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庄颜还想着自己下山一回肯定不够, 要多去几回这山上全是对闻昭忠心耿耿的人,闻家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几个习武的,就算他们其中有会武的也不可能自作主张。
还是只能她带着人去。
今天下山的那一趟, 回来的路上庄颜特意观察过了。
她在路上把话说得很清楚虽然是她拿钱买的, 但回山上要对所有人都说这是他们作为山贼“抢”回来的东西。
那十多人都没有什么异议, 其中有两个脑子聪明的估计是猜到了庄颜想干什么, 他们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挺兴奋的。
庄颜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他们的心思。
他们毕竟都是大熙的人, 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虽然如今不再是熙朝的人, 但如果有机会能回家乡,谁会不乐意呢何况他们如今的情况, 就算要回去, 也肯定能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吧
庄颜带回来了不少东西, 也都是山寨里最缺的,比如做饭必须用的炊具。
这座山寨原本只有几十个人的,后来一下子往上翻了十倍。以往的碗筷是完全不够用的, 虽然大家用木头竹子什么的随意地做了碗筷来用,但毕竟没有那么方便。
更不要说汤勺和铲子还有油盐调料这些厨房里必不可少的了。
山寨里的人太多了, 可是他们并没有那种特制的大铁锅, 铲子和汤勺都是用的山寨里原有的,不够大、破破烂烂就不用提了, 还全都只有一副。
一锅一锅的做饭太慢了。要让大家一起吃上饭, 得提前好几个时辰厨房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才行, 要不然往往就是山寨里的一顿饭,可能最早的那个人是一两个时辰之前吃的,到寨子里最后一个人吃上饭就是一个多时辰以后了。
如今可好了
庄颜带着人抢了一大堆这些小东小西的必需品回来,还有不少的粮油。
要知道他们自己地里种的东西还远远不到收获的时候,如今山寨里原有的大豆小豆这些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
没有了大豆他们就再也吃不上什么豆腐豆腐脑豆浆这些东西了。
还有针线剪子称这些东西
山寨里的人都高兴坏了。
闻昭听山下回来的人异口同声地说这些都是抢回来的说是刚好抢了一个挑着挑担走街串巷的货郎,所以全都是这些不值钱的小东小西。
他微微扬了扬眉,没有说话。
来汇报的人是将军府出来的亲卫队,见闻昭没有说话,就开开心心地去找兄弟说这件事了。
原本说有一万军队攻山,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个什么意外,但没想到那一万人只是来山寨转一圈就走了,连他们的房子也都好好的。
山寨里还在这短短一天内先后解决了许多难题。
还听说将军就要准备成亲了
寨子里的所有人都像过年一样高兴,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有人在高高兴兴地说话,就连巡逻的人也全是脸上带着笑的。
还在闻家院子里的庄颜教完了小孩子们,正要去问一问到底是谁要办婚事山寨里女子不多,未婚的女子更是寥寥无几,一说她肯定就能知道。
结果人还没有走近,就听见一声短而急促的口哨声。
她顿时神色一变
这是山下有紧急情报传来的意思
庄颜跟林远芳她们打了个招呼,飞快地往议事厅赶去,走在山寨的大路上就看见有人急急忙忙地往议事厅的方向走。
看那人的神情似乎这个情报对于山寨来说不像是坏事。
因为那人好像隐隐带着些兴奋。
庄颜走到议事厅门口的时候,正好见到韩雷和闻家的二老太爷也到了。
三人一起进去。
闻昭穿着一身没有任何装饰的布衣坐在主位上,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不知是喜是忧。
“阿昭”
闻昭回过神来,一抬头就看见了庄颜,一瞬间他的表情不自然极了,第一反应是避开她的眼神看向一旁“二爷爷。”
倒是闻二老太爷,看见他闪避的眼神露出了一个了然的神情“那声短哨,是怎么了”
闻昭听到这句话定了定心神,低声说道“于嘉关内有人传来消息,半个月前靠山王刘旸举兵回京清君侧了。”
议事厅里的几人都是神色一变。
庄颜更是紧紧皱起了眉头靠山王刘旸
这个人在她所知道的剧情里是没有出现过的,怎么会突然出现而且打出了清君侧这个名头,是要站在他们这边吗
闻家二老太爷虽然一直在鸡鸣城里做个老老实实的田舍翁,但是对于朝中的这些事情倒是清楚得很。
“靠山王不是远在辽东么这位太上皇、先皇在时都极为低调的一个人,向来无心朝政,一心寻仙问道潇洒自在得很。当今皇上还没有登基他就去了辽东封地,连当今登基大典时他都没有回京,据说派去的人都没有找到他,不知道又去哪座仙山寻仙去了。如今怎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这样一说,庄颜大致知道这个靠山王是个什么角色了。
卷宗里只提到了涉及闻昭的两个皇子,当时先皇还在,一个是没了皇后娘的嫡长刘诺,还有一个就是继后所出的三皇子。
其它一概没有提到。
庄颜在京城时也曾打听过刘诺除了三皇子还有几个弟弟,有没有可用的。
但是刘诺的皇叔她是完全没有想到。
她穿来穿去,不是刘诺的皇帝老爹就是刘诺当政,她哪会想到要去查老皇帝的弟弟们
要知道现在刘诺已经连儿子都有了,他那些皇叔们就算有什么想头,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几乎没有可能。
闻昭和闻家的二老太爷,还有韩雷在低声地商讨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要说这清君侧的由来倒是不难猜。
刘诺登基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失败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他那道镇国将军闻昭叛国的的圣旨下的简直可以称得上荒唐、昏了头了。
当时不说朝中了,天下仕林百姓们都对此非常不满。
一国之君,金口玉言,没有真凭实据就给一个国之栋梁轻飘飘地定了这样满门抄斩的叛国大罪还下了圣旨。
私底下的阴谋诡计大家都知道,但那毕竟是不能拿到台面上、不能在阳光下说道的。
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都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名头才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是敷衍人的,必须得有。
在庄颜看过的卷宗里,启元帝刘诺是拿出了“证据”来定罪将军府、然后满门抄斩的。闻昭当时没被救走就直接死在大牢里了,日后就算是翻案闻家人也回不来了。
他被人救走,那就是畏罪潜逃,罪名就更加洗不清了,一辈子都得背着那个罪臣之名。
日后哪怕想为闻家翻案也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你若当真无罪,为何畏罪潜逃
正是因为翻案无望,闻昭才会自困于山寨,即便郁郁而终也绝不肯应邀下山。
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闻昭他们提前行动,逼着刘诺在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仓促之间对将军府动了手,将军府被一把火烧没了。
刘诺把行刺将军府的锅甩给了赵国他这样做了之后,先前准备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将军府叛国”的罪证就没法拿出来用了。
毕竟要是将军府已经叛国,赵国人还行刺将军府干什么戒备森严的将军府都被他们一把火烧了,老将军也死了,说明刺客实力不弱,有那劲头想办法行刺皇帝不是更好
后来御驾亲征,赵国利用这个黑锅虚虚实实的搞来搞去,大摇大摆地在阵前喊话。
当时阵前听见的人太多了,刘诺怎么下令不许外传也没有用。
当然,最最自打脸的是,刘诺下了圣旨后紧跟着就派于嘉关的军队围剿罗峰寨了几乎是清楚明白地告诉天下人,他知道闻昭在哪里。
当时天下哗然就是因为这个。
你说人家叛国,先不说你的证据不足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叛国就根不住脚啊
云天大陆上大熙的国力是最强盛的,要不也支撑不了这几年连年征战了。闻昭在最强国力的大熙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国大将军,又是在当今皇上潜邸之时就跟随皇上的,深得皇上信任。
他好好的叛国干什么
去别的国家能得到在大熙的地位吗他一旦去了别国,能不能得到皇帝信任都还不一定呢他为大熙带兵跟周边国家几乎全都打过仗而且都赢了。
哪国去战场的不是正当壮年的劳壮力们啊换句话说,闻昭带兵杀了别国多少男人、毁了多少人家的顶梁柱啊他真去了别国,就算朝中容得下他,那些百姓也恨死他了。
走到大街上怕是都要被扔烂菜叶子。
他是大熙无所不能的大将军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在别国可是能止小儿夜啼的杀神。
再说这个剿灭的命令就更好笑了。
好你说他叛国我们信了,他好好的大将军大英雄不做了,叛了国,就去一个破山寨里做土匪挨饿受冻的图什么啊
他都叛国了都不在大熙了,你怎么连他人在哪里都知道,下了圣旨说叛国的同时就派兵剿灭
那不是告诉天下人皇帝早就知道闻昭在哪里么
怎么人都叛国了都出了熙朝了你还对他的去向一清二楚
他难道叛国还只叛了一半,还走到哪儿都跟你说一声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可以说启元帝刘诺最近干的大事就没有一件经得起推敲的。
熙朝境内早已议论纷纷,也是因为这样,才会源源不断地有人跑来投奔闻昭他们都知道将军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天子不可能有错,那犯了错必定是受了妖言蛊惑,会有掌权的王爷带兵回京清君侧也算是正常。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人会是靠山王。
他是先皇最小的弟弟,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皇叔,这个人从小就喜欢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一点儿也不像是皇家的人。
三教九流的朋友结交了不少,沉迷一些旁门左道的玩意儿。后来在先皇登基后他更是沉迷寻仙不可自拔,有一天突然就带着侍卫跑到东边去了,说是海上有仙山,他要去找仙人采仙草先皇赐封王爵时都没有看见他的人影。
直到启元帝登基为帝,皇室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成亲生子了没有,这些年也就只回过京城两三回,而且回回都是人走了以后他们才知道刘旸回来过,真真是神出鬼没。
别说启元帝了连京城的人、皇室宗亲们也都快要把这个人忘光了。
天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突然从辽东冒出来,辽东军是为了镇守边关存在的,关外就是红头发绿眼睛的毛子,据说茹毛饮血凶狠得像是野兽一样。
靠山王带着辽东军回京清君侧,先时天下皆惊,后来想想倒是不觉得奇怪了。
皇上以往跟镇国大将军君臣相宜,皇上登基后在朝中、臣子面前提到过许多次,两人相交于微时,情分不比寻常君臣的。
他肯定是被奸臣蛊惑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这个时候,不管是谁,要把那个奸臣揪出来定了罪,皇上自然就不会再被蛊惑了
靠山王虽说神出鬼没了些,但毕竟也是先皇下旨册封的靠山王,他是当今皇上的皇叔,做这件事名正言顺。
靠山王联合了辽东军往京城去,大军在最东边,而闻昭他们的山寨却是在大熙的最西边,还出了熙境。
现在得到消息已经不算迟了。
只是这今日山寨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闻二老太爷就难免动了心思,若是靠山王他们是不是还有机会回去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堆人从鸡鸣城出来,走的比闻昭他们慢得多,在路上就听到了不少关于将军府的闲言碎语。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以为将军府是被赵国派来的奸细刺客行刺了。
他们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咒骂赵国人的声音。
当然,也没少听见人忧心忡忡地说着“没有了镇国将军、别国来犯可怎么办啊尤其是西疆人凶残无比,咱们许当初在西疆人手中吃了多少亏”
他来了这里有段时间了,不是不知道,皇上不是被谁蛊惑了,而是他自己对将军府起了疑心。所以当时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满心的伤怀。
他们这些老家伙在山里头终老没什么,毕竟都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死在哪里都只是一坯黄土而已。可他们还有小辈们在
不说出将入相、名扬天下了,至少要过点太平日子,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在太阳底下,能够想吃什么吃什么吧
可如今这位靠山王如果成功了、如果他能
闻二老太爷一颗苍老的心开始砰砰地跳动起来。
他们几人在这里商讨,几乎每一个人的心思都是不一样的。
闻二老太爷希望自己还能够归回故里,听见乡音,落叶归根,
庄颜还想着自己下山一回肯定不够, 要多去几回这山上全是对闻昭忠心耿耿的人,闻家的人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没有几个习武的,就算他们其中有会武的也不可能自作主张。
还是只能她带着人去。
今天下山的那一趟, 回来的路上庄颜特意观察过了。
她在路上把话说得很清楚虽然是她拿钱买的, 但回山上要对所有人都说这是他们作为山贼“抢”回来的东西。
那十多人都没有什么异议, 其中有两个脑子聪明的估计是猜到了庄颜想干什么, 他们不仅没有反对而且还挺兴奋的。
庄颜多多少少也能猜到他们的心思。
他们毕竟都是大熙的人, 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虽然如今不再是熙朝的人, 但如果有机会能回家乡,谁会不乐意呢何况他们如今的情况, 就算要回去, 也肯定能算得上是衣锦还乡了吧
庄颜带回来了不少东西, 也都是山寨里最缺的,比如做饭必须用的炊具。
这座山寨原本只有几十个人的,后来一下子往上翻了十倍。以往的碗筷是完全不够用的, 虽然大家用木头竹子什么的随意地做了碗筷来用,但毕竟没有那么方便。
更不要说汤勺和铲子还有油盐调料这些厨房里必不可少的了。
山寨里的人太多了, 可是他们并没有那种特制的大铁锅, 铲子和汤勺都是用的山寨里原有的,不够大、破破烂烂就不用提了, 还全都只有一副。
一锅一锅的做饭太慢了。要让大家一起吃上饭, 得提前好几个时辰厨房里就开始忙碌起来才行, 要不然往往就是山寨里的一顿饭,可能最早的那个人是一两个时辰之前吃的,到寨子里最后一个人吃上饭就是一个多时辰以后了。
如今可好了
庄颜带着人抢了一大堆这些小东小西的必需品回来,还有不少的粮油。
要知道他们自己地里种的东西还远远不到收获的时候,如今山寨里原有的大豆小豆这些东西已经所剩无几了。
没有了大豆他们就再也吃不上什么豆腐豆腐脑豆浆这些东西了。
还有针线剪子称这些东西
山寨里的人都高兴坏了。
闻昭听山下回来的人异口同声地说这些都是抢回来的说是刚好抢了一个挑着挑担走街串巷的货郎,所以全都是这些不值钱的小东小西。
他微微扬了扬眉,没有说话。
来汇报的人是将军府出来的亲卫队,见闻昭没有说话,就开开心心地去找兄弟说这件事了。
原本说有一万军队攻山,大家都是提心吊胆的,生怕有个什么意外,但没想到那一万人只是来山寨转一圈就走了,连他们的房子也都好好的。
山寨里还在这短短一天内先后解决了许多难题。
还听说将军就要准备成亲了
寨子里的所有人都像过年一样高兴,走到哪里都能听见有人在高高兴兴地说话,就连巡逻的人也全是脸上带着笑的。
还在闻家院子里的庄颜教完了小孩子们,正要去问一问到底是谁要办婚事山寨里女子不多,未婚的女子更是寥寥无几,一说她肯定就能知道。
结果人还没有走近,就听见一声短而急促的口哨声。
她顿时神色一变
这是山下有紧急情报传来的意思
庄颜跟林远芳她们打了个招呼,飞快地往议事厅赶去,走在山寨的大路上就看见有人急急忙忙地往议事厅的方向走。
看那人的神情似乎这个情报对于山寨来说不像是坏事。
因为那人好像隐隐带着些兴奋。
庄颜走到议事厅门口的时候,正好见到韩雷和闻家的二老太爷也到了。
三人一起进去。
闻昭穿着一身没有任何装饰的布衣坐在主位上,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不知是喜是忧。
“阿昭”
闻昭回过神来,一抬头就看见了庄颜,一瞬间他的表情不自然极了,第一反应是避开她的眼神看向一旁“二爷爷。”
倒是闻二老太爷,看见他闪避的眼神露出了一个了然的神情“那声短哨,是怎么了”
闻昭听到这句话定了定心神,低声说道“于嘉关内有人传来消息,半个月前靠山王刘旸举兵回京清君侧了。”
议事厅里的几人都是神色一变。
庄颜更是紧紧皱起了眉头靠山王刘旸
这个人在她所知道的剧情里是没有出现过的,怎么会突然出现而且打出了清君侧这个名头,是要站在他们这边吗
闻家二老太爷虽然一直在鸡鸣城里做个老老实实的田舍翁,但是对于朝中的这些事情倒是清楚得很。
“靠山王不是远在辽东么这位太上皇、先皇在时都极为低调的一个人,向来无心朝政,一心寻仙问道潇洒自在得很。当今皇上还没有登基他就去了辽东封地,连当今登基大典时他都没有回京,据说派去的人都没有找到他,不知道又去哪座仙山寻仙去了。如今怎么会突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他这样一说,庄颜大致知道这个靠山王是个什么角色了。
卷宗里只提到了涉及闻昭的两个皇子,当时先皇还在,一个是没了皇后娘的嫡长刘诺,还有一个就是继后所出的三皇子。
其它一概没有提到。
庄颜在京城时也曾打听过刘诺除了三皇子还有几个弟弟,有没有可用的。
但是刘诺的皇叔她是完全没有想到。
她穿来穿去,不是刘诺的皇帝老爹就是刘诺当政,她哪会想到要去查老皇帝的弟弟们
要知道现在刘诺已经连儿子都有了,他那些皇叔们就算有什么想头,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几乎没有可能。
闻昭和闻家的二老太爷,还有韩雷在低声地商讨着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要说这清君侧的由来倒是不难猜。
刘诺登基后唯一一次御驾亲征失败了,这还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他那道镇国将军闻昭叛国的的圣旨下的简直可以称得上荒唐、昏了头了。
当时不说朝中了,天下仕林百姓们都对此非常不满。
一国之君,金口玉言,没有真凭实据就给一个国之栋梁轻飘飘地定了这样满门抄斩的叛国大罪还下了圣旨。
私底下的阴谋诡计大家都知道,但那毕竟是不能拿到台面上、不能在阳光下说道的。
这样的大事,无论如何都要有个说得过去的名头才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是敷衍人的,必须得有。
在庄颜看过的卷宗里,启元帝刘诺是拿出了“证据”来定罪将军府、然后满门抄斩的。闻昭当时没被救走就直接死在大牢里了,日后就算是翻案闻家人也回不来了。
他被人救走,那就是畏罪潜逃,罪名就更加洗不清了,一辈子都得背着那个罪臣之名。
日后哪怕想为闻家翻案也几乎不可能了,因为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你若当真无罪,为何畏罪潜逃
正是因为翻案无望,闻昭才会自困于山寨,即便郁郁而终也绝不肯应邀下山。
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闻昭他们提前行动,逼着刘诺在没有安排好的情况下仓促之间对将军府动了手,将军府被一把火烧没了。
刘诺把行刺将军府的锅甩给了赵国他这样做了之后,先前准备堵住天下悠悠之口的“将军府叛国”的罪证就没法拿出来用了。
毕竟要是将军府已经叛国,赵国人还行刺将军府干什么戒备森严的将军府都被他们一把火烧了,老将军也死了,说明刺客实力不弱,有那劲头想办法行刺皇帝不是更好
后来御驾亲征,赵国利用这个黑锅虚虚实实的搞来搞去,大摇大摆地在阵前喊话。
当时阵前听见的人太多了,刘诺怎么下令不许外传也没有用。
当然,最最自打脸的是,刘诺下了圣旨后紧跟着就派于嘉关的军队围剿罗峰寨了几乎是清楚明白地告诉天下人,他知道闻昭在哪里。
当时天下哗然就是因为这个。
你说人家叛国,先不说你的证据不足的事情,莫名其妙的叛国就根不住脚啊
云天大陆上大熙的国力是最强盛的,要不也支撑不了这几年连年征战了。闻昭在最强国力的大熙做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镇国大将军,又是在当今皇上潜邸之时就跟随皇上的,深得皇上信任。
他好好的叛国干什么
去别的国家能得到在大熙的地位吗他一旦去了别国,能不能得到皇帝信任都还不一定呢他为大熙带兵跟周边国家几乎全都打过仗而且都赢了。
哪国去战场的不是正当壮年的劳壮力们啊换句话说,闻昭带兵杀了别国多少男人、毁了多少人家的顶梁柱啊他真去了别国,就算朝中容得下他,那些百姓也恨死他了。
走到大街上怕是都要被扔烂菜叶子。
他是大熙无所不能的大将军是战无不胜的战神,在别国可是能止小儿夜啼的杀神。
再说这个剿灭的命令就更好笑了。
好你说他叛国我们信了,他好好的大将军大英雄不做了,叛了国,就去一个破山寨里做土匪挨饿受冻的图什么啊
他都叛国了都不在大熙了,你怎么连他人在哪里都知道,下了圣旨说叛国的同时就派兵剿灭
那不是告诉天下人皇帝早就知道闻昭在哪里么
怎么人都叛国了都出了熙朝了你还对他的去向一清二楚
他难道叛国还只叛了一半,还走到哪儿都跟你说一声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可以说启元帝刘诺最近干的大事就没有一件经得起推敲的。
熙朝境内早已议论纷纷,也是因为这样,才会源源不断地有人跑来投奔闻昭他们都知道将军受了天大的委屈了。
天子不可能有错,那犯了错必定是受了妖言蛊惑,会有掌权的王爷带兵回京清君侧也算是正常。
只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个人会是靠山王。
他是先皇最小的弟弟,也就是当今皇上的皇叔,这个人从小就喜欢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一点儿也不像是皇家的人。
三教九流的朋友结交了不少,沉迷一些旁门左道的玩意儿。后来在先皇登基后他更是沉迷寻仙不可自拔,有一天突然就带着侍卫跑到东边去了,说是海上有仙山,他要去找仙人采仙草先皇赐封王爵时都没有看见他的人影。
直到启元帝登基为帝,皇室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成亲生子了没有,这些年也就只回过京城两三回,而且回回都是人走了以后他们才知道刘旸回来过,真真是神出鬼没。
别说启元帝了连京城的人、皇室宗亲们也都快要把这个人忘光了。
天知道这个人为什么会突然从辽东冒出来,辽东军是为了镇守边关存在的,关外就是红头发绿眼睛的毛子,据说茹毛饮血凶狠得像是野兽一样。
靠山王带着辽东军回京清君侧,先时天下皆惊,后来想想倒是不觉得奇怪了。
皇上以往跟镇国大将军君臣相宜,皇上登基后在朝中、臣子面前提到过许多次,两人相交于微时,情分不比寻常君臣的。
他肯定是被奸臣蛊惑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的
这个时候,不管是谁,要把那个奸臣揪出来定了罪,皇上自然就不会再被蛊惑了
靠山王虽说神出鬼没了些,但毕竟也是先皇下旨册封的靠山王,他是当今皇上的皇叔,做这件事名正言顺。
靠山王联合了辽东军往京城去,大军在最东边,而闻昭他们的山寨却是在大熙的最西边,还出了熙境。
现在得到消息已经不算迟了。
只是这今日山寨里听到了这个消息。
闻二老太爷就难免动了心思,若是靠山王他们是不是还有机会回去
他们老的老小的小一大堆人从鸡鸣城出来,走的比闻昭他们慢得多,在路上就听到了不少关于将军府的闲言碎语。
那时候大多数人都以为将军府是被赵国派来的奸细刺客行刺了。
他们走到哪儿都能听到咒骂赵国人的声音。
当然,也没少听见人忧心忡忡地说着“没有了镇国将军、别国来犯可怎么办啊尤其是西疆人凶残无比,咱们许当初在西疆人手中吃了多少亏”
他来了这里有段时间了,不是不知道,皇上不是被谁蛊惑了,而是他自己对将军府起了疑心。所以当时他什么都没说,只是满心的伤怀。
他们这些老家伙在山里头终老没什么,毕竟都已经是一把老骨头了,死在哪里都只是一坯黄土而已。可他们还有小辈们在
不说出将入相、名扬天下了,至少要过点太平日子,可以正大光明地走在太阳底下,能够想吃什么吃什么吧
可如今这位靠山王如果成功了、如果他能
闻二老太爷一颗苍老的心开始砰砰地跳动起来。
他们几人在这里商讨,几乎每一个人的心思都是不一样的。
闻二老太爷希望自己还能够归回故里,听见乡音,落叶归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