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摆手“咱们妯娌那用说这些嫂子是拿我当一家人才露真脾气,我高兴都来不及呢。”
    次日,又累又爱的秋收开始了。这关系到一年的营生,没人敢在这时候顶风作乱。
    一家人直忙了一个月才完。
    众人好不容易熬到歇歇了,张杨氏又作妖了。
    张杨氏要带人去庙里还愿去。
    刘二女低着头,听着炕上又哭又说的婆婆总觉得在如在梦中,没想到这好事还能轮到她。
    宋氏叫她过来正房时已将前因后果简短的对她说了。
    这事是张大英挑起来的。
    四天前,张杨氏接到张大英让人捎来的口信她梦见二哥了,向她哭述他还在庙里有愿没还呢,为这个都投不了胎了。
    不说张知青为什么是给张大英托梦这事有多奇怪。只他拖的事就是个笑话,谁不知道张知青从不进庙,更别说许愿了。
    张杨氏还拿这件事在五房发脾气,五房人人皆知这个笑话。
    那知从当晚起众人被打脸了。
    张杨氏连续三晚也梦见了。
    虽然大家纷纷安慰她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用放在心上。
    但这个时候本来就是信天信地信鬼神的朝代,一点不常见的小事就能被人说成奇谈怪事。
    如今这真事只让人心里不踏实犯嘀咕。
    炕上张杨氏已哭述完了,开始发号司令了“老二媳妇你是一定要去的。也不知你做了什么坏事,老二都不跟你托梦。”
    对婆婆的讽刺刘二女没说话,挨两句骂罢了,大面上不吃亏就行了。谁让她是媳妇天然在婆婆面前低了一头。
    对她的不接招,张杨氏也没好气了,她斜了眼刘二女,又看着宋氏的肚子阴阳怪气的说
    “你也得去,我们家可没亏待你。”
    宋氏脸瞬间白了。
    张杨氏没继续搭理她,转向女儿,笑眯眯的道“贵英也去,咱去求个好签。”
    张贵英兴奋的点点头。
    女的说完了,张杨氏又看向男的“老三要去,多给老爷爷,四声,九曲县这边将各路神仙称为老爷。磕磕头,让老爷保佑你找一门好亲事。
    老大也是,多磕磕头。”
    她又扭头问“老头子你呢”
    她要不问直接安排,张老五还不一定去,但她这么一说,张老五还非得想去了。再说全家都去了,他干嘛不去
    便赌气说道“那还用问我也去。还有伯书呢”
    他报复性的想挑刺。
    这正中张杨氏下怀啊。
    张杨氏心里高兴疯了,有人背黑锅了。
    她面上却装着不高兴的推给他“谁问谁安排。”
    张老五不知是计,还自以为成功了,沉吟半晌,好心好意的道“那就别去了,小孩子去庙里不好。
    就这么办吧,女的今天就赶紧把面发出来,明早蒸好了上午咱就去。男的看看香烛啥的可够,缺了赶紧买好。
    行了,都散了吧。”
    几个小辈一起领命,其他人都先走了,刘二女却有些磨磨蹭蹭。
    她心里有些不安,再看两眼婆婆,只见张杨氏面色发白,大大的两个黑眼圈,两眼直掉泪,一个哈欠一个哈欠的打着,看着像真的,真看不出来什么呀。
    可能是我想多了吧
    她摇摇头最后一个出去了,自然没看到身后张杨氏嘴角边那一抹奸笑。
    刘二女出来后便被宋氏拉着去发面了。
    这也是九曲县的习俗,可能因为穷出门不容易,他们敬神敬祖宗便习惯因地制宜。
    比起别处还能用点心啥的,这边习惯蒸馍馍或烙饼馍馍只比鸡蛋大一点,饼只有巴掌大。
    这是办正事的,如此就很考验妇人们的手艺了。
    刘二女、宋氏一番忙碌自不必细提。
    只说次日辰时末,刘二女再三交代了张伯书待家里不要出门,便跟着出发了。
    因为这庙离家只三里地,就在村中,一行人便走着去。
    爬到山上,一座四合院样的庙立在山顶。
    这座庙属于村里,庙祝也是村人兼任,又不是初一十五,所以也没人迎出来,他们把只是关着没锁的庙门打开,一行人便安步安骤的忙活开了。
    刘二女又不安了。
    看着还在慢腾腾摇签的张杨氏母女,她心里的烦躁一阵比一阵大的往上涌。
    不行,她得回去看看。
    刘二女便准备偷溜,不是她非得做小人行径,她就怕她光明正大的说走,张杨氏不准不说还得拍喧她一番。
    那知张杨氏像是脑后长了眼一般,她才刚走到门口,张杨氏已跳起来问“老二媳妇你去哪儿”

章节目录

卸甲将军寡妇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东峪山下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东峪山下客并收藏卸甲将军寡妇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