什么事都瞒不过你。”李昊将手里的瓜皮往地上一丢,笑着道“不错,老头子派人送信过来了,是陛下派了戴胄和卫鸿达来查我,听这事儿好像跟崔家、卢家、李家还有点关系。另外王家与郑家似乎也有点动静,好像也派了人来岐州。”
“好家伙,群英荟萃啊。”袁罡怔了怔,感慨道“这么多人都到了岐州,世子打算如何处理我听卫鸿达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角色,犯在他手里的人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
李昊撇撇嘴,不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互相伤害呗,这年头谁怕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