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傍晚, 锦绣和周文在宿舍大吃大喝时, 院子里传来人声,好奇一看, 就见到了隔壁间的同学之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书院学生的吃饭制度, 此时的书院, 是没有食堂概念的。
    书院采取住宿制,十天一休。
    这种情况下,一般人家出身的孩子,都是从家里带足够的干粮, 到了饭点儿, 自己烧点儿热水, 或者给一文钱, 让书院杂役帮忙烧些热水,就着干粮将就一顿。
    像锦绣和周文这种, 显然不是一般情况, 或是家里仆从按时送饭,或是直接和书院附近的吃食铺子商议好, 到了饭点儿,让铺子送来,或者自己去吃也行。
    锦绣和周文由于年龄小, 元家不可能心大到让自家两个宝贝疙瘩吃饭时间到处流浪,因此一日两餐都有人送到书院门口,然后使些银钱, 让书院的杂役直接给两人送到宿舍,两人基本到了饭来张口的地步。
    当然也些高年级的不愿意被家里安排的明明白白,因此做了最大限度的抗争,就是自己去书院门口取吃食。
    说回当下,锦绣站在窗口,一眼就见着了大摇大摆进来的两人。
    两人身着书院统一的学子青衫,一个眉眼飞扬,笑意盈盈。一个灵活多动,胖乎乎的身体不影响他上蹿下跳围着另一人跑前跑后。
    进来的两人显然也看到了站在窗口的锦绣。
    胖乎乎的人一愣,随后非常自来熟的趴在锦绣窗口,两人隔着窗框对话。
    “锦绣,真的是你啊昨日傍晚有人来通知,说是今儿有人要住进来,没想到这人竟然是你”来人将胸口拍的框框响,“你放心以后有哥哥罩着你要是有人敢欺负你,你就报我冯舒年的大名”
    冯舒年,镇上大户冯老爷之子,冯家和元家有不少生意往来,因此锦绣和冯舒年不可避免的在许多地方碰过面。
    今年九岁,别看胖乎乎的像个福娃娃,但小心思非常多,当时看锦绣不顺眼,暗中想办法整了锦绣好几次,不过没一次成功就是了。
    冯舒年自认为和锦绣是不打不相识,因此后来常以锦绣大哥自居。听人说,在读书一道儿上,是个没上进心的,成绩一塌糊涂,愁的冯老爷经常半夜睡不着爬起来打孩子解压。
    冯老爷现在的心态就是“老子也不指望你读出个人样,好吃好喝送你去书院,你有点儿眼力见儿,多结交些人脉,将来不至于没了老子,你把自己折腾的饿死就行”
    至于冯舒年在书院经常给自己树敌,以至于现在知道他名声的都躲着走这事儿,想来冯老爷是不知情的,否则冯舒年也不可能还活蹦乱跳的出现在锦绣面前了。
    锦绣觉得冯舒年这人,其实就是熊,熊孩子的熊。
    冯舒年乐呵呵的和锦绣炫耀完自己在书院的地位,拉着锦绣给他介绍随他一起进来的另一位小伙伴。
    结果冯舒年还没开口,人就笑眯眯的站在冯舒年旁边,拱手与锦绣周文打招呼。
    “想必两位就是元老爷家的公子锦绣和周文吧在下程远青,县里程师爷乃家父,常听人说起二位,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二位初来乍到,想必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都可来问远青与舒年,我们二人定知无不言还望大家以后好好相处”
    哟呵
    锦绣一听这人话说的滴水不漏,就知道是个厉害角色,至少非常擅长交际,和冯舒年这种熊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类型。
    当然,程远青自报家门,也没有炫耀父亲的意思,这年头,稍微有些底蕴的人家,见了面都要互相论一下祖上关系,要不然一上来就说我是谁谁,别人知道你是干嘛的呀但你一说我爹是谁,我爷爷是谁,别人立马就能联想到,哦,原来你就是这家出来的
    就是一种非常普通的寒暄方式。
    锦绣趴在窗口和人说话,周文看的好笑,招呼冯舒年和程远青进屋说话,还不忘取笑锦绣“还没窗口高呢,你踮着脚和人说话不累的慌吗”
    锦绣一囧,实在是现年虚五岁的他,在几人中最小,身高确实不占优势。
    但面上还要摆出满不在乎的样子,邀请两人进屋“二位用了晚食没我和阿文哥也才开始吃,不嫌弃的话可以一起用点儿”
    两人当然不会去抢两个孩子的东西吃,看见人家吃了一半儿的饭,还很有眼力见儿的稍坐片刻就告辞了。
    当然主动告辞的是程远青,被拉走的冯舒年最后趴在门框上对锦绣喊“锦绣周文晚上有空来我们屋玩儿啊”
    送走两人,周文奇怪道“不是说隔壁住了三人吗刚才怎么没见呢”
    何止是没见,两人根本都没从冯舒年二人口中听到关于另一位舍友的只言片语。
    锦绣猜测“可能是关系并不融洽吧”
    事实证明,锦绣的猜测非常正确,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锦绣终于慢慢见识到了几人关系到底有多不融洽。
    另一位室友,姓楚名舟,城关镇附近下河村人,今年十岁,在书院启蒙一年,传闻是书院某位先生去乡下访友途中,偶遇楚舟,发现楚舟聪慧异常,遂起了爱才之心,将之带回书院。
    后经过书院的层层考验,证明了楚舟确实聪慧,是个可造之材。
    于是楚舟现在的衣食住行书院全包了,只需一心留在书院读书即可。
    但他本人确实浪费了几年读书的黄金时间,一般人家,像锦绣这样的,都是三四岁就给孩子开蒙,真正有天分的,到了楚舟这个年纪,四书基本上都有涉猎,但楚舟现如今满打满算,才读了一年书。
    因此读书异常刻苦。
    这天课间休息时间,锦绣就听冯舒年这熊孩子无数次抱怨“不就是被先生夸赞过几回吗你说他至于为了让先生在课堂上夸赞,就不要命的读书吗”
    锦绣“不至于。”但我觉得你想问题的关键有点偏。
    冯舒年“你不知道,每天晚上回去,我和远青都躺床上准备睡了,他才慢吞吞的回来,点火,烧水,洗漱,我本以为他洗漱后终于能像个正常人一样睡觉,结果呢人家点上煤油灯,坐窗根儿又开始看书了
    你说说,宿舍就那么大地方,我实在困得不行了,结果有人在那儿哗哗翻书,窗口灯火摇曳,叫人怎么睡得着”
    锦绣想象了一下,觉得冯舒年的说法有些夸张,而且这种程度的折磨,别人能不能接受他不知道,反正对他的影响不大。
    冯舒年看锦绣没反应,继续抱怨“这就算了,结果你猜怎么着人家不仅晚上不睡,早上鸡都没叫,又淅淅索索的起床折腾,吵得我没办法,只能用布团将耳朵塞上才清净,你说他这幅全书院就他一个人会认真读书的样子,到底是做给谁看的”
    锦绣听完,觉得楚舟的做法可能不大好,但冯舒年可能属于睡觉不能有丁点儿响声,否则瞬间惊醒的那种。
    要不然,正常折腾到大半夜才睡的人,早上是没可能被起床声吵醒的。
    路过听了一耳朵的程远青也说“我说句公道话,舒年你就是在家里养的太娇气了,我觉得楚舟翻书和起床声没你说的那么大动静,这点我听我爹说过,时间久了自然就习惯了。
    至于你说的灯火摇曳问题,确实不好解决,我爹说过,有的人晚上外面不点灯,才会睡不踏实。有的人是夜间但凡有点灯光,整个人都不得劲儿,想来你是后者了。”
    锦绣点头,安慰冯舒年“你要觉得受不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搬出来自个儿住,我们屋子隔壁还有一间空房,想必一个人住就没问题了”
    冯舒年耳朵尖红红的,支支吾吾道“我,我才不一个人住呢”解释似的补充一句“我,我舍不得远青这个好朋友”
    锦绣奇怪“这有什么,大家还在一个院子住啊”
    冯舒年的脸更红了,就是支支吾吾说不清楚。
    看的锦绣一脸莫名,怀疑自己说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程远青哈哈一笑,才弯腰小声告诉锦绣“舒年他最怕晚上一个人住,在家里晚上必要有人在外间守夜才睡得着”
    锦绣“”
    冯舒年哒哒哒红着脸跑走了,临走生无可恋的丢下一句“不准告诉别人否则绝交”
    锦绣透过缝隙,看了靠窗位置安静坐着看书的清秀少年一眼,觉得冯舒年的抱怨,大概对不少人说过,那人不定也听说过。
    但楚舟能一直忍着,当没事发生一样,心性也是十分坚韧。
    临近上课,众人都回到自己位置,周文转头小声告诉锦绣“楚舟家境不好,我能理解他那种拼命读书,想出人头地的想法,再说他也没做什么天怒人怨的坏事,咱们就不搀和隔壁宿舍的事儿了吧”
    想了下,周文补充“而且我其实挺敬佩楚舟的,周围许多人都对他怀有敌意,但他能在这种环境下保持本心,就很厉害了”
    锦绣点头认同了周文的说法,又想起一件事“按理说,程远青和冯舒年对楚舟不满,有的是办法换宿舍,他们为何不换”
    周文眨眨眼,小声告诉锦绣“据说那间宿舍是楚舟先住进去的,程师爷和冯老爷听说了楚舟的事迹,请求山长,特意将他们二人安排进去,想让两人在楚舟的影响下,好好读书”
    锦绣“”
    没几天,锦绣差不多熟悉了书院日常,过的可谓如鱼得水,结识了新的小伙伴,一点儿不存在元家人担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科举之锦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轻云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轻云上并收藏科举之锦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