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第 120 章 (1/2)
第一百二十章祈福
王徽之临时写了一个剧本, 让人在御街上搭了个台子, 敲锣打鼓,吸引百姓们的注意。
路人见有热闹可看, 纷纷跑去凑热闹。
人多之后,王徽之让仆人拉开幕布。
谢尚、武陵王、琅琊王、阿陌站在舞台上。
琅琊王坐在席上, 阿陌守在一旁。今日司马丕要在舞台上扮演王献之这个角色。
武陵王与谢尚分别站在舞台的东西两边。
司马丕正在看书,武陵王忽然朝他走去。
“王七郎,朝廷无粮救济遗民, 此事该如何处理妥当”
台下的观众听闻此言, 面露惊讶的神色。
认识王献之的贵族子弟,面色更是古怪。这明明不是王七郎, 武陵王为何要管琅琊王叫做王七郎
司马丕请武陵王坐下,笑着告诉武陵王“殿下不必烦恼。献之已经准备了二十万石粮。”
闻言,武陵王面色大喜,激动地问道“当真”
司马丕颔首, 笑着言道“早知朝廷有此举措,献之担忧遗民无粮果腹,故而变卖家中田产, 向亲友借钱。大量购买粮食。”
武陵王惊讶地说道“王七郎真是聪慧过人”
语气一转,武陵王皱着眉头说道“不过, 眼下朝廷国库空虚, 只怕无法给王七郎回报”
司马丕摇头说道“此乃献之捐粮, 不求回报, 但求晋国遗民能平安渡江”
武陵王拍手称赞“好王七郎乃君子也无私奉献, 救济遗民小王定要向朝廷上表”
司马丕拒绝道“多谢殿下,献之如今还在服丧,加官进职,只怕不合适。”
武陵王改口说道“如此,那等桓大将军与郗嘉宾归来,小王再上表陛下太后,一道封赏汝等”
武陵王起身离开。
阿陌愁着一张脸,开口对司马丕说道“七郎,私下屯粮,会遭人猜忌,只怕不妥更何况,七郎付出如此之多,不求名不求利,实在是太可惜了七郎救天下苍生,可苍生却并不知晓乃七郎出手相救”
司马丕淡笑着说道“此举本就非为了名利,只求心安罢了。”
阿陌转身面对观众,哭着说道“我家郎君为何如此大义无私”
此时,站在另一旁谢尚开口说话了。
谢尚微蹙墨眉,出声言道“遗民从三十万人,增加到六十万人越来越多人过江,粮不够救济遗民了,这该如何是好”
谢尚做出苦恼的模样,沉思了少顷,他忽然说道“立即修书给王七郎王七郎乃琅琊王氏嫡子,知己广泛,必定能帮助一二”
谢尚马上坐下来,做出修书的动作。
这时候,王徽之登台了。
王徽之朝司马丕走去,开口问道“夜已深,七郎为何还不休息”
司马丕苦着一张脸,叹气道“心中有事,无法入眠。”
王徽之入席坐下,他搂着司马丕的肩头问道“有何烦恼,不妨与为兄说说。”
司马丕便说道“过江遗民人数急剧增加,粮不够百姓充饥了。”
王徽之轻笑“这有何难明日为兄发布消息,便有粮了。”
司马丕惊讶“五郎要做什么”
王徽之回答道“以我名义求粮,谁赠粮最多,日后便是我的贵客。”
司马丕感动地说道“多谢五郎我为遗民感谢五郎”
在台下围观的贵族子弟听到这里,立马明白了当初王徽之为什么会突然向众人求粮。
接着,王玄之登台了。
作为会稽四美之一,再加上开了个美容馆,王玄之的影响力很大。看到他登台,粉丝立马尖叫呐喊。
王玄之伸出手,示意众人安静。他走向司马丕与王徽之,开口问道“你二人在做什么”
司马丕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玄之,王玄之听完,沉吟片刻,出声说道“不如我请三位叔父前往建康,届时,在建康表演一场。门票所得之收入,全都用于购粮,救济遗民。”
司马丕高兴地点头“多谢大郎”
表演到这里,王徽之起身,与琅琊王、谢尚、王玄之一起走到舞台前面,向众人作揖。
王徽之开口言道“谢诸位观赏吾乃琅琊王五,七郎之兄。如今七郎身染重疾,术人言,唯有上万人到北郊,跪拜天地,向天地祈福,七郎才可平安康复。故而,今日吾特此摆台表演,让诸位知晓七郎所做之事。希望诸位,能为吾弟祈福”
武陵王走上舞台,出声说道“方才之表演,乃曾经发生过之事实。朝廷派将到边境,接遗民过江。奈何无粮救济遗民,唯靠诸位好心之士捐粮,朝廷才有粮救助遗民,让遗民活下来。其中,琅琊王氏,王逸少一房,共捐粮八十万石保住了五十万遗民之性命”
闻言,众人大吃一惊。王羲之一房,竟然捐出了八十万石粮哪怕是琅琊王氏一族,都未必能有八十万石粮可王羲之一房,竟然拿出了八十万石粮,救济遗民这些粮,保住了五十万遗民的性命
最关键的是,王羲之一房捐了这么多粮,做了一件天大的大好事,竟然不到处宣传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司马道生来得有些晚,他现在才赶过来。听到这话,司马道生大声说道“当初本世子不过是都水使者,因听从王七郎之建议,捐粮十万石。故而朝廷才升本世子为车骑将军若非当初王七郎相劝,本世子也不会捐粮救济遗民王七郎乃天下无双之大好人诸位一定要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为美郎榜上,十大美郎当中最低调的人,戴逵也来到了现场。他从车里出来,开口言道“昔日,便是听王七郎所言,戴某才会建立个人慈善基金会,救济苍生。王七郎乃真君子,高洁之士,望诸位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为晋国名人界的大腕,王濛本人虽然没到现场,但是太原王氏派来了仆人,传达了王濛的意思。王濛希望众人能够到北郊替王献之祈福。
接下来,顾和、荀灌、荀家兄弟、谢道韫等人,都纷纷来到现场,在现场带动气氛。
百姓们从这些大人物的口中,认识了一个心怀大义,温厚善良,无私奉献的王七郎。
有人低声说道“去岁,庾王子弟斗殴,就是王七郎带头动手的王七郎年纪虽小,却有一颗侠义之心没想到今年遗民过江,他竟然在背后默默付出了这么多如此高洁之士,令人尊敬”
其他人纷纷出声附和道“是也从未见过哪位世家子弟能像王七郎一样,心怀侠义,乐善好施如此好人,世间不多”
众人心情激动,这么好的人,众人当然不希望王献之离开人世。故而,百姓们纷纷回家,叫上族人亲戚,一同前往北郊,为王七郎祈福。
贵族子弟们也回到族里,叫上族人,就连家中的部曲佃户仆人全都带上,一同去北郊为王献之祈福。
小皇帝听闻王献之出事了,在谢尚与琅琊王、武陵王的支持下,兴师动众的前往北郊,去给王献之祈福。
王彪之刚把王羲之关起来,没想到王徽之竟然在短短半日之内,搞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气得面色发青,沉声问道“眼下共有多少人前往北郊”
仆人回答道“建康城里,唯有琅琊王氏一族,没有离开建康。皇宫与守城兵卒,都面朝北方跪下祈福”
王彪之气笑了,他咬着牙言道“好好你个五郎竟然用此方法逼我放了七郎”
琅琊王氏对外宣称王献之病了,不能出门上朝。如今王徽之利用这个理由,煽动建康城里的百姓,让百姓们跑去北郊为王献之祈福。此举之意,若是见不到王献之,那些人就会一直留在北郊继续为王献之祈福只有看到王献之病好康复的走出琅琊王氏大门,百姓们才会回到城里
王彪之烦躁地在屋里踱步,忍不住低声骂道“逸少之子,没一个是简单的”
有脑子有心机,就是不走正道偏要逆其道而行
这要是他儿子,他非得好好收拾一顿
“郎主,此事”仆人小声问道。
王彪之瞪了眼仆人,扶额骂道“让琅琊王氏,都前往北郊”
如今王徽之煽动全城人前往北郊替王献之祈福,众人都出城了,唯有琅琊王氏留在城中,其他人定会发现异样。到时候,若是众人一起逼问王献之的行踪,王彪之就不好交代了
“遵命”
看到王彪之带着琅琊王氏来到北郊,王玄之心里忐忑不安,他立马问道“五郎,你不是说虎犊叔父会放了官奴吗为何虎犊叔父亲自带人过来了琅琊王氏的族人都来了”
王徽之正眯着眼睛,盯着琅琊王氏的族人。没在人群当中看到王羲之的身影,王徽之直接大步朝王彪之走过去。
来到王彪之的面前,王徽之开口问道“不知叔父可曾见过我阿耶我阿耶晌午时到叔父那里谈话,为何至今未见到他人影”
王彪之淡定地回答道“你阿耶回会稽了。”
闻言,王徽之眼神一冷。
王玄之瞪大眼睛。难道王羲之也被王彪之关起来了
王彪之蹙着眉头,指责王玄之与王徽之“你兄弟二人要为七郎祈福
王徽之临时写了一个剧本, 让人在御街上搭了个台子, 敲锣打鼓,吸引百姓们的注意。
路人见有热闹可看, 纷纷跑去凑热闹。
人多之后,王徽之让仆人拉开幕布。
谢尚、武陵王、琅琊王、阿陌站在舞台上。
琅琊王坐在席上, 阿陌守在一旁。今日司马丕要在舞台上扮演王献之这个角色。
武陵王与谢尚分别站在舞台的东西两边。
司马丕正在看书,武陵王忽然朝他走去。
“王七郎,朝廷无粮救济遗民, 此事该如何处理妥当”
台下的观众听闻此言, 面露惊讶的神色。
认识王献之的贵族子弟,面色更是古怪。这明明不是王七郎, 武陵王为何要管琅琊王叫做王七郎
司马丕请武陵王坐下,笑着告诉武陵王“殿下不必烦恼。献之已经准备了二十万石粮。”
闻言,武陵王面色大喜,激动地问道“当真”
司马丕颔首, 笑着言道“早知朝廷有此举措,献之担忧遗民无粮果腹,故而变卖家中田产, 向亲友借钱。大量购买粮食。”
武陵王惊讶地说道“王七郎真是聪慧过人”
语气一转,武陵王皱着眉头说道“不过, 眼下朝廷国库空虚, 只怕无法给王七郎回报”
司马丕摇头说道“此乃献之捐粮, 不求回报, 但求晋国遗民能平安渡江”
武陵王拍手称赞“好王七郎乃君子也无私奉献, 救济遗民小王定要向朝廷上表”
司马丕拒绝道“多谢殿下,献之如今还在服丧,加官进职,只怕不合适。”
武陵王改口说道“如此,那等桓大将军与郗嘉宾归来,小王再上表陛下太后,一道封赏汝等”
武陵王起身离开。
阿陌愁着一张脸,开口对司马丕说道“七郎,私下屯粮,会遭人猜忌,只怕不妥更何况,七郎付出如此之多,不求名不求利,实在是太可惜了七郎救天下苍生,可苍生却并不知晓乃七郎出手相救”
司马丕淡笑着说道“此举本就非为了名利,只求心安罢了。”
阿陌转身面对观众,哭着说道“我家郎君为何如此大义无私”
此时,站在另一旁谢尚开口说话了。
谢尚微蹙墨眉,出声言道“遗民从三十万人,增加到六十万人越来越多人过江,粮不够救济遗民了,这该如何是好”
谢尚做出苦恼的模样,沉思了少顷,他忽然说道“立即修书给王七郎王七郎乃琅琊王氏嫡子,知己广泛,必定能帮助一二”
谢尚马上坐下来,做出修书的动作。
这时候,王徽之登台了。
王徽之朝司马丕走去,开口问道“夜已深,七郎为何还不休息”
司马丕苦着一张脸,叹气道“心中有事,无法入眠。”
王徽之入席坐下,他搂着司马丕的肩头问道“有何烦恼,不妨与为兄说说。”
司马丕便说道“过江遗民人数急剧增加,粮不够百姓充饥了。”
王徽之轻笑“这有何难明日为兄发布消息,便有粮了。”
司马丕惊讶“五郎要做什么”
王徽之回答道“以我名义求粮,谁赠粮最多,日后便是我的贵客。”
司马丕感动地说道“多谢五郎我为遗民感谢五郎”
在台下围观的贵族子弟听到这里,立马明白了当初王徽之为什么会突然向众人求粮。
接着,王玄之登台了。
作为会稽四美之一,再加上开了个美容馆,王玄之的影响力很大。看到他登台,粉丝立马尖叫呐喊。
王玄之伸出手,示意众人安静。他走向司马丕与王徽之,开口问道“你二人在做什么”
司马丕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玄之,王玄之听完,沉吟片刻,出声说道“不如我请三位叔父前往建康,届时,在建康表演一场。门票所得之收入,全都用于购粮,救济遗民。”
司马丕高兴地点头“多谢大郎”
表演到这里,王徽之起身,与琅琊王、谢尚、王玄之一起走到舞台前面,向众人作揖。
王徽之开口言道“谢诸位观赏吾乃琅琊王五,七郎之兄。如今七郎身染重疾,术人言,唯有上万人到北郊,跪拜天地,向天地祈福,七郎才可平安康复。故而,今日吾特此摆台表演,让诸位知晓七郎所做之事。希望诸位,能为吾弟祈福”
武陵王走上舞台,出声说道“方才之表演,乃曾经发生过之事实。朝廷派将到边境,接遗民过江。奈何无粮救济遗民,唯靠诸位好心之士捐粮,朝廷才有粮救助遗民,让遗民活下来。其中,琅琊王氏,王逸少一房,共捐粮八十万石保住了五十万遗民之性命”
闻言,众人大吃一惊。王羲之一房,竟然捐出了八十万石粮哪怕是琅琊王氏一族,都未必能有八十万石粮可王羲之一房,竟然拿出了八十万石粮,救济遗民这些粮,保住了五十万遗民的性命
最关键的是,王羲之一房捐了这么多粮,做了一件天大的大好事,竟然不到处宣传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真是太令人敬佩了
司马道生来得有些晚,他现在才赶过来。听到这话,司马道生大声说道“当初本世子不过是都水使者,因听从王七郎之建议,捐粮十万石。故而朝廷才升本世子为车骑将军若非当初王七郎相劝,本世子也不会捐粮救济遗民王七郎乃天下无双之大好人诸位一定要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为美郎榜上,十大美郎当中最低调的人,戴逵也来到了现场。他从车里出来,开口言道“昔日,便是听王七郎所言,戴某才会建立个人慈善基金会,救济苍生。王七郎乃真君子,高洁之士,望诸位到北郊替王七郎祈福”
作为晋国名人界的大腕,王濛本人虽然没到现场,但是太原王氏派来了仆人,传达了王濛的意思。王濛希望众人能够到北郊替王献之祈福。
接下来,顾和、荀灌、荀家兄弟、谢道韫等人,都纷纷来到现场,在现场带动气氛。
百姓们从这些大人物的口中,认识了一个心怀大义,温厚善良,无私奉献的王七郎。
有人低声说道“去岁,庾王子弟斗殴,就是王七郎带头动手的王七郎年纪虽小,却有一颗侠义之心没想到今年遗民过江,他竟然在背后默默付出了这么多如此高洁之士,令人尊敬”
其他人纷纷出声附和道“是也从未见过哪位世家子弟能像王七郎一样,心怀侠义,乐善好施如此好人,世间不多”
众人心情激动,这么好的人,众人当然不希望王献之离开人世。故而,百姓们纷纷回家,叫上族人亲戚,一同前往北郊,为王七郎祈福。
贵族子弟们也回到族里,叫上族人,就连家中的部曲佃户仆人全都带上,一同去北郊为王献之祈福。
小皇帝听闻王献之出事了,在谢尚与琅琊王、武陵王的支持下,兴师动众的前往北郊,去给王献之祈福。
王彪之刚把王羲之关起来,没想到王徽之竟然在短短半日之内,搞出了这么大的事他气得面色发青,沉声问道“眼下共有多少人前往北郊”
仆人回答道“建康城里,唯有琅琊王氏一族,没有离开建康。皇宫与守城兵卒,都面朝北方跪下祈福”
王彪之气笑了,他咬着牙言道“好好你个五郎竟然用此方法逼我放了七郎”
琅琊王氏对外宣称王献之病了,不能出门上朝。如今王徽之利用这个理由,煽动建康城里的百姓,让百姓们跑去北郊为王献之祈福。此举之意,若是见不到王献之,那些人就会一直留在北郊继续为王献之祈福只有看到王献之病好康复的走出琅琊王氏大门,百姓们才会回到城里
王彪之烦躁地在屋里踱步,忍不住低声骂道“逸少之子,没一个是简单的”
有脑子有心机,就是不走正道偏要逆其道而行
这要是他儿子,他非得好好收拾一顿
“郎主,此事”仆人小声问道。
王彪之瞪了眼仆人,扶额骂道“让琅琊王氏,都前往北郊”
如今王徽之煽动全城人前往北郊替王献之祈福,众人都出城了,唯有琅琊王氏留在城中,其他人定会发现异样。到时候,若是众人一起逼问王献之的行踪,王彪之就不好交代了
“遵命”
看到王彪之带着琅琊王氏来到北郊,王玄之心里忐忑不安,他立马问道“五郎,你不是说虎犊叔父会放了官奴吗为何虎犊叔父亲自带人过来了琅琊王氏的族人都来了”
王徽之正眯着眼睛,盯着琅琊王氏的族人。没在人群当中看到王羲之的身影,王徽之直接大步朝王彪之走过去。
来到王彪之的面前,王徽之开口问道“不知叔父可曾见过我阿耶我阿耶晌午时到叔父那里谈话,为何至今未见到他人影”
王彪之淡定地回答道“你阿耶回会稽了。”
闻言,王徽之眼神一冷。
王玄之瞪大眼睛。难道王羲之也被王彪之关起来了
王彪之蹙着眉头,指责王玄之与王徽之“你兄弟二人要为七郎祈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