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 131 章 (1/2)
第一百三十一章杀人灭口
路上, 王献之向王家仆人询问这几个月京城里发生的事情。
得知褚裒与会稽王撕逼了,王献之感到惊讶。
王家仆人告诉王献之“会稽王让人在闹市当中搭了台子,演了一出戏。戏里的主角为褚某,虽未指名, 但是诸位皆已猜到主角为褚公。原来褚公长期失踪,原因乃遭人掳走”
王献之点头,继续听仆人说下去。
原来, 殷浩天天写信问会稽王要赎金,会稽王自己不想出这笔钱, 只好找褚裒要这笔钱。奈何褚裒态度冷淡, 一金都不愿意给会稽王。引财生恨,会稽王与褚裒的矛盾日渐加深。于是乎,刘惔给会稽王出了个主意,让会稽王请人在闹市当中唱一出戏。将褚裒被掳走一事, 传播出去,让建康城里所有人都知道褚裒欠会稽王一大笔赎金
此事传播开来, 褚裒得知后,直接问太后要了一笔钱还给会稽王, 堵上会稽王的嘴。这几日,褚裒在朝堂上处处针对会稽王,多次找出会稽王的纰漏,弹劾会稽王。
很快, 到了褚家巷子。
王献之从车上下来, 望了眼褚家大门。这是王献之第一次来褚家, 褚裒有不少儿子。自从谢尚升为骠骑将军之后,褚太后有意让自己的兄弟接替谢尚之前的西中郎将,镇守历阳。这件事被王彪之与武陵王拦住了。在谢尚的调解之下,由会稽王府的从事中郎,谢安之弟,谢万来担任西中郎将。
如今朝堂上,主要是褚裒与会稽王在互斗,谢尚偶尔出面。王彪之与顾和等人,只关注前方战况。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每天上朝看褚裒与会稽王撕逼。
“卫将军请”见王献之盯着褚家大门看了许久,未有动作,褚家仆人弯腰请王献之进府。
王献之眨了眨眼睛,抬脚往前走。
褚家的宅子不大,走了一段路,便来到正堂。
“卫将军请”褚家仆人弯腰,示意王献之进屋。
王献之走进屋里,看到褚裒正在看兵书,他作揖行礼“褚公。”
褚裒抬眼,眼神淡淡地望向王献之,也不起身迎王献之,他用漫不经心地语气回应王献之“卫将军请坐。”
王献之脱鞋入席坐下,开门见山地言道“不知褚公寻献之有何贵干献之劳累一日,需归家歇息。”
对于王献之的直接,褚裒面上风平浪静,不显情绪。他语气平缓,不轻不重,徐徐言道“卫将军未得旨意,私自率兵出征。如今未得旨意,又回到京城。看来是未将太后与陛下放在眼中”
面对褚裒的指责,王献之从容自若地回应道“献之行事,一向无愧于心。献之已经入宫,向陛下阐述前方战况,与进一步打算。足下若是有疑惑,不妨进宫询问陛下。献之今日劳累,不便久留,失礼了。”
说完,王献之起身,穿鞋离开。
褚裒叫道“卫将军留步”
王献之停下脚步,回头望向褚裒,语气平静地问道“若是褚公寻献之来贵府,乃问责之意,献之无心应付。”
言罢,王献之继续往外走。
褚裒起身叫住王献之“卫将军如此匆忙离去,莫非心中有愧不敢面对褚谋”
听到这话,王献之脚步一顿,转头面色疑惑地问道“不知褚公此言何意”
褚裒起身,走到席边,眼神幽深莫测地望着王献之,他沉声开口言道“卫将军自然清楚”
王献之蹙着小眉“莫名其妙。”
话落,王献之大步离开。
褚裒连忙穿上木履,追出去“卫将军”
王献之懒得理会褚裒,他加快脚步,越走越快。
褚裒追上王献之,拦住王献之的去路,面色冷漠地盯着王献之,开口言道“卫将军乃麒麟之才,不知心向何方”
王献之面色惊讶地望着褚裒“足下如今才知晓献之乃麒麟之才”
褚裒哑然无语,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小人如此厚颜
缓了缓,褚裒出声言道“王七郎设计褚谋一事,褚某不与你计较。褚某只有一问,王七郎心向何方”
自从回到京城后,这阵子褚裒一直在思考。他觉得京城这两年的发展方向很不对劲。褚裒从两年前开始捋起,将京城里这两年发生的事情都捋了一遍。最后,褚裒的目光锁定在王献之身上自从王献之出仕后,朝廷的风向就发生了变化变得诡异起来
从前,武陵王与会稽王统一战线。武陵王在政策上,一向支持会稽王。可自从王献之出仕后,武陵王与会稽王二人发生了矛盾,这两兄弟变成了政敌
还有,会稽王世子这个草包,竟然在短短两年内,一步步,爬到了如今的地位背后肯定另有高人指点
桓温、谢尚、郗超,当时石虎病危,这三人竟然私下率兵前往边境,将晋国遗民接过江如此大事,究竟是谁在背后策划
褚裒将所有事情捋清楚后,发现这些发生变化的人,他们的共同点都与一个人有关而这个人,就是王献之
褚裒曾经怀疑过王彪之,或许是王彪之借王献之之手在背后策划一切但是经过一番思索,褚裒否定了这个猜测。若是王彪之城府如此,早已权倾朝野。岂会只当一个尚书
所以,这幕后之人必定是王献之
如此稚子,竟然有这般城府,真是令人心惊畏惧
想到最后,褚裒不禁怀疑,当初他被阿三掳走,或许与王献之有关先是他被掳走,接着轮到会稽王被贼人掳走,如此流氓粗暴的手法,像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会不会是王献之的算计
清澈如水的眸子,静静地看着褚裒,王献之缓缓开口言道“褚公莫不是得了癫病这是在胡言什么”
褚裒僵着脸,眼神不悦地瞪着王献之。他沉声说道“事到如今,王七郎何必与褚谋演戏”
王献之摇头,叹息道“听我师父言,上了年纪的人,脑子不灵活,容易患脑疾。没想到褚公如此之人,竟然也会得脑疾。真是可惜,可惜矣”
说话间,王献之面上露出了惋惜的神色。
褚裒瞪着王献之,不快地言道“王七郎何必继续与褚裒演戏褚裒早已发现真相你若愿意诚心交谈,褚某或许会相助一二。”
王献之摇头,无奈地对阿陌说道“归家后,速修书请师父来建康,让师父为褚公好好看诊一定要尽心医治好褚公”
被王献之当成疯子一样看待,褚裒的脸色不太好,他沉着脸说道“王七郎能对诸位诚心相待,为何不能对褚某诚心相待”
王献之叹气道“褚公还是好好进屋歇着吧”
说完,王献之绕过褚裒身旁,转身离开。
这一回,褚裒没有拦着王献之。
等王献之离开后,褚裒吩咐仆人“即刻留意王七郎的所有动静我要知道他见了什么人,与人谈论何事”
“遵命”
王献之前脚踏出褚家大门,后脚一仆人走上前来迎王献之“我家殿下请卫将军登门”
见这仆人眼生,并非是武陵王府的人,王献之猜到可能是会稽王府派来的人,他直接拒绝道“今日乏了,择日有空再登门寻殿下。”
“卫将军”会稽王府的仆人面色哀求地望着王献之。
王献之转身上车,没有理会会稽王府的仆人。
牛车行到半路,被人拦了下来。
“卫将军我家郎主求见”
王献之打着哈欠,看向阿陌。
阿陌掀开帘子问外面的人“你家郎主何人”
“我家郎主乃菜司徒。”
蔡谟
王献之沉思。
蔡谟拜司徒而三年不就职。殷浩离开京城后,此人才上朝。但是在早朝上,蔡谟并不开口表态,发表言论。此人太低调了,以至于王献之一直没有认真注意过对方。直到蔡谟不动声色的替会稽王将朝政大权夺回来,并且将琅琊王、东海王赶回封地,王献之才知道此人不简单
如今蔡谟寻他,莫非是猜到了什么
王献之闭上了眼睛,低声告诉阿陌“我乏了。”
阿陌了然,直接告诉车外的仆人“我家郎君乏了要归家歇息择日再登门寻菜司徒”
蔡家的仆人,也没有露出失落或者恼怒的神色,从容地点头,弯腰说道“打扰了”
牛车继续行驶。见王献之低眉沉思,眼神变幻莫测,阿陌也不出声打扰。
回到王家,王献之跑去宗祠寻王彪之。
王彪之正好在宗祠,见王献之主动寻他,立马将王献之带到密室里,开口问道“七郎匆忙寻我,是否发生大事”
王献之摇头,他出声问道“不知叔父可了解菜司徒”
王彪之没想到王献之会突然问起此人,他思量片刻,缓缓言道“蔡公过浮船,脱带把瓠系于腰间。七郎可知此为何意”
王献之不解,目光认真地望向王彪之。
王彪之告诉王献之“说来,蔡道明此人与七郎不谋而同。一直以来,他都不支持北伐。每每谈及北伐,他都持反对态度。蔡道明以为战事只会消耗国力。在晋国未富强之前,不能轻易出兵伐赵。过去,诸位公卿并未将蔡道明的话放在心上。人人都说蔡道明过于小心,优柔寡断,难以
路上, 王献之向王家仆人询问这几个月京城里发生的事情。
得知褚裒与会稽王撕逼了,王献之感到惊讶。
王家仆人告诉王献之“会稽王让人在闹市当中搭了台子,演了一出戏。戏里的主角为褚某,虽未指名, 但是诸位皆已猜到主角为褚公。原来褚公长期失踪,原因乃遭人掳走”
王献之点头,继续听仆人说下去。
原来, 殷浩天天写信问会稽王要赎金,会稽王自己不想出这笔钱, 只好找褚裒要这笔钱。奈何褚裒态度冷淡, 一金都不愿意给会稽王。引财生恨,会稽王与褚裒的矛盾日渐加深。于是乎,刘惔给会稽王出了个主意,让会稽王请人在闹市当中唱一出戏。将褚裒被掳走一事, 传播出去,让建康城里所有人都知道褚裒欠会稽王一大笔赎金
此事传播开来, 褚裒得知后,直接问太后要了一笔钱还给会稽王, 堵上会稽王的嘴。这几日,褚裒在朝堂上处处针对会稽王,多次找出会稽王的纰漏,弹劾会稽王。
很快, 到了褚家巷子。
王献之从车上下来, 望了眼褚家大门。这是王献之第一次来褚家, 褚裒有不少儿子。自从谢尚升为骠骑将军之后,褚太后有意让自己的兄弟接替谢尚之前的西中郎将,镇守历阳。这件事被王彪之与武陵王拦住了。在谢尚的调解之下,由会稽王府的从事中郎,谢安之弟,谢万来担任西中郎将。
如今朝堂上,主要是褚裒与会稽王在互斗,谢尚偶尔出面。王彪之与顾和等人,只关注前方战况。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每天上朝看褚裒与会稽王撕逼。
“卫将军请”见王献之盯着褚家大门看了许久,未有动作,褚家仆人弯腰请王献之进府。
王献之眨了眨眼睛,抬脚往前走。
褚家的宅子不大,走了一段路,便来到正堂。
“卫将军请”褚家仆人弯腰,示意王献之进屋。
王献之走进屋里,看到褚裒正在看兵书,他作揖行礼“褚公。”
褚裒抬眼,眼神淡淡地望向王献之,也不起身迎王献之,他用漫不经心地语气回应王献之“卫将军请坐。”
王献之脱鞋入席坐下,开门见山地言道“不知褚公寻献之有何贵干献之劳累一日,需归家歇息。”
对于王献之的直接,褚裒面上风平浪静,不显情绪。他语气平缓,不轻不重,徐徐言道“卫将军未得旨意,私自率兵出征。如今未得旨意,又回到京城。看来是未将太后与陛下放在眼中”
面对褚裒的指责,王献之从容自若地回应道“献之行事,一向无愧于心。献之已经入宫,向陛下阐述前方战况,与进一步打算。足下若是有疑惑,不妨进宫询问陛下。献之今日劳累,不便久留,失礼了。”
说完,王献之起身,穿鞋离开。
褚裒叫道“卫将军留步”
王献之停下脚步,回头望向褚裒,语气平静地问道“若是褚公寻献之来贵府,乃问责之意,献之无心应付。”
言罢,王献之继续往外走。
褚裒起身叫住王献之“卫将军如此匆忙离去,莫非心中有愧不敢面对褚谋”
听到这话,王献之脚步一顿,转头面色疑惑地问道“不知褚公此言何意”
褚裒起身,走到席边,眼神幽深莫测地望着王献之,他沉声开口言道“卫将军自然清楚”
王献之蹙着小眉“莫名其妙。”
话落,王献之大步离开。
褚裒连忙穿上木履,追出去“卫将军”
王献之懒得理会褚裒,他加快脚步,越走越快。
褚裒追上王献之,拦住王献之的去路,面色冷漠地盯着王献之,开口言道“卫将军乃麒麟之才,不知心向何方”
王献之面色惊讶地望着褚裒“足下如今才知晓献之乃麒麟之才”
褚裒哑然无语,他以前怎么没发现这个小人如此厚颜
缓了缓,褚裒出声言道“王七郎设计褚谋一事,褚某不与你计较。褚某只有一问,王七郎心向何方”
自从回到京城后,这阵子褚裒一直在思考。他觉得京城这两年的发展方向很不对劲。褚裒从两年前开始捋起,将京城里这两年发生的事情都捋了一遍。最后,褚裒的目光锁定在王献之身上自从王献之出仕后,朝廷的风向就发生了变化变得诡异起来
从前,武陵王与会稽王统一战线。武陵王在政策上,一向支持会稽王。可自从王献之出仕后,武陵王与会稽王二人发生了矛盾,这两兄弟变成了政敌
还有,会稽王世子这个草包,竟然在短短两年内,一步步,爬到了如今的地位背后肯定另有高人指点
桓温、谢尚、郗超,当时石虎病危,这三人竟然私下率兵前往边境,将晋国遗民接过江如此大事,究竟是谁在背后策划
褚裒将所有事情捋清楚后,发现这些发生变化的人,他们的共同点都与一个人有关而这个人,就是王献之
褚裒曾经怀疑过王彪之,或许是王彪之借王献之之手在背后策划一切但是经过一番思索,褚裒否定了这个猜测。若是王彪之城府如此,早已权倾朝野。岂会只当一个尚书
所以,这幕后之人必定是王献之
如此稚子,竟然有这般城府,真是令人心惊畏惧
想到最后,褚裒不禁怀疑,当初他被阿三掳走,或许与王献之有关先是他被掳走,接着轮到会稽王被贼人掳走,如此流氓粗暴的手法,像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会不会是王献之的算计
清澈如水的眸子,静静地看着褚裒,王献之缓缓开口言道“褚公莫不是得了癫病这是在胡言什么”
褚裒僵着脸,眼神不悦地瞪着王献之。他沉声说道“事到如今,王七郎何必与褚谋演戏”
王献之摇头,叹息道“听我师父言,上了年纪的人,脑子不灵活,容易患脑疾。没想到褚公如此之人,竟然也会得脑疾。真是可惜,可惜矣”
说话间,王献之面上露出了惋惜的神色。
褚裒瞪着王献之,不快地言道“王七郎何必继续与褚裒演戏褚裒早已发现真相你若愿意诚心交谈,褚某或许会相助一二。”
王献之摇头,无奈地对阿陌说道“归家后,速修书请师父来建康,让师父为褚公好好看诊一定要尽心医治好褚公”
被王献之当成疯子一样看待,褚裒的脸色不太好,他沉着脸说道“王七郎能对诸位诚心相待,为何不能对褚某诚心相待”
王献之叹气道“褚公还是好好进屋歇着吧”
说完,王献之绕过褚裒身旁,转身离开。
这一回,褚裒没有拦着王献之。
等王献之离开后,褚裒吩咐仆人“即刻留意王七郎的所有动静我要知道他见了什么人,与人谈论何事”
“遵命”
王献之前脚踏出褚家大门,后脚一仆人走上前来迎王献之“我家殿下请卫将军登门”
见这仆人眼生,并非是武陵王府的人,王献之猜到可能是会稽王府派来的人,他直接拒绝道“今日乏了,择日有空再登门寻殿下。”
“卫将军”会稽王府的仆人面色哀求地望着王献之。
王献之转身上车,没有理会会稽王府的仆人。
牛车行到半路,被人拦了下来。
“卫将军我家郎主求见”
王献之打着哈欠,看向阿陌。
阿陌掀开帘子问外面的人“你家郎主何人”
“我家郎主乃菜司徒。”
蔡谟
王献之沉思。
蔡谟拜司徒而三年不就职。殷浩离开京城后,此人才上朝。但是在早朝上,蔡谟并不开口表态,发表言论。此人太低调了,以至于王献之一直没有认真注意过对方。直到蔡谟不动声色的替会稽王将朝政大权夺回来,并且将琅琊王、东海王赶回封地,王献之才知道此人不简单
如今蔡谟寻他,莫非是猜到了什么
王献之闭上了眼睛,低声告诉阿陌“我乏了。”
阿陌了然,直接告诉车外的仆人“我家郎君乏了要归家歇息择日再登门寻菜司徒”
蔡家的仆人,也没有露出失落或者恼怒的神色,从容地点头,弯腰说道“打扰了”
牛车继续行驶。见王献之低眉沉思,眼神变幻莫测,阿陌也不出声打扰。
回到王家,王献之跑去宗祠寻王彪之。
王彪之正好在宗祠,见王献之主动寻他,立马将王献之带到密室里,开口问道“七郎匆忙寻我,是否发生大事”
王献之摇头,他出声问道“不知叔父可了解菜司徒”
王彪之没想到王献之会突然问起此人,他思量片刻,缓缓言道“蔡公过浮船,脱带把瓠系于腰间。七郎可知此为何意”
王献之不解,目光认真地望向王彪之。
王彪之告诉王献之“说来,蔡道明此人与七郎不谋而同。一直以来,他都不支持北伐。每每谈及北伐,他都持反对态度。蔡道明以为战事只会消耗国力。在晋国未富强之前,不能轻易出兵伐赵。过去,诸位公卿并未将蔡道明的话放在心上。人人都说蔡道明过于小心,优柔寡断,难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