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声音不大, 两人之间的距离也并不近。
一墙之隔外,就是正殿前的广场,香客攒动, 声音嘈杂,沈妙妙的声音几乎淹没于其中。
但是,赵伯希似是摒弃了周遭一切的干扰, 目光直直看着沈妙妙。
沈妙妙没走几步,心脏不规律躁动着实在难受,便停下了脚步。
见沈玉昭似是极为不耐地蹙了下眉,赵伯希才缓缓靠近沈玉昭,他在两人之间的距离, 间隔着两根圆柱的时候, 停了下来。
沈妙妙冷冷地看着他,他也默默回望。
许久, 他才开口,声音低哑“不是的, 我只是想看看你。”
沈妙妙轻笑一声,仿佛他说了个什么笑话“二公子是不是来看我过得有多不好, 到了哪种窘迫程度”
“亦或是,要亲眼看着我剃度出家, 才肯罢休”
在一池洁白如雪的莲花映衬下, 往日种种仿佛都浸染了原来越多的污泥,使得沈妙妙不愿再想。
如果是沈玉昭亲历这些事情,怕是一颗心早就碎的不成样子。
这大概就是不幸, 却也是万幸。
沈妙妙声音疏离冷凝“二公子消息了得,手段当然也日渐臻善,怎么,这是又有了什么奇思妙想,亲自前来行事了”
赵伯希仍旧静静地看着沈玉昭,她每说一句话,他眼中的悲伤便更甚,最后蔓延到脸上的痛楚,仿佛是心上被刺得鲜血淋漓一般,痛苦难当。
“你从前你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赵伯希长身立于沈妙妙面前,背在身后的手,紧紧握着,徐徐道,“我知道,你这样全是因我而起。”
“我不知事情竟然会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灵心她骄纵任性,不知为何会错了意,才会引出这样的事端,我已是对不起你,此番更是让你伤上加伤,就是千刀万剐,于你面前也是应该的。”
他言辞恳切,那双深情的眼因为太过专注认真,使得他说的话仿佛也是发自肺腑般,情真意切。
沈妙妙一直有口气在胸口翻涌,这话哪怕对着沈玉昭都能作用,但对她只会让她火气更旺。
“二公子客气了,当日你说退婚之事,沈玉昭可是有半点纠缠胁迫之意无论你是迫不得已,还是父命难为,亦或是为了多年来真心以待的郡王府世子,你既已下定决心,做了选择,沈玉昭亦不强求。”
“早些年那些事无论是雨中相遇相助,亦或是梧桐树下的誓言,沈玉昭就当是年少不更事时的一场无妄之梦,梦醒了,认清了现实,自然也得好好过我的生活。”
她提到往事,赵伯希的唇紧紧抿起来,似乎也在克制某种情绪。
沈妙妙上前一步,一双眸子亮的让人心惊“男女之情,不欢而散,由沈玉昭承担被这流言蜚语中伤的果,算是她识人不清的教训,因此让沈家在京城中蒙羞,是她身为沈家女儿的不孝之罪,自也怨不到二公子的头上。”
“但”她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尖锋锐利起来,“到了这个地步,安郡王府还不满意吗”
“设计陷害,狠毒栽赃,为了你安郡王府的境遇就要把人逼上死路吗”
赵伯希动了动嘴唇,却一时找不到能出口的话。
沈妙妙讽刺一笑“赵二公子,你今日前来告之,那日春日宴,是崔灵心鬼迷心窍,如今是想将所有是非罪责都推到崔灵心身上吗”
沈妙妙话中并未称“我”,反而句句带着沈玉昭这三个字,是在用那已经逝去的女子来和这虚伪的赵伯希做最后的了结。
赵伯希似是失了神,望着沈妙妙,喃喃道“不是的”
“不是什么”沈妙妙步步紧逼,“你想说,那绢帕是崔灵心自己从你府中偷走的,还是想说你没有态度暧昧过,让崔灵心产生了错觉,亦或者那机灵难缠的婢女不是从你安郡王府中出去的”
沈妙妙敛了神色,望着赵伯希道“不过二公子百密一疏,你明知沈玉昭对绢绣布艺了若指掌,却又为何让那婢女穿着那么不合时宜的衣料到我面前”
她一番话说下来,才觉得心里郁闷得以发泄,这个时候,赵伯希似乎也恢复了往日的冷静。
他低声问道“玉昭,你已经不信我了吗”
曾几何时,别人对他指指点点,只有眼前这人笑着宽慰他,我信你,你不会是那样的人。
甚至,他前来和她说退婚之事,温柔娇弱的她摇摇欲坠之际,也只点头道“我明白,你没有办法,是我没有那个福分。”
如今再见,她身上那温和柔软之气全然不见,唯有铮然锐意全都朝着他而来。
赵伯希缓缓扯了一个苦笑“是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何脸面让你信我。”
沈妙妙冷冷看着他,他与沈玉昭儿时相遇,体弱善良的娘子与落魄凄惨的少年相知相持,也算一段刻骨铭心的开始。外人都道安郡王的次子风流多情,但唯有沈玉昭知道他不为人知的身世和隐忍的生活。
即便如此,那经年累月的感情也敌不过现实。
他的这些话,如果心软又顾念旧情的沈玉昭也许会相信。但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人是沈妙妙。
沈妙妙脸上寒气逼人“二公子,你如果有这等想象力,和这等闲功夫,还是花在其他人身上吧,无论是赵二公子的深情还是安郡王府的歉意,现在的我可都消受不起。”
赵伯希面色紧绷,过了许久,才松了咬紧的牙关,缓声道“我知你怨我,无论你说什么,都是我应受的。”
顿了一下,他迈步靠近“玉昭,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你消气”
原来这才是他今天来这里的目的。
春日宴风波,崔尚书被卷入沈家和安郡王府的纷争中,一场情感纠纷引起的内宅摩擦并不会怎样,但当今圣上最为忌讳的就是权臣之间结党营私,结
一墙之隔外,就是正殿前的广场,香客攒动, 声音嘈杂,沈妙妙的声音几乎淹没于其中。
但是,赵伯希似是摒弃了周遭一切的干扰, 目光直直看着沈妙妙。
沈妙妙没走几步,心脏不规律躁动着实在难受,便停下了脚步。
见沈玉昭似是极为不耐地蹙了下眉,赵伯希才缓缓靠近沈玉昭,他在两人之间的距离, 间隔着两根圆柱的时候, 停了下来。
沈妙妙冷冷地看着他,他也默默回望。
许久, 他才开口,声音低哑“不是的, 我只是想看看你。”
沈妙妙轻笑一声,仿佛他说了个什么笑话“二公子是不是来看我过得有多不好, 到了哪种窘迫程度”
“亦或是,要亲眼看着我剃度出家, 才肯罢休”
在一池洁白如雪的莲花映衬下, 往日种种仿佛都浸染了原来越多的污泥,使得沈妙妙不愿再想。
如果是沈玉昭亲历这些事情,怕是一颗心早就碎的不成样子。
这大概就是不幸, 却也是万幸。
沈妙妙声音疏离冷凝“二公子消息了得,手段当然也日渐臻善,怎么,这是又有了什么奇思妙想,亲自前来行事了”
赵伯希仍旧静静地看着沈玉昭,她每说一句话,他眼中的悲伤便更甚,最后蔓延到脸上的痛楚,仿佛是心上被刺得鲜血淋漓一般,痛苦难当。
“你从前你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赵伯希长身立于沈妙妙面前,背在身后的手,紧紧握着,徐徐道,“我知道,你这样全是因我而起。”
“我不知事情竟然会变成今日这个样子,灵心她骄纵任性,不知为何会错了意,才会引出这样的事端,我已是对不起你,此番更是让你伤上加伤,就是千刀万剐,于你面前也是应该的。”
他言辞恳切,那双深情的眼因为太过专注认真,使得他说的话仿佛也是发自肺腑般,情真意切。
沈妙妙一直有口气在胸口翻涌,这话哪怕对着沈玉昭都能作用,但对她只会让她火气更旺。
“二公子客气了,当日你说退婚之事,沈玉昭可是有半点纠缠胁迫之意无论你是迫不得已,还是父命难为,亦或是为了多年来真心以待的郡王府世子,你既已下定决心,做了选择,沈玉昭亦不强求。”
“早些年那些事无论是雨中相遇相助,亦或是梧桐树下的誓言,沈玉昭就当是年少不更事时的一场无妄之梦,梦醒了,认清了现实,自然也得好好过我的生活。”
她提到往事,赵伯希的唇紧紧抿起来,似乎也在克制某种情绪。
沈妙妙上前一步,一双眸子亮的让人心惊“男女之情,不欢而散,由沈玉昭承担被这流言蜚语中伤的果,算是她识人不清的教训,因此让沈家在京城中蒙羞,是她身为沈家女儿的不孝之罪,自也怨不到二公子的头上。”
“但”她突然话锋一转,语气尖锋锐利起来,“到了这个地步,安郡王府还不满意吗”
“设计陷害,狠毒栽赃,为了你安郡王府的境遇就要把人逼上死路吗”
赵伯希动了动嘴唇,却一时找不到能出口的话。
沈妙妙讽刺一笑“赵二公子,你今日前来告之,那日春日宴,是崔灵心鬼迷心窍,如今是想将所有是非罪责都推到崔灵心身上吗”
沈妙妙话中并未称“我”,反而句句带着沈玉昭这三个字,是在用那已经逝去的女子来和这虚伪的赵伯希做最后的了结。
赵伯希似是失了神,望着沈妙妙,喃喃道“不是的”
“不是什么”沈妙妙步步紧逼,“你想说,那绢帕是崔灵心自己从你府中偷走的,还是想说你没有态度暧昧过,让崔灵心产生了错觉,亦或者那机灵难缠的婢女不是从你安郡王府中出去的”
沈妙妙敛了神色,望着赵伯希道“不过二公子百密一疏,你明知沈玉昭对绢绣布艺了若指掌,却又为何让那婢女穿着那么不合时宜的衣料到我面前”
她一番话说下来,才觉得心里郁闷得以发泄,这个时候,赵伯希似乎也恢复了往日的冷静。
他低声问道“玉昭,你已经不信我了吗”
曾几何时,别人对他指指点点,只有眼前这人笑着宽慰他,我信你,你不会是那样的人。
甚至,他前来和她说退婚之事,温柔娇弱的她摇摇欲坠之际,也只点头道“我明白,你没有办法,是我没有那个福分。”
如今再见,她身上那温和柔软之气全然不见,唯有铮然锐意全都朝着他而来。
赵伯希缓缓扯了一个苦笑“是了,事到如今,我还有何脸面让你信我。”
沈妙妙冷冷看着他,他与沈玉昭儿时相遇,体弱善良的娘子与落魄凄惨的少年相知相持,也算一段刻骨铭心的开始。外人都道安郡王的次子风流多情,但唯有沈玉昭知道他不为人知的身世和隐忍的生活。
即便如此,那经年累月的感情也敌不过现实。
他的这些话,如果心软又顾念旧情的沈玉昭也许会相信。但此刻站在他面前的人是沈妙妙。
沈妙妙脸上寒气逼人“二公子,你如果有这等想象力,和这等闲功夫,还是花在其他人身上吧,无论是赵二公子的深情还是安郡王府的歉意,现在的我可都消受不起。”
赵伯希面色紧绷,过了许久,才松了咬紧的牙关,缓声道“我知你怨我,无论你说什么,都是我应受的。”
顿了一下,他迈步靠近“玉昭,我要怎么做,才能让你消气”
原来这才是他今天来这里的目的。
春日宴风波,崔尚书被卷入沈家和安郡王府的纷争中,一场情感纠纷引起的内宅摩擦并不会怎样,但当今圣上最为忌讳的就是权臣之间结党营私,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