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圆个红薯吃下肚, 确有些口干,孔元敬喝光杯中茶水, 抹抹肚皮,饱腹感顿生。
“顾谦, 红薯确实美味耐饥,若是亩产千斤真如你所言, 你将这事关于天下百姓的生存之道告知与老夫,难道就只是为了一个关门弟子之位吗”孔元敬目光灼灼,一言便道破了顾谦的目的。
“孔师, 学生愿用这天下万民之福作为师仪呈上, 以孔师之名向天子及天下万民宣告这一红薯神物, 以助师者添记史书一笔,载流芳百世,举万世功德,孔师可愿兮”
顾谦眸光真诚的说道, 顾谦一早就计划好用红薯背后所能带来堪比记载史记的先贤那般千古流芳的声名地位作为撬门棍, 扣开孔元敬紧闭的心门。
当然最主要的是以他如今微弱的势力担不起如此名留青史的功绩, 俗语有云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这份大功绩便是如一国之君的天子要是知晓了怕是直接撕破脸皮要抢上一抢的
顾谦从一开始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揽功在己身,那便将此事作为筹码, 运用的好了就能给他带来该得的利益, 比如拜得孔元敬为师,享其一国儒学大师所能带来的名声好处。
二来还是因着酒水的生意,如今顾谦旗下支撑暗部, 武装势力包括百里农庄所要花费的成本的经济来源大部分就是这酒水生意所得。
而顾谦既然知晓来年大旱将至,那么如米粮这般原材料供应怕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就说这回在天锦府城遇上的米铺串通哄抬米价,使得顾谦不得不做两手准备。
他想借由天家之势将高产耐旱的红薯推广开去,使得百姓皆可种植,那怕逢得大旱之年也可田地有粮可收,三餐温饱不愁,即使适逢大旱也不会发生哄抢米粮的境况,确保老百姓对于米粮的需求保持基本不变。
为了达成米粮市场供过于求,顾谦运用红薯这一杠杆调节控制那些米商们原本想要通过囤积粮食大赚一笔灾难财的阴谋,至少能确保他旗下的米粮供应价格上升幅度不要太大。
故而将这红薯之事交给孔元敬以其孔圣后人,天子太傅的德高名望却可做到两全其美,这正是顾谦一心多算后落下的最好的一步棋子。
“嘶,你竟愿将这么大一份举世功德拱手相让
顾谦,你所求的只是一弟子之位,切不要行知半途就悔之晚矣”
孔元敬吃惊的说道,他被顾谦这一大手笔震惊了,想他孔氏后人蒙先祖圣人厚德,才在后世之中地位尊崇,他所做儒学何不是站在先人肩膀上成就如今声名。
记入元宋史书,他孔元敬倒是还不够资格,要说他不慕名载入史册,同他先祖孔圣人一般万世流芳千古,被后人敬仰神明的这份宏愿壮志,那是假话,似他这般人活到知天命的年纪,追求的无非是一张脸,一张嘴。
若是这份造福天下苍生的举世功德落到他身上,孔元敬这么一想其背后带来的利益,呼吸粗重了起来。
“顾谦,你当真愿意以这不世功德为师仪,成老夫门下最后一个弟子”孔元敬一脸严肃的说道。
顾谦闻言,起身端正身资,拱手一拜说道“学生真心日月可鉴,若可拜得孔师入门弟子三生有幸
再者既为亲师弟子,师者为父也,父有德名子异可享有庇荫。”
“哈哈哈好好好顾谦,那么你就静待老夫三日,三日后,老夫便全了你这份拳拳之心
此后红薯之事你我二人且细细详谈,老夫确认产量之后必上报天子奏请,请折之中必提及一笔你顾谦姓名哈哈哈”
孔元敬既然心中打算收顾谦为弟子,再说他如此魄力送上一份名留青史的大礼,孔元敬作为亲师得为这个钦定的小弟子铺铺路不是
大家都是聪明人,闻言都明了的皆大欢喜,走之前孔元敬意味深长的打趣道“顾谦,若是今日老夫得了红薯之事,依旧不同意收你入门,你且奈何”
“这学生倒是不曾想过,学生想孔师一代儒学大师,德高望重必不会做这小人行径,再者学生想拜师之心星辰不变,孔师这句假设不可成真”顾谦笑得温润,双眸真诚的说道。
孔元敬大感这个小弟子到底年岁还小,不识人世险恶,知人知面不知心,再说官场尔虞我诈,太过真诚善良可不适应优胜劣汰的法则。
他想着以后定要好好的教导一番顾谦怎么做个糯米团子,外白内黑,深暗官场厚黑之学。
看来他之后还要多护着一二,也算是全了顾谦送上的这份功德无量啊。
顾谦亲自下楼送着孔元敬二翁上了马车,让青羽护送着一路去往琅琊山上。
“主子,埋伏的人马都已经退去,恭喜主子得偿所愿”顾谦身后突然出现一个人,隐在黑暗里,双眸幽暗阴森。
顾谦稍稍转身,露出一些光线照过去,才发现那人不正是贺翁。
而贺翁所说的话信息量耐人寻味,其实孔元敬还真是把顾谦看错了,以他往常狠辣的心性手段,对于这份是个人都要垂涎的功绩,他怎么会不事先布置一番,做黑白两手准备。
孔元敬来之前,顾谦就命贺翁在竹溪阁隔壁设下执刀待命的刀伏手,若是真如孔元敬离去前所说的那般,那么这一夜过后,天下间就再没有孔元敬,吴孟德这二老了。
而孔元敬二翁正是觉着红薯一事事关重大,才乔装打扮未曾惊动一人前来,也是打心里轻视了顾谦此人。
幸好最终双方的目的达成一致,结局总算不用沾血腥了。
第二天,顾谦一行人回了州学院,开始恢复节后上课,谁知这午间歇息时,有一二学子满脸兴奋的跑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不得了了,州城里都传遍了,那琅琊山上的孔师告知三日后广邀各士林赴其收关门弟子之宴”
“什么孔师收弟子了,谁是谁”
“我也不知啊,现在全城都在猜测此人是谁”
“啊啊啊怎么就这么不声不响的钦定弟子了,枉我每日上山扫地,难道是我不成”
一时候整个教室,整个学院躁动起来了,有人感叹谁有着好运气,有人幻想着好运落在己身。
最懵逼的大概就是一直蹲守在宅子外的那些学子,这孔师整日闭门不出的,忽然来了要开仪收弟子的消息,可不就惊讶了,那这弟子到底是他们之中哪一个呢
他们大多数人之间都混熟了,谁人一天做了什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难道是孔师被他们坚持清扫的恒心给感动了,所以他们之中最勤奋的那人要被收入门下了不成
就在整个嘉峪州城所有人八卦之心旺盛的猜测,甚至还下起了盘口赌注的时候,顾谦这人还是依然风清云淡的收到了孔元敬托人带来的书信,内容写着举行拜师礼仪的具体时间,还有嘱咐顾谦的些许流程。
三日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便是连温度也上升了不少,琅琊山下今日来了许多华丽富贵的马匹车架,一个个有名望的士族,学者踏上了青石台阶。
“顾谦, 红薯确实美味耐饥,若是亩产千斤真如你所言, 你将这事关于天下百姓的生存之道告知与老夫,难道就只是为了一个关门弟子之位吗”孔元敬目光灼灼,一言便道破了顾谦的目的。
“孔师, 学生愿用这天下万民之福作为师仪呈上, 以孔师之名向天子及天下万民宣告这一红薯神物, 以助师者添记史书一笔,载流芳百世,举万世功德,孔师可愿兮”
顾谦眸光真诚的说道, 顾谦一早就计划好用红薯背后所能带来堪比记载史记的先贤那般千古流芳的声名地位作为撬门棍, 扣开孔元敬紧闭的心门。
当然最主要的是以他如今微弱的势力担不起如此名留青史的功绩, 俗语有云匹夫无罪, 怀璧其罪。
这份大功绩便是如一国之君的天子要是知晓了怕是直接撕破脸皮要抢上一抢的
顾谦从一开始就不能光明正大的揽功在己身,那便将此事作为筹码, 运用的好了就能给他带来该得的利益, 比如拜得孔元敬为师,享其一国儒学大师所能带来的名声好处。
二来还是因着酒水的生意,如今顾谦旗下支撑暗部, 武装势力包括百里农庄所要花费的成本的经济来源大部分就是这酒水生意所得。
而顾谦既然知晓来年大旱将至,那么如米粮这般原材料供应怕是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就说这回在天锦府城遇上的米铺串通哄抬米价,使得顾谦不得不做两手准备。
他想借由天家之势将高产耐旱的红薯推广开去,使得百姓皆可种植,那怕逢得大旱之年也可田地有粮可收,三餐温饱不愁,即使适逢大旱也不会发生哄抢米粮的境况,确保老百姓对于米粮的需求保持基本不变。
为了达成米粮市场供过于求,顾谦运用红薯这一杠杆调节控制那些米商们原本想要通过囤积粮食大赚一笔灾难财的阴谋,至少能确保他旗下的米粮供应价格上升幅度不要太大。
故而将这红薯之事交给孔元敬以其孔圣后人,天子太傅的德高名望却可做到两全其美,这正是顾谦一心多算后落下的最好的一步棋子。
“嘶,你竟愿将这么大一份举世功德拱手相让
顾谦,你所求的只是一弟子之位,切不要行知半途就悔之晚矣”
孔元敬吃惊的说道,他被顾谦这一大手笔震惊了,想他孔氏后人蒙先祖圣人厚德,才在后世之中地位尊崇,他所做儒学何不是站在先人肩膀上成就如今声名。
记入元宋史书,他孔元敬倒是还不够资格,要说他不慕名载入史册,同他先祖孔圣人一般万世流芳千古,被后人敬仰神明的这份宏愿壮志,那是假话,似他这般人活到知天命的年纪,追求的无非是一张脸,一张嘴。
若是这份造福天下苍生的举世功德落到他身上,孔元敬这么一想其背后带来的利益,呼吸粗重了起来。
“顾谦,你当真愿意以这不世功德为师仪,成老夫门下最后一个弟子”孔元敬一脸严肃的说道。
顾谦闻言,起身端正身资,拱手一拜说道“学生真心日月可鉴,若可拜得孔师入门弟子三生有幸
再者既为亲师弟子,师者为父也,父有德名子异可享有庇荫。”
“哈哈哈好好好顾谦,那么你就静待老夫三日,三日后,老夫便全了你这份拳拳之心
此后红薯之事你我二人且细细详谈,老夫确认产量之后必上报天子奏请,请折之中必提及一笔你顾谦姓名哈哈哈”
孔元敬既然心中打算收顾谦为弟子,再说他如此魄力送上一份名留青史的大礼,孔元敬作为亲师得为这个钦定的小弟子铺铺路不是
大家都是聪明人,闻言都明了的皆大欢喜,走之前孔元敬意味深长的打趣道“顾谦,若是今日老夫得了红薯之事,依旧不同意收你入门,你且奈何”
“这学生倒是不曾想过,学生想孔师一代儒学大师,德高望重必不会做这小人行径,再者学生想拜师之心星辰不变,孔师这句假设不可成真”顾谦笑得温润,双眸真诚的说道。
孔元敬大感这个小弟子到底年岁还小,不识人世险恶,知人知面不知心,再说官场尔虞我诈,太过真诚善良可不适应优胜劣汰的法则。
他想着以后定要好好的教导一番顾谦怎么做个糯米团子,外白内黑,深暗官场厚黑之学。
看来他之后还要多护着一二,也算是全了顾谦送上的这份功德无量啊。
顾谦亲自下楼送着孔元敬二翁上了马车,让青羽护送着一路去往琅琊山上。
“主子,埋伏的人马都已经退去,恭喜主子得偿所愿”顾谦身后突然出现一个人,隐在黑暗里,双眸幽暗阴森。
顾谦稍稍转身,露出一些光线照过去,才发现那人不正是贺翁。
而贺翁所说的话信息量耐人寻味,其实孔元敬还真是把顾谦看错了,以他往常狠辣的心性手段,对于这份是个人都要垂涎的功绩,他怎么会不事先布置一番,做黑白两手准备。
孔元敬来之前,顾谦就命贺翁在竹溪阁隔壁设下执刀待命的刀伏手,若是真如孔元敬离去前所说的那般,那么这一夜过后,天下间就再没有孔元敬,吴孟德这二老了。
而孔元敬二翁正是觉着红薯一事事关重大,才乔装打扮未曾惊动一人前来,也是打心里轻视了顾谦此人。
幸好最终双方的目的达成一致,结局总算不用沾血腥了。
第二天,顾谦一行人回了州学院,开始恢复节后上课,谁知这午间歇息时,有一二学子满脸兴奋的跑来,气喘吁吁的说道“不得了了,州城里都传遍了,那琅琊山上的孔师告知三日后广邀各士林赴其收关门弟子之宴”
“什么孔师收弟子了,谁是谁”
“我也不知啊,现在全城都在猜测此人是谁”
“啊啊啊怎么就这么不声不响的钦定弟子了,枉我每日上山扫地,难道是我不成”
一时候整个教室,整个学院躁动起来了,有人感叹谁有着好运气,有人幻想着好运落在己身。
最懵逼的大概就是一直蹲守在宅子外的那些学子,这孔师整日闭门不出的,忽然来了要开仪收弟子的消息,可不就惊讶了,那这弟子到底是他们之中哪一个呢
他们大多数人之间都混熟了,谁人一天做了什么都知道的清清楚楚,难道是孔师被他们坚持清扫的恒心给感动了,所以他们之中最勤奋的那人要被收入门下了不成
就在整个嘉峪州城所有人八卦之心旺盛的猜测,甚至还下起了盘口赌注的时候,顾谦这人还是依然风清云淡的收到了孔元敬托人带来的书信,内容写着举行拜师礼仪的具体时间,还有嘱咐顾谦的些许流程。
三日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便是连温度也上升了不少,琅琊山下今日来了许多华丽富贵的马匹车架,一个个有名望的士族,学者踏上了青石台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