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旧有桃花树,人呼寺故云。
    石危秋鹭上,滩远夜僧闻。
    汲井连黄叶,登台散白云。
    烧丹勾漏令,无处不逢君。
    鸳鸯接了贾政的帖子噗嗤一乐,对袭人说道“二老爷这名字还真是没错。这一本正经的请我家去,我这个他家的旧仆又给如何是好呢”
    袭人一心想着宝玉,急忙要收拾衣服去见。鸳鸯拦住她道“不可如此。我先去才是道理,你等着我消息吧。”
    收拾了一下衣饰,带上奠仪,这才坐车去了贾家故宅。不急着进门,先让在门口等她的宝玉领着,去给贾母坟前吊纸。念念叨叨哭了一会儿,这才起身问宝玉的近况。
    宝玉陪着掉了回眼泪,和鸳鸯说起这几年的过往。又问道“听闻姐姐现在王府内总管,不知李大哥和她们都一向可好”
    鸳鸯叹口气“说是好,可总也忙的很。此番王爷也回了中原,只是直奔水师去了,又不知有什么变故了。”
    宝玉也只是随口一问,他哪里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血战即将打响。而这战场却恰恰就在他无时不想念的京师城下。
    后金励精图治,终于在七年后卷土重来。为了能一洗前番耻辱,他们精心谋划了一场突袭战,目标就是京师天子。为达到这个战略目标,他们在半年前就开始了战略布局。
    北静王不幸落入他们彀中,误以为后金将在锦州凌河一线与他决战,故将重兵囤聚在锦州周围。后金为骄其心,故意屡败屡战,北静王连胜数十场,不再以后金为强敌。
    本来李想远在西域,怎能得知前方战况真伪,只是无意间看到了邸报中北静王所献五年复辽策时,才猛然惊醒,直呼大事不好
    连忙调兵遣将,留下左遗直一班府阁在此,征发九原、乌海两处府兵两万人,开赴云中郡,与冯紫英部一万马队汇合,等候朝中消息。他自己星夜急奔,终于回了九原。
    而这时,崇信帝也接到了李想的奏本,说是北静水溶抽空了蓟州一线的兵力,给后金留下一条直通京师的通道。若此刻来不及调回锦州大军,就将大同府军调往京师,会同京师六营守住京城。
    而他率军前往蓟州,争取堵住蜂拥而来的后金铁骑。
    崇信帝仔细看了看沙盘上的兵力推演,也是惊出一身冷汗。此刻京城以北的关内,除了京师六营外,竟无一支劲旅在侧,全都出了关汇集锦州去了。果然如李想所言,留下个草包肚子给人家钻。
    赶紧派曹化淳拿着自己的佩剑在云中郡等着顺王,让他调动附近兵马拱卫京师。又一面写信斥责北静王,直言说道,若是后金果然从蓟州一线杀来并围了京师的话,他水溶可要担了这国都被围之责。
    谁料想水溶不仅不撤兵回防,还写信给天子说这是顺王对他的诬害。而且说道,顺王私自调动兵马恐有不臣之心。还请天子斩了他,以安天下。
    李想根本没空搭理他俩的扯皮,送走了暂时同行的鸳鸯后,捧了天子剑就命大同府军即刻集结,十日后必要赶到京师城下,若有延期不至者,军法从事。
    又命冯紫英率马队从云中出发,走长城外侧绕道直驱遵化。若敌军已占遵化,攻之并守住此口,等着敌军回撤时将他们堵在此地。若敌军未至遵化,大军守住遵化,不让敌军前行一步,等待他率主力前去救援。
    又命金也先相助阿勒坦汗,锁死青城至九原的通道,若有后金偏锋想奇袭九原,就地歼灭之。
    各部急匆匆遵着号令前行,可惜,遵化城以被后金大军攻破,十万后金大军源源不断从这个口子涌入,不等集结完毕,就直扑关内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各城,一时间烽烟骤起,京师动荡。
    消息传到锦州前线,北静王吓出一身冷汗。敌军主力果然如李想所言,绕过山海关一线,从遵化强行寇关,直奔蓟州而去,想从那里杀往京师。
    但得有一兵一卒摸到京师城墙下,他北静王的爵位可就不保。这才急命各部星夜狂奔,务必抢在敌人前头退守京师外围。至于沿途要丢多少府县,死多少百姓,他现在根本无暇顾及。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绝不能让敌军出现在京师城下。
    三支大军烽烟滚滚的冲向各自的目的地,此时就要看谁的脚程快,谁的保障好了。
    李想恰恰占了这个大便宜,也是他这支三家兵力最少的不利条件转化成为有利条件。
    东风车行全员出动,千辆大车拉着两万兵卒,换马不换车的日夜行军,终在敌军前面赶到了蓟州城下。硬生生抢出来三天时间。
    崇信帝在朝堂之上大声疾呼“两千里的路途,顺王用了十天和只有六百里路途的大同边军近乎同时到达。朕心甚慰朕不是怪你们边军走得慢,是因为你们没有延误军期,准时到了城下守卫朕的国都。朕是厌烦那支集合朕全部国力的关宁铁骑一千三百里的路,直到今天他们还在路上,如此的行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红楼庚子纪实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山岩尽美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山岩尽美色并收藏红楼庚子纪实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