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处仁一听,有一种撞墙的冲动。
    原本已经暗暗发誓以后唯皇帝马首是瞻了,但没想到这么快皇帝就要作死了。
    大宋除了有汴京作为首都以外,另设置了南京应天府,西京洛阳,北京大名府。
    这几个副都设置是有讲究的。
    便说西京洛阳,在开国之初,太祖皇帝是有意迁都洛阳的。
    洛阳在华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早在夏朝就成了天下中心,此后的历朝历代几乎都在洛阳建立的都城,或者赔都。
    理由其实也很简单,洛阳位于中原正中心地带,南北皆有群山,又有洛河水运。
    从风水来说,是王者之地。从经济和兵家考虑,都是绝佳之地。
    所以,在宋朝,洛阳的地位其实仅次于东京汴梁。
    南京应天府和北京大名府,承担了对南北之地的管辖。
    但现在朝廷的局势发生变化了,或者说大宋的未来战略已经做出重新调整。
    皇帝欲开海,杭州和广州在沿海一代,皇帝要在那里投入更多资源和设备,全力拉动海洋扩张
    同时,按照华夏的地图来分析,将杭州和广州列为副都,可以辐射长江下游和岭南一代经济的大力发展,只有增强了这两个地方的经济实力,才能成为开海的坚实根据地。
    日后无论是对日本、高句丽,还是会南洋的控制都会进一步增强。
    至于舍弃洛阳,提升京兆府长安的地位,明显是为了巩固西北的实力,也表明了皇帝对西北开疆扩土的雄心。
    而最让徐处仁不明白的就是将幽州设置为北都这件事。
    燕云落在蛮夷手中已经一百多年,那里的百姓皆以辽民自居,又濒临金国,战事之地,若是金人再大举南下,幽州必然首当其冲,可以说没有任何屏障。
    如果一定要说屏障,幽州本身就是屏障,但怎么能将都城作为一国之屏障呢
    所以,出于思维的惯性,徐处仁立刻站出来反对“陛下,不可。”
    “徐卿可是有更好的主意”
    徐处仁道“中原之地乃是华夏复地,国都自然当在中原,迁都劳民伤财,可能动摇国本,望陛下三思。”
    赵桓无语,他还以为徐处仁能说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又是动摇国本、中原腹地遵从传统那一套鸡汤治国理论。
    他考虑设置四个副都,根本原因是从经济发展和管理国家来考虑的。
    一个副都带动一片地域的经济发展,若是要实行全国高效管理,还要在四副都之间修建联通中央帝都的大道。
    后世不是有一句话么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修好了,商人做生意也便利了,朝廷要剿灭哪个角落的叛乱也更加方便。
    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
    赵桓道“朕意已决,照办”
    徐处仁还想本能反对,但被皇帝冰冷的语气惊得一身冷汗,连忙醒悟过来“遵旨”
    定好四个副都,徐处仁便要开始做具体的规划。
    赵桓又问道“康王,市舶司如何”
    “回禀陛下,日本、高句丽、南洋诸国追加购物,先已经达到一千万贯的交易。”
    东府相公一听,顿时又开始羡慕又开始嫉妒了。
    自从这位天子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