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三师兄侯明早就给张青峰借来了一套诸先生写的春秋演义的稿子。
    只有不到十万字,张青峰只是花了半天时间就看完了。
    看完后,张青峰不得不承认,这个诸先生写的小说质量还行,虽然达不到他的封神演义那种高度,但是比起市面上所有故事小说都要好的多。
    这样的故事,在勾栏圈里,绝对有市场。
    一天下午,张青峰从诸先生所在的街道路过,他发现,在这里也形成了一条抄书的产业链。
    虽然规模还达不到赵老先生家里那种程度,但是也有一百多个人的样子。
    几天后,就是过年了。
    这天,张青峰给戏剧团的所有人都放了一个假,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去,他自己则是回了转塘镇的老家。
    “三郎回来了啊。”见到张青峰回来,张青峰的二姐非常热情的招呼。
    张青峰二姐挺着个大肚子,一看就是怀孕六七个月的样子。
    “二姐,爹娘大姐姐夫他们呢”张青峰朝二姐询问。
    “爹娘他们在镇上作坊里呢。”二姐朝张青峰说道。
    “作坊”张青峰疑惑。
    “是啊,你不在家的时候,家里的生意越来越好了,租的这个房子太小了,所以爹就在镇上租了几个大院子,还找了三十几个帮工呢。”二姐朝张青峰说道。
    “是吗这么大了啊”听到二姐的话,张青峰有些吃惊。
    三十几个帮工,这得把生意做多大啊
    “我带你去看看吧。”二姐朝张青峰说道。
    “你这,大着肚子合适吗”张青峰说。
    “有啥不合适的,走路而已,有不是背山。”
    随后,张青峰就跟着二姐来到了他们家在转塘镇经营的作坊。
    这处作坊是几个连起来的大院子,张青峰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热火朝天的干活声音。
    在作坊门口,还停着几辆马车,几个人正在往马车上万装东西。
    张青峰家里,主要是负责制造鹅毛笔,以及鹅毛笔所用的墨水,那么这些马车上想必就是鹅毛笔和墨水了。
    看到这样的规模,张青峰暗自盘算,一天出的货应该不少。
    “杨三郎。”
    “三郎。”
    “三郎回来了啊”
    见到张青峰,作坊里面的很多人都叫他的名字。
    张青峰发现,这里的很多人他都认识,大部分都是镇上的人,有些则是两个姐姐婆家的人,以及母亲娘家的人。
    “爹,娘,姐姐,姐夫,伯伯,叔,姨,婶”
    张青峰也是一一和认识的所有人打招呼。
    “三郎你咋就回来了,你上次不是说过年前一天才能回来吗”杨母拉着张青峰的手说道。
    “先生家里有事,提前放假了。”张青峰解释。
    “爹,你这生意做的挺大啊。”张青峰朝一旁的杨父说道。
    “那可不,咱们家生意现在可好了,一天要卖三千多支鹅毛笔,还有好六百斤墨水呢。”杨父颇为自得的说道。
    “这么多啊。”张青峰惊讶。
    这么多笔,临安有这么多多读书人用吗
    不管这些,不过他随即他暗自盘算了一下,按照一支鹅毛笔出厂价十五文钱的价格,五千支就能卖四万五千钱,就是四十五贯钱,除去成本二十五贯的纯利润应该有。
    还有墨水,墨水因为成本更高,价格卖的比鹅毛笔贵。
    一斤墨水差不多要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授与天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授与天齐并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