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又取了两三卷来看,依旧是史记里的内容,苦安耐心地翻看下去,发现甘宁家中的藏书多为史书,儒家的有两本,农书有一本,还有其他苦安不曾听闻的书籍。
    没有兵书。
    但是原主却读过兵书,孙子兵法可谓是倒背如流,也曾读过这本兵家要书的苦安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到可以把里面的内容记起。
    可怕的记忆力。
    这个时代要读一本书究竟有多么不容易呢就连甘宁这样的除了有钱,似乎祖上也很了不起的有底蕴的人家,藏书也只有两个书架而已。
    苦安若有所思的离开书房,锁好房门,接着又去找甘宁将他揪起来。
    “午休太久,状态会下降。”这家伙已经睡了有两个时辰,昨晚上去做什么偷鸡摸狗的事了
    甘宁无语地坐起身,他磨了磨牙,眼看就要给苦安来一脚了,快要碰到的时候又悻悻收回。
    不行,要忍住,还不能打呢。
    “随我去买些空竹简回来,”一卷可写不了多少字,太多卷她一个人也抱不回来,只能找苦力来了,“最好再叫一个人来。”
    “空竹简”
    尽管脑子现在还不清醒,但甘宁也很快反应过来苦安的意思“你要”
    “将我读过的书,兵书,默写下来供你们学。”
    供你们学。
    甘宁喜欢这个说法,他不兴个人主义,对自己认可的兄弟们十分好,因此对于苦安这种将大伙都纳为一体的言语感到受用。
    瞌睡虫瞬间被赶跑,甘宁精力满满地穿好衣服下了地,“走,去寻苗天。”
    然后瘫在家中的徐苗天就这么被老大从家里拉出来去做了苦力。
    孙子兵法大约有六千字,苦安将它一字一字写在竹简上花费不少时间,写完后了解到除甘宁外的其他几人基本不认识几个字后,心态稍稍有些崩。
    她揉揉额角,用纸张写下急就篇后把教人识字的任务交给甘宁,然后自己又在纸上写下各个篇章的解读。期间,甘宁书房里落灰的竹简也逐渐被摩挲的有了光泽。
    为犒劳这些因学习识字而脑细胞死了一片的少年仔们,苦安决定在他们都认识了急就篇里的字后做一顿大餐给他们吃。
    尝过苦安手艺的少年仔们动力大增,终于在两个月后七七八八的都能认下来了。
    随着流民陆陆续续的到来,郡中的粮价上涨不少,苦安翻了翻自己空间里的一堆作物,一时间竟然不知道拿什么出来投喂比较好。
    绿油油的一片菜里,苦安巴眨巴眨眼,准确的择下两簇油麦菜来作为大餐中的一道菜色。
    豆豉配油麦菜是人们喜爱的家常菜之一,而据她所知,这个时期已经有豆豉了,只是名字叫的不同罢了。那时候她在厨房里见到这个调味料还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不过一想到我们是一个多么热爱饮食文化的民族后,这点惊讶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今日刚好成型的豆腐嫩到不行,花椒早被提前碾成粉末,豆豉也正好在,虽然材料还不齐全,不过做一道残缺的麻婆豆腐或许也不错。
    旁边被搓成长条的面已经醒发好了,苦安双手揪住面的两端均匀拉长拉细后摇晃,如此反复几下,接着切开,撒上面扑,再拉长,直到细的让她满意了,才下锅投入沸水之中。
    虽然这时候已经有了面条出现,不过这样的拉面还是人们第一次吃,再加上做汤的用料丰富,便使其美味无比。
    油麦菜清爽可口,红艳艳的麻婆豆腐让人食欲大增,尽管天还很炎热,几个少年人吃的大汗淋漓,却十分畅快。
    “小郎君这汤饼一绝”
    “我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汤饼”
    “这是哪里挖的野菜,怎的这般爽口”
    吃食简单的东汉人民,仅仅是一顿这样简陋的“大餐”,便吃到几欲落泪。
    若是能更早些遇见小郎君就好了
    唆着面条的少年人们无一不这样想。

章节目录

[三国]穿越后我成了东吴外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邺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邺雀并收藏[三国]穿越后我成了东吴外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