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第 133 章 (1/2)
第一百三十三章过继
“令姜她究竟如何可平安无事”
一踏入东厢,王肃之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谢道韫的事情。
见东厢静悄悄的, 王献之好奇地问道“大郎与五郎, 还有六郎不在”
王肃之立马回答道“大郎近来住在名士山, 在研制新的护肤产品。五郎被周家女郎带走了,如今他二人在东阳郡。六郎撸了几根鸿雁的羽毛, 被阿耶知晓。阿耶罚他伺候鸿雁。你快说令姜她如何可好”
王献之若有所思地问道“周女郎带五郎去剿匪”
王肃之急了“是也官奴快告知我令姜如今的情况”
王献之笑眯眯地说道“四郎,我与令姜姊姊可不在一起。她干她的事情, 我干我的事情。如今我也不知晓她那边的情况。”
王肃之突然想打弟弟他眯起眼睛,忽然将王献之抱起来。
“哎呀呀四郎你要做什么”乍然被王肃之抱起来,王献之立马挣扎。
阿陌着急地开口叫道“四郎, 请放下七郎”
王肃之却不管,直接抱着王献之往屋内走。
大步走进王徽之的屋里,王肃之将王献之放下来, 他拿起锦盒,将锦盒打开,取出一张琴。
王献之站稳后, 惊讶地望向那张琴。他走过去, 伸手触摸那张古琴。
王肃之将琴放下, 冲王献之挑眉“试试。”
王献之入席坐下, 想了想, 打算净手焚香, 再试琴。
在王献之净手的时候, 王肃之开口言道“上回五郎随周女郎到建安郡剿匪时, 在深山里迷了路。他见到了一棵梧桐树, 那棵梧桐树,至少百年后来,周女郎寻到他时,五郎让周女郎将那棵梧桐树砍了,直接拉回来。其后,五郎又去东山砍了一棵百年梓树。经过七七四十九日,精心制作,方做出这张琴。”
听了此话,王献之洗手的动作微微停顿。在脑海中幻想了一下,王徽之当时让周玥砍断古树,拉着古树回来的场景,王献之觉得周玥当时应该是想打王徽之的。这也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
“周女郎没对五郎动手”王献之出声询问。
王肃之挑眉回答道“当时五郎就坐在那梧桐树上,周女郎连人带树,直接拉了回来。至于周女郎有没有对五郎动手,我却不知晓。”
当时王家人看到周玥一个娇小玲珑的女郎,拖着古树与王徽之回来,全都惊呆了。
王玄之觉得王徽之太不厚道了竟然如此欺负周家女郎,一点君子之风都没有。
王羲之也觉得王徽之这件事干得不厚道,一点男子汉的担当感都没有。
王操之吃惊过后,直接跑过去爬到树上,也想体验一下坐在树上,被人拉走的感觉。他刚爬到树上,就被王徽之一脚踹下来了。王操之委屈巴巴地转头冲王羲之告状,让王羲之责罚王徽之。
王羲之本来想好好教导王徽之该如何尊重谦让女子,王徽之却用一堆话堵住了王羲之。王羲之说不过王徽之,最后只能罚王徽之翻译帛书。
王献之想象了一下当时的场景,摇了摇头。同情地说道“遇到五郎,周女郎真是倒霉。”
王肃之意味深长地言道“我看未必。”
王献之疑惑,若有所思地问道“四郎之意,莫非这二人心悦对方”
“我可不知晓。”王肃之摇头,他走过来,捏了捏王献之的脸蛋,轻哼道“官奴不打算告诉我令姜的情况”
王献之擦了擦手,告诉王肃之“按照计划,令姜姊姊率兵北上,先救出大军,再与征西大将军一同支援冉闵。目前没有坏消息传来,想必应该一切顺利。”
“她不曾给你传消息”王肃之蹙着眉头。
王献之摇头“这半载我亦是忙碌,哪怕她给我传消息,我也收不到。”
“那你”王肃之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不知道王献之这半年来干了什么事。
王献之入席坐下,阿陌燃起香料。
没有伸手触碰琴,王献之先嗅了嗅琴的味道。
见王献之不回答,王肃之只好安静下来。
王献之拿起琴,仔细观察琴面与琴底。这时候的桐木琴,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与后世的泡桐不一样。后世寻不到上好的梧桐木,多用杉木制琴。前世,王献之有一张纯阳琴。琴面与琴底具是用杉木做成,杉木为阳,故曰纯阳琴。
手指轻轻抚摸琴面,王献之面色认真,眉眼专注。这张琴的琴面由梧桐木制成,琴底由梓木制成。这样的琴,叫做阴阳琴。阴阳合一,刚柔相济。
听闻王献之归来的消息,王玄之连忙赶回家中。
还未踏入东厢,便听到清越的琴声。音调玲玲悦耳,节奏预约轻快。
王玄之加快脚步,踏入东厢。
轻声踏入屋内,王玄之静静望着王献之弹琴。
王献之没学过琴,可是却天生会弹奏曲子。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其中有什么古怪。这世上本就有些人,生来就具备某种天赋。王献之聪慧又有如此天赋,让王家人觉得骄傲。
曲尽,王玄之尚在沉醉在方才的佳音当中。
王献之抬眼看向王玄之。笑着开口叫道“大郎”
王玄之蓦然回神,他扬起笑容,大步走向王献之。脱鞋入席坐下,王玄之伸出手捏了一把王献之的脸蛋,轻哼道“早就与你说过,寻一张好琴,能使乐声更美妙。你偏不听如今见识了好琴的魅力,可喜爱”
王献之点头“果真是好琴”
这张琴,琴声清越响亮,悠扬婉转。与谢安的那张古琴,不相上下。
“身子可好”王玄之目光关怀地打量着王献之的身子。
王献之笑着回应道“甚好”
“官奴”
外面传来了王操之的声音。
王操之跑进屋内,一脸不满,委屈巴巴地说道“官奴归来了,为何无人去鹅池知会我”
王玄之笑眯眯地问道“六郎今日伺候好鸿雁了”
提起那只鸿雁,王操之就不太高兴,他脱鞋入席坐下,轻哼道“那只鸿雁,总是啄我”
王玄之笑着说道“该谁让你无事去动它,还敢拔走它的毛”
王献之开口问道“六郎拔鸿雁之毛,作何用”
提起这件事,王操之高兴地说道“我做了一样东西官奴看看”
说着,王操之从袖兜里把自己做的东西掏出来。
“这是我做的羽毛笔。不用蘸墨水,便可直接书写”王操之得意的拿了一张纸,用羽毛笔在纸上书写。
王献之惊讶,没想到王操之竟然做出了硬笔
“六郎有大才真聪慧”王献之拿起其中一根羽毛笔,试了一下,发现效果可以。
被王献之认可了,王操之心里更是高兴,他愉快地告诉王献之“我用针将这羽毛里的东西,都挑出来了。还做了个小盖子,用到时摘了小盖,便能直接书写。不用的时候,便将小盖盖好。如此一来,羽毛里的墨水便不会干了”
王玄之拿起其中一根羽毛笔,摇头说道“就这一点墨水,恐怕不够写一个字吧”
王操之不服气地用羽毛笔在纸上连写了好几个字,写完,冲王玄之挑眉。
王玄之觉得王操之的小表情有种挑衅的感觉,他伸手弹了弹王操之的额头。“何时学得如此顽皮”
王操之轻哼一声“我这羽毛笔,能写不少字”
王献之夸赞道“六郎真厉害下回可以用鹅毛来做。”
王操之点头“我试了鹅毛与鸿雁毛,发现鹅毛更好”
王献之点头,拉着王操之说道“走,我随你去取一些鹅毛。”
王玄之拉着王献之坐下,警告道“你二人想被阿耶责罚”
王羲之这个人,除了书法之外,最喜爱的东西就是鹅了。他养了几十年的鹅,从第一代大白鹅,养到了鹅的十八代子孙。王羲之有空时,必定会亲自动手伺候那些鹅。对待那些鹅,比对待儿子还要细心
王献之告诉王玄之“大郎不去告状,阿耶自然不知晓。再而言之,我与六郎是在做正事”
“做什么正事你给我回来”见王献之起身,王玄之将再次王献之拉回来。
王献之只好拿起羽毛笔,在纸上画起了速写。
王肃之一直看戏,没有开口说话。看到王献之在作画,画线流畅,作画的速度十分快,描绘的景物也生动,他惊讶地问道“难道官奴画技有所提高,是因为这羽毛笔”
王玄之不信“自然不是绘画与书法一样。都是长期以来,坚持练习,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未曾听闻,字写的不好,是因为所用的笔不对。”
王献之用羽毛笔画完一幅速写,他拿起一只毛笔,蘸了墨水开始作画。这一回,王献之作画的速度明显放慢了,而且一笔一划,都特别认真,下笔郑重。
等王献之画完两幅画,经过对比,明显是那幅用羽毛笔画成的画更生动。
“令姜她究竟如何可平安无事”
一踏入东厢,王肃之就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谢道韫的事情。
见东厢静悄悄的, 王献之好奇地问道“大郎与五郎, 还有六郎不在”
王肃之立马回答道“大郎近来住在名士山, 在研制新的护肤产品。五郎被周家女郎带走了,如今他二人在东阳郡。六郎撸了几根鸿雁的羽毛, 被阿耶知晓。阿耶罚他伺候鸿雁。你快说令姜她如何可好”
王献之若有所思地问道“周女郎带五郎去剿匪”
王肃之急了“是也官奴快告知我令姜如今的情况”
王献之笑眯眯地说道“四郎,我与令姜姊姊可不在一起。她干她的事情, 我干我的事情。如今我也不知晓她那边的情况。”
王肃之突然想打弟弟他眯起眼睛,忽然将王献之抱起来。
“哎呀呀四郎你要做什么”乍然被王肃之抱起来,王献之立马挣扎。
阿陌着急地开口叫道“四郎, 请放下七郎”
王肃之却不管,直接抱着王献之往屋内走。
大步走进王徽之的屋里,王肃之将王献之放下来, 他拿起锦盒,将锦盒打开,取出一张琴。
王献之站稳后, 惊讶地望向那张琴。他走过去, 伸手触摸那张古琴。
王肃之将琴放下, 冲王献之挑眉“试试。”
王献之入席坐下, 想了想, 打算净手焚香, 再试琴。
在王献之净手的时候, 王肃之开口言道“上回五郎随周女郎到建安郡剿匪时, 在深山里迷了路。他见到了一棵梧桐树, 那棵梧桐树,至少百年后来,周女郎寻到他时,五郎让周女郎将那棵梧桐树砍了,直接拉回来。其后,五郎又去东山砍了一棵百年梓树。经过七七四十九日,精心制作,方做出这张琴。”
听了此话,王献之洗手的动作微微停顿。在脑海中幻想了一下,王徽之当时让周玥砍断古树,拉着古树回来的场景,王献之觉得周玥当时应该是想打王徽之的。这也太不懂得怜香惜玉了
“周女郎没对五郎动手”王献之出声询问。
王肃之挑眉回答道“当时五郎就坐在那梧桐树上,周女郎连人带树,直接拉了回来。至于周女郎有没有对五郎动手,我却不知晓。”
当时王家人看到周玥一个娇小玲珑的女郎,拖着古树与王徽之回来,全都惊呆了。
王玄之觉得王徽之太不厚道了竟然如此欺负周家女郎,一点君子之风都没有。
王羲之也觉得王徽之这件事干得不厚道,一点男子汉的担当感都没有。
王操之吃惊过后,直接跑过去爬到树上,也想体验一下坐在树上,被人拉走的感觉。他刚爬到树上,就被王徽之一脚踹下来了。王操之委屈巴巴地转头冲王羲之告状,让王羲之责罚王徽之。
王羲之本来想好好教导王徽之该如何尊重谦让女子,王徽之却用一堆话堵住了王羲之。王羲之说不过王徽之,最后只能罚王徽之翻译帛书。
王献之想象了一下当时的场景,摇了摇头。同情地说道“遇到五郎,周女郎真是倒霉。”
王肃之意味深长地言道“我看未必。”
王献之疑惑,若有所思地问道“四郎之意,莫非这二人心悦对方”
“我可不知晓。”王肃之摇头,他走过来,捏了捏王献之的脸蛋,轻哼道“官奴不打算告诉我令姜的情况”
王献之擦了擦手,告诉王肃之“按照计划,令姜姊姊率兵北上,先救出大军,再与征西大将军一同支援冉闵。目前没有坏消息传来,想必应该一切顺利。”
“她不曾给你传消息”王肃之蹙着眉头。
王献之摇头“这半载我亦是忙碌,哪怕她给我传消息,我也收不到。”
“那你”王肃之面色变得凝重起来,不知道王献之这半年来干了什么事。
王献之入席坐下,阿陌燃起香料。
没有伸手触碰琴,王献之先嗅了嗅琴的味道。
见王献之不回答,王肃之只好安静下来。
王献之拿起琴,仔细观察琴面与琴底。这时候的桐木琴,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与后世的泡桐不一样。后世寻不到上好的梧桐木,多用杉木制琴。前世,王献之有一张纯阳琴。琴面与琴底具是用杉木做成,杉木为阳,故曰纯阳琴。
手指轻轻抚摸琴面,王献之面色认真,眉眼专注。这张琴的琴面由梧桐木制成,琴底由梓木制成。这样的琴,叫做阴阳琴。阴阳合一,刚柔相济。
听闻王献之归来的消息,王玄之连忙赶回家中。
还未踏入东厢,便听到清越的琴声。音调玲玲悦耳,节奏预约轻快。
王玄之加快脚步,踏入东厢。
轻声踏入屋内,王玄之静静望着王献之弹琴。
王献之没学过琴,可是却天生会弹奏曲子。从来没有人怀疑过,其中有什么古怪。这世上本就有些人,生来就具备某种天赋。王献之聪慧又有如此天赋,让王家人觉得骄傲。
曲尽,王玄之尚在沉醉在方才的佳音当中。
王献之抬眼看向王玄之。笑着开口叫道“大郎”
王玄之蓦然回神,他扬起笑容,大步走向王献之。脱鞋入席坐下,王玄之伸出手捏了一把王献之的脸蛋,轻哼道“早就与你说过,寻一张好琴,能使乐声更美妙。你偏不听如今见识了好琴的魅力,可喜爱”
王献之点头“果真是好琴”
这张琴,琴声清越响亮,悠扬婉转。与谢安的那张古琴,不相上下。
“身子可好”王玄之目光关怀地打量着王献之的身子。
王献之笑着回应道“甚好”
“官奴”
外面传来了王操之的声音。
王操之跑进屋内,一脸不满,委屈巴巴地说道“官奴归来了,为何无人去鹅池知会我”
王玄之笑眯眯地问道“六郎今日伺候好鸿雁了”
提起那只鸿雁,王操之就不太高兴,他脱鞋入席坐下,轻哼道“那只鸿雁,总是啄我”
王玄之笑着说道“该谁让你无事去动它,还敢拔走它的毛”
王献之开口问道“六郎拔鸿雁之毛,作何用”
提起这件事,王操之高兴地说道“我做了一样东西官奴看看”
说着,王操之从袖兜里把自己做的东西掏出来。
“这是我做的羽毛笔。不用蘸墨水,便可直接书写”王操之得意的拿了一张纸,用羽毛笔在纸上书写。
王献之惊讶,没想到王操之竟然做出了硬笔
“六郎有大才真聪慧”王献之拿起其中一根羽毛笔,试了一下,发现效果可以。
被王献之认可了,王操之心里更是高兴,他愉快地告诉王献之“我用针将这羽毛里的东西,都挑出来了。还做了个小盖子,用到时摘了小盖,便能直接书写。不用的时候,便将小盖盖好。如此一来,羽毛里的墨水便不会干了”
王玄之拿起其中一根羽毛笔,摇头说道“就这一点墨水,恐怕不够写一个字吧”
王操之不服气地用羽毛笔在纸上连写了好几个字,写完,冲王玄之挑眉。
王玄之觉得王操之的小表情有种挑衅的感觉,他伸手弹了弹王操之的额头。“何时学得如此顽皮”
王操之轻哼一声“我这羽毛笔,能写不少字”
王献之夸赞道“六郎真厉害下回可以用鹅毛来做。”
王操之点头“我试了鹅毛与鸿雁毛,发现鹅毛更好”
王献之点头,拉着王操之说道“走,我随你去取一些鹅毛。”
王玄之拉着王献之坐下,警告道“你二人想被阿耶责罚”
王羲之这个人,除了书法之外,最喜爱的东西就是鹅了。他养了几十年的鹅,从第一代大白鹅,养到了鹅的十八代子孙。王羲之有空时,必定会亲自动手伺候那些鹅。对待那些鹅,比对待儿子还要细心
王献之告诉王玄之“大郎不去告状,阿耶自然不知晓。再而言之,我与六郎是在做正事”
“做什么正事你给我回来”见王献之起身,王玄之将再次王献之拉回来。
王献之只好拿起羽毛笔,在纸上画起了速写。
王肃之一直看戏,没有开口说话。看到王献之在作画,画线流畅,作画的速度十分快,描绘的景物也生动,他惊讶地问道“难道官奴画技有所提高,是因为这羽毛笔”
王玄之不信“自然不是绘画与书法一样。都是长期以来,坚持练习,水平才会有所提高。未曾听闻,字写的不好,是因为所用的笔不对。”
王献之用羽毛笔画完一幅速写,他拿起一只毛笔,蘸了墨水开始作画。这一回,王献之作画的速度明显放慢了,而且一笔一划,都特别认真,下笔郑重。
等王献之画完两幅画,经过对比,明显是那幅用羽毛笔画成的画更生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