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见一个读者留言是关于中国人内斗的,这个话题我是从2015年开始深度思考的,那个时候我刚好和一个从腾讯微信出来的朋友一起在创业做一个项目,那个时候面临的压力非常大,经常会面临一些不可理解的问题,于是我便开始去深度思考一些问题。
    其中有一个话题便是中国人的内斗。
    这两个字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我开始寻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有人说“内斗”是中国人的劣根性,这一点我是不赞同的,在我的眼里,人都是人,血肉之躯,痛了会喊痛,饿了想吃饭,渴了要喝水,这就是人。
    为了证明这一点,我在2016年上半年和很多老外打交道,发现大家的想法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人而已。
    我看问题喜欢将层层表象全部撕开,看最里层的人性
    人性用四个字总结趋利避害。
    例如你现在看本书,一直在看,是因为它让你爽,让你感觉很好,这就是利;例如你看了两章觉得很不爽,你内心对它有一种防御感,这就是害。
    我来上个月来写书,才知道的读者有“不要拿现代人去想古代人”的说法,我对这一说法是持有怀疑态度的,我依然认为,无论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就像人饿了要吃饭一样,这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本能,只有这种本能才能让人类在残酷的大自然里进化下去。
    说完人性这个概念后,才能说内斗。
    北宋的亡和明朝的亡其实是一个原因,表面看起来是外族强大,其实都是内斗,包括宋,表面是金国灭亡的,其实是自己死掉的。
    我在文中也说过,中国历史自秦始皇开始,便是一部皇帝不断集权的道路,到宋朝,皇权已经空前集中,是历代都无法比的。
    说到这里,很多“历史大牛”要跳起来了,大声斥责作者脑残,宋朝是最开明的王朝,大臣们敢把皇帝喷成狗,你说他集权,你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说这一类话的,我猜想,大多是学生党吧,对权力的感念都停留在书本上。
    制度上的集权和皇帝的性格强势与弱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丞相这个职位在唐宋是没有了的,宰相不是官位,是一种称呼,丞相在秦汉的时候相当于半君,召集百官在自己的丞相府办公,这是很要不得的,但历史上的确如此,即便是秦始皇也不能让李斯天天跑到皇宫,在他的眼皮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唐晓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唐晓非并收藏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