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青峰把封神演义的内容免费公布后,加上有无数评书人给他正名,所以整个事情好似有了定论。
    当张青峰再次去茶园棚评书时,再也没有客人去质疑他的身份。
    因为他才是封神演义作者的事情,反而受到了观众的热捧。
    现在,张青峰讲一场评书,光是打赏的钱都能拿到上千文。
    杨三郎的大名,在整个评书人的圈子里也算是成为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号。
    “杨三郎。”
    “杨三郎好。”
    每天走在中瓦的大街上,很多认识张青峰的人都纷纷向他打招呼。
    这天,张青峰抽空回了一趟家。
    “三郎,你在城里读书,我们也不知道你在哪里,想找你人也找不到,你带你爹去赵先生家里拜访一下,认个门吧,有事也好联系你。”
    杨三郎的母亲朝张青峰说道。
    赵先生,是张青峰编的举人老爷的名字,他告诉父母,他在举人赵先生家里读书。
    所有人都不知道,原来赵先生只是一个下九流的评书人。
    张青峰也不敢把这件事告诉父母,至少暂时是不敢的,不然要是让父母知道,要是大闹一场到时候肯定鸡犬不宁。
    不过对于这件事张青峰也没有办法,他肯定是以完成系统任务为主要目标,而不是考科举当官。
    “娘,我回来是告诉你们一声,还有两个月就要府试了,我准备在城里安心学习,准备参加今年的府试。”张青峰转移话题说道。
    听到张青峰说要参加府试。杨父朝张青峰说道。“你学了这么多年,是应该参加科举考试了,你一定要好好学,争取考个举人,如果不过也没关系,毕竟你还年轻。”
    宋朝的科举制度分为三级,分别是府试,省式,殿试。
    府试就等于是大学考试,考过了就是大学生,没有什么中考和高考。
    和明朝的不一样,明朝有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等等级。这倒是个后世考中学,考高中考大学差不多。
    而宋朝的情况是,只要是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就称为秀才。
    只要考过府试就都是举人。
    考过省式就都是进士,就可以当官了。
    殿试也只是给进士做一个排名而已。
    其实宋朝一开始并不是这样的。
    一开始,考过府试的人虽然也是举人,但也只是暂时的,如果没有考过省试,下次就又要重新从府试开始考,等于举人的称号又没有了。
    这就好比没有考上大学就要重新从小学开始考一样。
    就算是考过了省试成为了贡士,也不一定会中进士,因为只有过了殿试才能被称为进士。
    这样的情况,在宋仁宗时期因为一个叫张元的人改变了,因屡次参加殿试失败,张元愤而转投了西夏,后官至西夏宰相。
    该宋奸为西夏出谋划策,极大地祸害了宋朝。
    为了避免这种读书人卖国投敌的情况再次发生,宋仁宗在嘉佑二年下诏“进士殿试,皆不黜落。”
    从此,考过了省试的贡士参加殿试,都是必中进士,殿试也就变成了进士的排名考试,也就是说,只要考过了省试,就等于是中了进士,当官也是迟早的事情。
    后来,中了举人就算没有考过省试,也不必再考一遍府试。
    张青峰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参加府试,并且争取考过,然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史留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授与天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授与天齐并收藏穿越之青史留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