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四章过河拆桥的皇帝 (1/2)
次日不到卯时,刘顺便叫祝余起床,张罗着给祝余洗漱打扮,用早膳了。
要说这皇帝这个职业其实也不好做。虽说是万人之上,但是也是身负千万黎民百姓。如果想当一个昏君,那当然是轻轻松松,但是,如果想做一个好皇帝,可能殚精竭虑一辈子,也只能是史书上平平一笔。
为王者,都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或开疆拓土或国强民壮。祝余只希望自己能解决掉礼亲王那个大患,做个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皇帝。
但是看着此时还暗着的天色,祝余长叹一口气啊“这作息首先就得改改了,不然,铁一样的身子也受不住啊”
思虑间,他们一行走到了大明宫。此时,也不过才卯时初刻也就是现在的早上5点多。而众位大臣则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更是辛苦。
随着百官山呼万岁,祝余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朝会,他缓缓登上龙椅,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一群人,道“众卿平身。”
“ 谢陛下”
祝余身边的刘顺又和掐着嗓子一样,声音尖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大臣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祝余先发问“不知诸位今早上朝需要几时起床做准备”
众人一听,摸不着头脑,但也都一个个的据实相告。他们多数都是半夜起床,寅时便到达午门等候了。
祝余听后,微微皱眉,说“诸位都是我大梁的肱股之臣,如果每天天还没亮就前来上朝,日久天长的,这身子骨可如何吃得消啊”
顿了顿,又继续说“朕觉得为了我大梁百年基业,一定要改改这不合理的早朝时间,日后我们就巳时9点开始朝会吧。”
底下的大臣都开始窃窃私语,除了那三位顾命大臣和赵军却是老神在在,站在一边,什么话都没说。
这时,礼部左侍郎出来说到“启奏陛下,这卯时上朝乃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岂能随意更改望陛下三思啊”
旁边也有人出来说“臣附议陛下体恤臣民之心,臣等感恩不已,但是此事有违祖训,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说完,又乌泱泱地跪下了一片。
祝余从刚刚就托着腮听着他们说话,此时看到他们这般作为,他只是淡淡地说到“朕,是在通知,不是在商量。”
说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挥挥手让刘顺宣旨,圣旨上说的就是昨日关于奏折的改变以及任命三位阁老的旨意。
这时,还有臣子揪着刚刚的话题,希望祝余可以收回成命。祝余说“朕的父皇,一生戎马,本就不在意规矩。我大梁才开国不到百年,朕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梁可以强盛。你们不想着为国为民做些实事,反而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多费口舌可见,是当官太久,忘了初衷吧”
这些臣子听到祝余这样说,实在是吓破了胆,跪下连连称不敢,同时也没有人再说话,不敢再就此事劝诫皇帝。
祝余这时又给了一个甜枣“人无完人,朕也会犯错,只希望众爱卿可以将注意都放在国事上。而不是这些繁文缛节上”
虽然平日里,陛下不理朝政,但是,如今祝余这番话,将帝王的霸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臣这次真正的正视眼前的这位天子,不像是他们认为的不学无术,而是说一不二,但同时也从容雅量,懂得在这朝堂上制衡各方。
而这时,那三位大臣正面面相觑,他们昨天回来后,一直以为祝余会设有四位阁老,但是如今赵军不在这上面,他们三人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何用意。
赵军是随先帝南征北战的将军,刻在骨子里的忠心,虽然不会在意这些权力,但是心中也是犯嘀咕,以为这是皇帝对赵家动手的前兆。至于昨日的传召,则更像是一种羞辱,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祝余在刚刚说完话之后就走了。
而那三位大人和赵军则是走在最后,四人都在说着今天圣旨是事情。准备出宫的时候,四人听到后面刘顺气喘吁吁的声音
“四位大人留步,皇上请四位大人到勤政殿议事”
这四人到了勤政殿,祝余吩咐先宣召赵军。
“臣,赵军,叩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军跪在御桌面前,祝余赶忙起身说“赵将军不必多礼,快起来”说话间已经走到赵军跟前,亲自扶起他。
赵军一脸激动“多谢皇上”祝余让刘顺赐座,并给赵军看了茶。
赵军坐下后,犹豫着开口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有什么吩咐”
这时,祝余才开口说到“爱卿自回京以来消瘦不少。”
赵军心里咯噔一下,放下茶盏,嘴巴嚅动了一下,才说道“多谢陛下关怀,只是如今臣已经年老,身体自然不比从前了。”
祝余说“爱卿到了这般年纪,也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不等赵军说其他,祝余说到“皇后在后宫十分挂念爱卿,爱卿以前驻守西北,思云很是担心您。”
“如今这四海升平,爱卿为国操持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享受了,朕也是真心希望爱卿身体康健。”赵军平时就是个粗人,不会说什么好听话,听着祝余这话,是要名正言顺的撸了他的兵权。
赵将军虽然是个忠臣,但是,赵家也是一个家族,若是手中什么都没有,赵家是眼见着没落,他想到这里,一张脸急得通红。
祝余看到赵军急成这个样子,又赶忙说道“爱卿不必
要说这皇帝这个职业其实也不好做。虽说是万人之上,但是也是身负千万黎民百姓。如果想当一个昏君,那当然是轻轻松松,但是,如果想做一个好皇帝,可能殚精竭虑一辈子,也只能是史书上平平一笔。
为王者,都希望能成就一番伟业,或开疆拓土或国强民壮。祝余只希望自己能解决掉礼亲王那个大患,做个让百姓吃得饱穿得暖的皇帝。
但是看着此时还暗着的天色,祝余长叹一口气啊“这作息首先就得改改了,不然,铁一样的身子也受不住啊”
思虑间,他们一行走到了大明宫。此时,也不过才卯时初刻也就是现在的早上5点多。而众位大臣则必须午夜起床,穿越半个京城前往午门,更是辛苦。
随着百官山呼万岁,祝余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朝会,他缓缓登上龙椅,看着底下乌泱泱的一群人,道“众卿平身。”
“ 谢陛下”
祝余身边的刘顺又和掐着嗓子一样,声音尖细“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众大臣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见祝余先发问“不知诸位今早上朝需要几时起床做准备”
众人一听,摸不着头脑,但也都一个个的据实相告。他们多数都是半夜起床,寅时便到达午门等候了。
祝余听后,微微皱眉,说“诸位都是我大梁的肱股之臣,如果每天天还没亮就前来上朝,日久天长的,这身子骨可如何吃得消啊”
顿了顿,又继续说“朕觉得为了我大梁百年基业,一定要改改这不合理的早朝时间,日后我们就巳时9点开始朝会吧。”
底下的大臣都开始窃窃私语,除了那三位顾命大臣和赵军却是老神在在,站在一边,什么话都没说。
这时,礼部左侍郎出来说到“启奏陛下,这卯时上朝乃是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岂能随意更改望陛下三思啊”
旁边也有人出来说“臣附议陛下体恤臣民之心,臣等感恩不已,但是此事有违祖训,望陛下收回成命”
“望陛下收回成命”说完,又乌泱泱地跪下了一片。
祝余从刚刚就托着腮听着他们说话,此时看到他们这般作为,他只是淡淡地说到“朕,是在通知,不是在商量。”
说完不等众人反应过来,挥挥手让刘顺宣旨,圣旨上说的就是昨日关于奏折的改变以及任命三位阁老的旨意。
这时,还有臣子揪着刚刚的话题,希望祝余可以收回成命。祝余说“朕的父皇,一生戎马,本就不在意规矩。我大梁才开国不到百年,朕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我大梁可以强盛。你们不想着为国为民做些实事,反而在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上多费口舌可见,是当官太久,忘了初衷吧”
这些臣子听到祝余这样说,实在是吓破了胆,跪下连连称不敢,同时也没有人再说话,不敢再就此事劝诫皇帝。
祝余这时又给了一个甜枣“人无完人,朕也会犯错,只希望众爱卿可以将注意都放在国事上。而不是这些繁文缛节上”
虽然平日里,陛下不理朝政,但是,如今祝余这番话,将帝王的霸气体现的淋漓尽致。
众臣这次真正的正视眼前的这位天子,不像是他们认为的不学无术,而是说一不二,但同时也从容雅量,懂得在这朝堂上制衡各方。
而这时,那三位大臣正面面相觑,他们昨天回来后,一直以为祝余会设有四位阁老,但是如今赵军不在这上面,他们三人也不知道皇上到底是何用意。
赵军是随先帝南征北战的将军,刻在骨子里的忠心,虽然不会在意这些权力,但是心中也是犯嘀咕,以为这是皇帝对赵家动手的前兆。至于昨日的传召,则更像是一种羞辱,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
祝余在刚刚说完话之后就走了。
而那三位大人和赵军则是走在最后,四人都在说着今天圣旨是事情。准备出宫的时候,四人听到后面刘顺气喘吁吁的声音
“四位大人留步,皇上请四位大人到勤政殿议事”
这四人到了勤政殿,祝余吩咐先宣召赵军。
“臣,赵军,叩见吾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军跪在御桌面前,祝余赶忙起身说“赵将军不必多礼,快起来”说话间已经走到赵军跟前,亲自扶起他。
赵军一脸激动“多谢皇上”祝余让刘顺赐座,并给赵军看了茶。
赵军坐下后,犹豫着开口说道“不知陛下传召微臣,有什么吩咐”
这时,祝余才开口说到“爱卿自回京以来消瘦不少。”
赵军心里咯噔一下,放下茶盏,嘴巴嚅动了一下,才说道“多谢陛下关怀,只是如今臣已经年老,身体自然不比从前了。”
祝余说“爱卿到了这般年纪,也是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了。”不等赵军说其他,祝余说到“皇后在后宫十分挂念爱卿,爱卿以前驻守西北,思云很是担心您。”
“如今这四海升平,爱卿为国操持了一辈子,也该好好享受了,朕也是真心希望爱卿身体康健。”赵军平时就是个粗人,不会说什么好听话,听着祝余这话,是要名正言顺的撸了他的兵权。
赵将军虽然是个忠臣,但是,赵家也是一个家族,若是手中什么都没有,赵家是眼见着没落,他想到这里,一张脸急得通红。
祝余看到赵军急成这个样子,又赶忙说道“爱卿不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