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2.晋江首发 (1/2)
此时,京城中央巍巍皇宫,一辆华贵马车自次第开启的宫门驶出,径直往城南容府而去。
车上熏好了贵族爱用的龙脑香,据传此香可明目静心,李珣只有嗅见此香,方可将心中纷杂沉淀下来,理清楚所有思绪。
此时他正倚在车中闭眸假寐,脑中想的是方才与父皇谈论之事。
他上辈子正值英年,却因失意醉酒坠马而亡,这一切,都与自己那个廉王叔脱不了干系。
这位廉王叔他是从小就知道的,排行十二,是他父皇最小的弟弟,先帝宠妃云氏所出,自小机智聪敏,文武无有不精,六岁善写骈文,十岁拉弓射双雁,深得先帝宠爱。
先帝驾崩时,父皇以嫡长子的身份即位,廉王叔当时才十五岁,比他这个当侄儿的大了三岁而已。
可就是十五岁的廉王,却在耀武侯意图拥兵篡逆时,孤身直捅敌营一举诛杀,提着人头,宣读圣旨,喝令三军。据说在场有意志不坚的老将目睹此状,震撼不已,当即束手认罪,一时满朝文武齐齐归心。
曾几何时,他视这样的小王叔为榜样,每逢练武读书到劳累不堪时,一想到他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优秀至斯,便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可后来
“父皇,儿臣知道您信任廉王叔,可您才是天下之主,他如今时时不见人影,来去无踪,宫中每有大事家宴,他也总是缺席,不知私底下在筹谋些什么,父皇不得不防啊”
皇帝当时听见他这么郑重其事地提醒,愣了愣,却是笑了“珣儿,你这是怎么了平白无故的,怎么突然说起你廉王叔的坏话来”
李珣并非平白无故,他上辈子频繁栽在这位王叔手上,起先他以为是自己有所疏漏,王叔让他吃点教训提醒提醒,后来才发现,王叔就是故意针对,想将他从太子位上拉下来。
此举何意,他一想便知廉王想夺皇权,取他而代之。
“父皇,儿臣知道您宅心仁厚,与众位皇叔都是兄友弟恭,只是廉王叔自少年起身负威望,若是他有心儿臣担心朝局大乱,国家不安啊”
皇帝见他反复强调,才放下手中的奏折,肃起神色走到他面前“廉王是什么样的人,朕身为大哥,看着他从小长大,当然比你清楚。”
他还欲再开口,皇帝抬手打断“当年先帝病危时,你年纪还小,估计不知道,当时朝中没有太子,朕虽是嫡长子,身子却有顽疾,先帝又宠爱云妃,曾有意立资质最佳的十二弟为储君,他听说之后立即闯进紫宸殿,跪在先帝榻前坚决抗旨。”
皇帝踱至窗前,看着不知方向的远处天际,叹道“他和他的母亲一样,是个住不惯深宫大院的人,你说旁人想谋权篡位,朕还信几分,他呵呵,不可能。”
这事儿李珣还是头一次听说,毕竟是内廷机密,若是外传,父皇面子上也不好看。
他倒是知道另一桩事,父皇即位三年后,有一次顽疾发作十分厉害,险些宾天,弥留之际写下遗诏,让尚才十五岁的他即位,封十八岁的廉王为辅政王。谁知廉王又闯进内殿,当着顾命大臣的面将遗诏撕成碎片,带来一位民间神医,治好了父皇的急症,使其脱离险境。
自那时起,不知是不是为了避嫌,廉王就甚少出现在宫中,不问政事,只听说日日在歌楼流连,有时十天半个月也不在京中,又不急婚娶,跟个富贵纨绔没两样。
李珣曾经也相信,廉王是个无意争权的人,可若真是如此,他上辈子又为何一转性子,处处打压
车上熏好了贵族爱用的龙脑香,据传此香可明目静心,李珣只有嗅见此香,方可将心中纷杂沉淀下来,理清楚所有思绪。
此时他正倚在车中闭眸假寐,脑中想的是方才与父皇谈论之事。
他上辈子正值英年,却因失意醉酒坠马而亡,这一切,都与自己那个廉王叔脱不了干系。
这位廉王叔他是从小就知道的,排行十二,是他父皇最小的弟弟,先帝宠妃云氏所出,自小机智聪敏,文武无有不精,六岁善写骈文,十岁拉弓射双雁,深得先帝宠爱。
先帝驾崩时,父皇以嫡长子的身份即位,廉王叔当时才十五岁,比他这个当侄儿的大了三岁而已。
可就是十五岁的廉王,却在耀武侯意图拥兵篡逆时,孤身直捅敌营一举诛杀,提着人头,宣读圣旨,喝令三军。据说在场有意志不坚的老将目睹此状,震撼不已,当即束手认罪,一时满朝文武齐齐归心。
曾几何时,他视这样的小王叔为榜样,每逢练武读书到劳累不堪时,一想到他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却优秀至斯,便咬咬牙坚持了下去。
可后来
“父皇,儿臣知道您信任廉王叔,可您才是天下之主,他如今时时不见人影,来去无踪,宫中每有大事家宴,他也总是缺席,不知私底下在筹谋些什么,父皇不得不防啊”
皇帝当时听见他这么郑重其事地提醒,愣了愣,却是笑了“珣儿,你这是怎么了平白无故的,怎么突然说起你廉王叔的坏话来”
李珣并非平白无故,他上辈子频繁栽在这位王叔手上,起先他以为是自己有所疏漏,王叔让他吃点教训提醒提醒,后来才发现,王叔就是故意针对,想将他从太子位上拉下来。
此举何意,他一想便知廉王想夺皇权,取他而代之。
“父皇,儿臣知道您宅心仁厚,与众位皇叔都是兄友弟恭,只是廉王叔自少年起身负威望,若是他有心儿臣担心朝局大乱,国家不安啊”
皇帝见他反复强调,才放下手中的奏折,肃起神色走到他面前“廉王是什么样的人,朕身为大哥,看着他从小长大,当然比你清楚。”
他还欲再开口,皇帝抬手打断“当年先帝病危时,你年纪还小,估计不知道,当时朝中没有太子,朕虽是嫡长子,身子却有顽疾,先帝又宠爱云妃,曾有意立资质最佳的十二弟为储君,他听说之后立即闯进紫宸殿,跪在先帝榻前坚决抗旨。”
皇帝踱至窗前,看着不知方向的远处天际,叹道“他和他的母亲一样,是个住不惯深宫大院的人,你说旁人想谋权篡位,朕还信几分,他呵呵,不可能。”
这事儿李珣还是头一次听说,毕竟是内廷机密,若是外传,父皇面子上也不好看。
他倒是知道另一桩事,父皇即位三年后,有一次顽疾发作十分厉害,险些宾天,弥留之际写下遗诏,让尚才十五岁的他即位,封十八岁的廉王为辅政王。谁知廉王又闯进内殿,当着顾命大臣的面将遗诏撕成碎片,带来一位民间神医,治好了父皇的急症,使其脱离险境。
自那时起,不知是不是为了避嫌,廉王就甚少出现在宫中,不问政事,只听说日日在歌楼流连,有时十天半个月也不在京中,又不急婚娶,跟个富贵纨绔没两样。
李珣曾经也相信,廉王是个无意争权的人,可若真是如此,他上辈子又为何一转性子,处处打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