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爱。
    而李世民对这位太子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先后为他选择了许多很厉害的先生,比如李纲、房玄龄、魏征等初唐名臣,都做过太子的老师。
    而从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早些年太子对这些老师也是非常的尊敬的。
    比如李纲在贞观初年担任承乾老师的时候已经七十余岁了,承乾对他“大见崇重。纲为太子陈君臣父子之道、问寝视膳之方,理顺辞直,听者忘倦。每吐论发言,皆辞色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太子未尝不耸然礼敬。”李纲在贞观五年去世之后,承乾还曾亲自立碑纪念他。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很注意对承乾执政能力的培养。十二岁就让承乾在尚书省听讼,也让他尝试着处理一些政务。
    二十岁之前,李承乾可以说是太子典范,二十岁之后,李承乾从一个模范太子,变成了最后起兵谋反的疯子,这个转变应该说是在持续的高压下逐渐产生心理变态的一个过程。
    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从一个优秀的储君模板,最后变成了一个谋反的疯子。这个过程中,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李世民君臣对太子的教育方针出了问题。
    考虑到李世民几个子女最后的结局,说他一句“长于谋国,弱于治家”也并不过分。当然,古代社会治家更多的是女人的责任,从这个角度来说,长孙皇后早早去世,可能对这些子女的成长也有重要的影响。
    用周邵的眼光来看,在太子承乾的成长过程中,他的父亲李世民就像是一个过于h的大家长一样。这一点和如今流行的“虎妈狼爸”之流的教育方法何其相似
    教育孩子呢,必要的压力当然要有,但沟通和交流才是最重要的,一味的h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而已。
    一切都还不算晚,最起码在周邵看来,李承乾仁慈敦厚,又很聪明,是个难得的太子,以及合作伙伴。
    对于皇帝,周邵天生就缺乏那种盲从、服从心理,他并不讨厌皇帝。
    但是说皇帝口含天宪,金口玉言,那就有点过分了。
    大家都是人,是人就会犯错,皇帝也不例外。
    “隋炀帝的功过咱们且不去争论。”回过神来的周邵笑道“你先把眼前的事干好,这次蝗灾,不能让百姓有过大的损伤,最好夏种之时就能恢复元气。”
    李承乾顿时小脸一苦,“无咎,我正发愁呢,这夏种,应该种些什么,以前都是趁着夏天的空挡,种些蔬菜啥的,这会谁还有闲心做这些”
    周邵笑了笑,淡定的道“现在才三月份,离夏种还有点时间,多想想吧,人多力量大,如今灾民情绪已经趋于平稳,蝗虫也开始捕杀,过不了两个月,蝗灾就会过去。
    到时候咱们留下来的这些基建工程,才是关中百姓赖以生存的依仗。
    有了这些工程做底子,总算不用纯粹的靠天吃饭了,只要脑子灵活,不愁没有出路。”
    李承乾点头,只能如此了。

章节目录

唐君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周老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老猫并收藏唐君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