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第三章抛妻弃子的知青 (1/2)
第二天一大早,祝余迷迷糊糊地听到周围人起床的动静。
“祝余,祝余,醒醒。”祝余睡眼朦胧的醒来,脑子还有点迷糊。
“昨天你去卫生所,大队长说了,因为你是见义勇为,而且你身子骨不好,就让他家志刚替你上工。”
“我把早饭给你焐在炉子里了,你尽早起来吃啊。”
“你暖壶里我也给你接好水了,多喝点热水啊”
“我们去上工了,你别睡过头,忘了吃饭”
“千万记得吃药啊。”
祝余听着周围的吩咐,早就醒了,看着眼前那些关心自己的人,祝余十分高兴。
“我知道了,你们上工注意着点啊”
“行了行了,你躺好,再睡个回笼觉吧”
祝余笑着看着他们走了出去。
他自己摊在床上,准备好好想想,这辈子该干什么。
现在说恢复高考还为时过早,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呢。
这时,祝余回想了刚刚在这个身体醒来,那个“神器”给他发布的任务。
第二个任务,让孙艳芳幸福一生,祝余觉得可完成度还是很大的。
曾经他和赵思云恩爱了一辈子,现在他在新的身体醒来,他就是长庆村的那个被迫下乡,身体不好的祝余了,不再是大梁那个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皇帝了。
他上辈子对着赵思云一心一意,他没有什么愧对她的地方。
如今,到了新的世界,更不应该沉溺于过去,要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祝余觉得,感情的事情,是要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到真心。
他不想因为“神器”的要求,就无视自己的心意,将自己和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女人捆绑在一起。
他觉得那样对两个人都是太不负责了。
他想着,如果他们俩没有什么感情,他就把孙艳芳当成自己的妹妹,好好护着她也行。
另一个任务就有些棘手。
原身十岁就被祝大伯接走,他也人微言轻,只知道自己的父母被下放到南方。
但是,具体的地点是真的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又一次翻看原身的记忆,在十岁之后,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出现过他的父母。
因为年龄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流失,他记忆里的父母也只有思念他们的时候,所描摹出的淡淡的剪影了。
他只记得,他的父亲是个儒雅有礼的男人,从来不会像他大伯那样,在家中或者是人前,将自己的妻子呼来喝去。
他的母亲,也是个端庄有礼,腹有诗书的女人,从来不会像他大伯母那样,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扯着嗓子和别人对骂一个钟的女人。
祝余对于这样性格的人是很有好感的,再加上有着原身记忆的加持,他对祝父祝母,还是十分的孺慕。
他算了算,他现在已经18岁了,祝父祝母已经被下放改造八年了。
一年后,他就会收到父母去世的消息。
祝余现在在祖国的东北方,而父母则是在祖国的西南方,直线距离大约可以贯穿整个国土。
先不说现在的交通如何落后,就是现在出行,作为一个知青也是不可以随便离开的,如何挽救父母,他十分头疼啊。
他叹了口气,仔细回想着记忆里那封信的落款地址,裹紧了自己的棉袄,去原身背包里找到了纸笔,先将地址记了下来。
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一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祝父祝母被下放到了南方。
首先,生活习惯上,想必就十分难受。
更何况,南方的天气,阴暗潮湿居多,祝父还有老寒腿,祝余想,生活环境对于他身体的摧残想必是极大的。
更何况,祝父是个文人。
自古文人多傲骨,他可以接受生活的困顿,地位的悬殊可能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祝余从记忆中得知,被下放的人被安上了大大的帽子,被污名化,走到哪里都被人唾弃,被人打骂。
俗话说,当一个人精神上被杀死了之后,留下的身体也不会存在很久了。
祝余想,可能就是因为身体的困顿还有精神上的压迫,祝父才没
“祝余,祝余,醒醒。”祝余睡眼朦胧的醒来,脑子还有点迷糊。
“昨天你去卫生所,大队长说了,因为你是见义勇为,而且你身子骨不好,就让他家志刚替你上工。”
“我把早饭给你焐在炉子里了,你尽早起来吃啊。”
“你暖壶里我也给你接好水了,多喝点热水啊”
“我们去上工了,你别睡过头,忘了吃饭”
“千万记得吃药啊。”
祝余听着周围的吩咐,早就醒了,看着眼前那些关心自己的人,祝余十分高兴。
“我知道了,你们上工注意着点啊”
“行了行了,你躺好,再睡个回笼觉吧”
祝余笑着看着他们走了出去。
他自己摊在床上,准备好好想想,这辈子该干什么。
现在说恢复高考还为时过早,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呢。
这时,祝余回想了刚刚在这个身体醒来,那个“神器”给他发布的任务。
第二个任务,让孙艳芳幸福一生,祝余觉得可完成度还是很大的。
曾经他和赵思云恩爱了一辈子,现在他在新的身体醒来,他就是长庆村的那个被迫下乡,身体不好的祝余了,不再是大梁那个说一不二,唯我独尊的皇帝了。
他上辈子对着赵思云一心一意,他没有什么愧对她的地方。
如今,到了新的世界,更不应该沉溺于过去,要开始新的生活。
但是祝余觉得,感情的事情,是要付出了真心,才能收获到真心。
他不想因为“神器”的要求,就无视自己的心意,将自己和一个自己还不熟悉的女人捆绑在一起。
他觉得那样对两个人都是太不负责了。
他想着,如果他们俩没有什么感情,他就把孙艳芳当成自己的妹妹,好好护着她也行。
另一个任务就有些棘手。
原身十岁就被祝大伯接走,他也人微言轻,只知道自己的父母被下放到南方。
但是,具体的地点是真的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啊。
他又一次翻看原身的记忆,在十岁之后,他的记忆里几乎没有出现过他的父母。
因为年龄小,而且随着时间的流失,他记忆里的父母也只有思念他们的时候,所描摹出的淡淡的剪影了。
他只记得,他的父亲是个儒雅有礼的男人,从来不会像他大伯那样,在家中或者是人前,将自己的妻子呼来喝去。
他的母亲,也是个端庄有礼,腹有诗书的女人,从来不会像他大伯母那样,因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扯着嗓子和别人对骂一个钟的女人。
祝余对于这样性格的人是很有好感的,再加上有着原身记忆的加持,他对祝父祝母,还是十分的孺慕。
他算了算,他现在已经18岁了,祝父祝母已经被下放改造八年了。
一年后,他就会收到父母去世的消息。
祝余现在在祖国的东北方,而父母则是在祖国的西南方,直线距离大约可以贯穿整个国土。
先不说现在的交通如何落后,就是现在出行,作为一个知青也是不可以随便离开的,如何挽救父母,他十分头疼啊。
他叹了口气,仔细回想着记忆里那封信的落款地址,裹紧了自己的棉袄,去原身背包里找到了纸笔,先将地址记了下来。
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一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祝父祝母被下放到了南方。
首先,生活习惯上,想必就十分难受。
更何况,南方的天气,阴暗潮湿居多,祝父还有老寒腿,祝余想,生活环境对于他身体的摧残想必是极大的。
更何况,祝父是个文人。
自古文人多傲骨,他可以接受生活的困顿,地位的悬殊可能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祝余从记忆中得知,被下放的人被安上了大大的帽子,被污名化,走到哪里都被人唾弃,被人打骂。
俗话说,当一个人精神上被杀死了之后,留下的身体也不会存在很久了。
祝余想,可能就是因为身体的困顿还有精神上的压迫,祝父才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