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第 118 章 (1/2)
第一百一十八章天下唾骂
谢尚再次确定,王献之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虽然王献之没有回答他, 为什么要针对褚太后。但是谢尚猜测, 王献之此举必定也是为了晋国,为了天下苍生。
王献之一个稚子, 能以天下苍生为先。谢尚又岂能拖后腿
谢尚离开卫将军府后,再次返回宫中劝褚太后。
褚太后委屈地哭着,她向谢尚诉苦“舅父,岂能任由琅琊王氏猖狂如今阿耶不在, 若是连你也不护着我, 那还有何人会护着我”
谢尚叹息, 告诉褚太后“太后今日所言, 百官皆听入耳中。大势所趋, 如今已无法改变”
褚太后更委屈了,她告诉谢尚“舅父, 陛下年幼, 诸事不知晓。若是让陛下听政, 遭小人蒙蔽,江山危矣”
谢尚沉默半晌, 他开口言道“还有一方法, 可扭转局势。”
褚太后擦了擦眼泪,她精神起来, 立马问道“舅父请说”
谢尚缓缓言道“封荀灌娘为巾帼将军。”
谢尚此时才反应过来, 王献之今日在朝堂上说那些话的用意。王献之要逼太后下旨, 封荀灌为将军
封一妇人为将军, 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定会遭多方反对。
如今王献之将火力往褚太后身上引,借由褚太后之手,让褚太后顶住群臣的压力,封赏荀灌为将军。这一招,不得不说真是高明
褚太后愕然,不解地问道“她与我何干”
谢尚语气无奈地言道“荀灌娘与太后皆为妇人。太后听政,于社稷有功。荀灌娘昔年救下一城人,亦有功。她若是能入朝参政,太后自然能继续听政。”
褚太后仔细思索,似乎明白了这两件事的关联。她擦干眼泪,点头言道“我知晓了。这就下旨,封荀灌娘为将军。”
谢尚告诉褚太后“加封号。”
褚太后点头,这才明白这件事政治意义重大
归家的路上谢尚一直在沉思。不禁怀疑自己也被王献之算计在内了。
谢尚打算等晚上斗舞的时候,问问王献之。
没想到,晚上王献之派人传来消息,他被王肃之关在府上看书,不得出门。
谢尚不信,他怀疑王献之在故意躲他
听说王献之不能来,顾和有些失望。
“七郎不能来,真是扫兴。”
谢尚美眸流转,淡淡一笑,开口言道“他不来,你我可去寻他。”
顾和犹豫“方才王家仆人不是说七郎今夕在看书吗”
谢尚挑眉“你相信”
顾和想到王献之那个小脑袋那么机灵,立马说道“走去王家”
王献之此时正在宗祠与王彪之议论大事。
最新消息,燕王慕容儁遣使邀请凉王一同伐赵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燕国有野心,三年内必定与晋国脱离关系”
王彪之点头,他算是看出来了。燕国那边野心不小趁赵国内乱,联合晋国与凉国,集三国之力共同伐赵
王彪之不禁佩服王献之的深思远虑。若是当初晋国答应与燕国一同伐赵,在晋国与燕国之间,赵国必定会派主力军队来对付晋国如此一来,晋国替燕国抵挡住了赵国的主力军队,减轻了燕国的压力,燕国那边便能轻松攻打赵国了
王彪之低声骂道“燕国当真野心不小”
王献之开口问道“赵国情况如何”
明翁递来一个盒子,放到案上。
王献之打开盒子,拿出绢布,浏览绢布上的内容。
冉闵囚赵王石鉴,并且下令,让赵人斩杀胡人,一日之内斩杀上万胡人
王献之倏然觉得背后发凉,他捏着绢布,面色煞白。
见王献之大受惊吓,王彪之立马把王献之手中的绢布夺过来。
看完绢布上的内容,王彪之露出了笑容,高兴地说道“好”
王彪之觉得冉闵干得好
王献之深吸了好几口气,他猛地起身。
身子忽然往后栽倒,王献之摔了一跤。
“七郎”
王彪之连忙将王献之扶起来“七郎为何受惊吓”
王献之摇头,没有解释,他开口叫道“扶我出去。”
死士突然跳出来,将王献之抱起来。抱着王献之快速离开密室。
“七郎”王彪之不放心,他穿上皮靴,连忙追出去。
“七郎”阿陌守在宗祠外面,看到王献之被死士抱出来,他感到吃惊。
王献之让死士放开他,直接迈开脚步奔跑起来。
见王献之连皮靴也不穿,仅穿着一双袜子就奔跑起来,阿陌惊到了,连忙追上去“七郎”
王献之跑回院子里,看到王肃之与谢尚还有顾和都在。他喘着气,望着这三人。
三人正在谈论王献之,听到匆忙的脚步声,纷纷望向屋门。看到王献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三人惊讶。
见王献之如此狼狈,脚上只穿着袜子,袜子已经脏了,王肃之面色大变,立马起身问道“发生了何事”
阿陌喘着气追过来,开口问道“七郎这是怎么了”
阿陌第一次看到王献之这么失态。
王献之转头对阿陌说道“关门,在外面守着。”
见王献之面色苍白,神色严肃,阿陌连忙点头,不敢犹豫,快速将屋门关起来,守在外面。
谢尚跟顾和两人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目光关怀地望着王献之。
王献之顾不得已经弄脏的袜子,他直接入席坐下,面色凛然地开口言道“有大事发生请诸位助我”
谢尚与顾和立马点头。
王献之喘着气,望向谢尚“请足下即刻调兵前往北上北方胡人若想渡江,晋国欢迎。”
闻言,王肃之、谢尚、顾和三人瞪大眼睛,用看疯子的目光盯着王献之。
胡人趁晋国内乱之时,犯晋国疆土,此乃外寇王献之现在竟然要将胡人接过江是吃饱了撑的,还是脑子坏了,把敌人接到家里,找虐吗
注意到这三人的眼神,王献之解释道“赵国大乱。如今冉闵囚赵王,下令让赵人诛杀胡人。诏令颁布后,一日之内,胡人死数过万”
顾和缓缓言道“是该杀。”
王献之叹气,告诉顾和“人杀人,究竟要杀到何时才天下太平”
顾和语气冷淡地言道“昔日胡人杀我多少晋人冉闵不过杀他区区万人,不足以泄愤。”
谢尚眼眸深邃莫测,沉默不语。
王肃之缄默不言。
王献之缓过来了,他语气沉重地言道“昔日胡人杀晋人。今日赵人杀胡人。明日燕人杀赵人。来日代人杀燕人。凉人杀代人。晋人杀凉人。杀戮不断,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无论是晋人、赵人、燕人、凉人、代人。普通百姓只求苟存于世,谁想手上沾满鲜血战争杀戮,都是当权者逼迫的若是当权者乃爱护百姓之人,必定不舍得让子民承受苦难”
王献之换了一口气,低声念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眼眸泛红,王献之哽咽地说道“百姓只想过安稳日子,若非逼不得已,谁愿意拿起兵戎,开启杀戮”
王肃之、谢尚、顾和三人沉默不语,面色沉重。
不知沉默了许久,谢尚低声开口言道“接胡人过江,乃通敌叛国之大罪。会遭天下晋人唾骂,遗臭万年。七郎当真想清楚了哪怕琅琊王氏,也未必能保得住你。”
王肃之面色大惊,他猛地摇头“官奴,莫要胡来”
王献之呼了口气,告诉王肃之“我考虑过了。接胡人过江的理由,便是让这些人修建运河。届时抽调军队监督这些人干活。”
目光复杂幽深地望着王献之,顾和低声叹气。
王肃之不赞同“官奴,不可”
这骂名,谢尚与顾和必定不愿意承担。最后必须要有一人来承担王肃之不想让幼弟与琅琊王氏成为天下晋人唾骂的对象
王献之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告诉王肃之“四郎,你放心,我不会让琅琊王氏被天下人唾骂。”
心思飞快辗转,谢尚愕然,不可置信地盯着王献之“莫非七郎想从琅琊王氏族谱上除名”
闻言,王肃之腾地一下站起来,激动地说道“官奴,你疯了”
从家族族谱上除名,这是多大的惩罚若是被家族除名,从此之后王献之一房后代子孙皆与琅琊王氏无关系了在这个乱世,没有家族保护,将会沦落为平民百姓
顾和已经惊呆了,用看疯子的眼神盯着王献之。
王献之的心情倒是轻松了,他笑容自然,浅笑着说道“我很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怕我被琅琊王氏除名,我依然是阿耶的儿子,依然是四郎的幼弟。诸位依然是我的知己。难道没了琅琊王氏嫡子的身份,亲人好友便会疏离我”
谢尚忽然拍手鼓掌,喟叹道“贱仆要救,流民要救,遗民要救,外寇也要救。在七郎心中
谢尚再次确定,王献之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虽然王献之没有回答他, 为什么要针对褚太后。但是谢尚猜测, 王献之此举必定也是为了晋国,为了天下苍生。
王献之一个稚子, 能以天下苍生为先。谢尚又岂能拖后腿
谢尚离开卫将军府后,再次返回宫中劝褚太后。
褚太后委屈地哭着,她向谢尚诉苦“舅父,岂能任由琅琊王氏猖狂如今阿耶不在, 若是连你也不护着我, 那还有何人会护着我”
谢尚叹息, 告诉褚太后“太后今日所言, 百官皆听入耳中。大势所趋, 如今已无法改变”
褚太后更委屈了,她告诉谢尚“舅父, 陛下年幼, 诸事不知晓。若是让陛下听政, 遭小人蒙蔽,江山危矣”
谢尚沉默半晌, 他开口言道“还有一方法, 可扭转局势。”
褚太后擦了擦眼泪,她精神起来, 立马问道“舅父请说”
谢尚缓缓言道“封荀灌娘为巾帼将军。”
谢尚此时才反应过来, 王献之今日在朝堂上说那些话的用意。王献之要逼太后下旨, 封荀灌为将军
封一妇人为将军, 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必定会遭多方反对。
如今王献之将火力往褚太后身上引,借由褚太后之手,让褚太后顶住群臣的压力,封赏荀灌为将军。这一招,不得不说真是高明
褚太后愕然,不解地问道“她与我何干”
谢尚语气无奈地言道“荀灌娘与太后皆为妇人。太后听政,于社稷有功。荀灌娘昔年救下一城人,亦有功。她若是能入朝参政,太后自然能继续听政。”
褚太后仔细思索,似乎明白了这两件事的关联。她擦干眼泪,点头言道“我知晓了。这就下旨,封荀灌娘为将军。”
谢尚告诉褚太后“加封号。”
褚太后点头,这才明白这件事政治意义重大
归家的路上谢尚一直在沉思。不禁怀疑自己也被王献之算计在内了。
谢尚打算等晚上斗舞的时候,问问王献之。
没想到,晚上王献之派人传来消息,他被王肃之关在府上看书,不得出门。
谢尚不信,他怀疑王献之在故意躲他
听说王献之不能来,顾和有些失望。
“七郎不能来,真是扫兴。”
谢尚美眸流转,淡淡一笑,开口言道“他不来,你我可去寻他。”
顾和犹豫“方才王家仆人不是说七郎今夕在看书吗”
谢尚挑眉“你相信”
顾和想到王献之那个小脑袋那么机灵,立马说道“走去王家”
王献之此时正在宗祠与王彪之议论大事。
最新消息,燕王慕容儁遣使邀请凉王一同伐赵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燕国有野心,三年内必定与晋国脱离关系”
王彪之点头,他算是看出来了。燕国那边野心不小趁赵国内乱,联合晋国与凉国,集三国之力共同伐赵
王彪之不禁佩服王献之的深思远虑。若是当初晋国答应与燕国一同伐赵,在晋国与燕国之间,赵国必定会派主力军队来对付晋国如此一来,晋国替燕国抵挡住了赵国的主力军队,减轻了燕国的压力,燕国那边便能轻松攻打赵国了
王彪之低声骂道“燕国当真野心不小”
王献之开口问道“赵国情况如何”
明翁递来一个盒子,放到案上。
王献之打开盒子,拿出绢布,浏览绢布上的内容。
冉闵囚赵王石鉴,并且下令,让赵人斩杀胡人,一日之内斩杀上万胡人
王献之倏然觉得背后发凉,他捏着绢布,面色煞白。
见王献之大受惊吓,王彪之立马把王献之手中的绢布夺过来。
看完绢布上的内容,王彪之露出了笑容,高兴地说道“好”
王彪之觉得冉闵干得好
王献之深吸了好几口气,他猛地起身。
身子忽然往后栽倒,王献之摔了一跤。
“七郎”
王彪之连忙将王献之扶起来“七郎为何受惊吓”
王献之摇头,没有解释,他开口叫道“扶我出去。”
死士突然跳出来,将王献之抱起来。抱着王献之快速离开密室。
“七郎”王彪之不放心,他穿上皮靴,连忙追出去。
“七郎”阿陌守在宗祠外面,看到王献之被死士抱出来,他感到吃惊。
王献之让死士放开他,直接迈开脚步奔跑起来。
见王献之连皮靴也不穿,仅穿着一双袜子就奔跑起来,阿陌惊到了,连忙追上去“七郎”
王献之跑回院子里,看到王肃之与谢尚还有顾和都在。他喘着气,望着这三人。
三人正在谈论王献之,听到匆忙的脚步声,纷纷望向屋门。看到王献之气喘吁吁地跑进来,三人惊讶。
见王献之如此狼狈,脚上只穿着袜子,袜子已经脏了,王肃之面色大变,立马起身问道“发生了何事”
阿陌喘着气追过来,开口问道“七郎这是怎么了”
阿陌第一次看到王献之这么失态。
王献之转头对阿陌说道“关门,在外面守着。”
见王献之面色苍白,神色严肃,阿陌连忙点头,不敢犹豫,快速将屋门关起来,守在外面。
谢尚跟顾和两人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他们目光关怀地望着王献之。
王献之顾不得已经弄脏的袜子,他直接入席坐下,面色凛然地开口言道“有大事发生请诸位助我”
谢尚与顾和立马点头。
王献之喘着气,望向谢尚“请足下即刻调兵前往北上北方胡人若想渡江,晋国欢迎。”
闻言,王肃之、谢尚、顾和三人瞪大眼睛,用看疯子的目光盯着王献之。
胡人趁晋国内乱之时,犯晋国疆土,此乃外寇王献之现在竟然要将胡人接过江是吃饱了撑的,还是脑子坏了,把敌人接到家里,找虐吗
注意到这三人的眼神,王献之解释道“赵国大乱。如今冉闵囚赵王,下令让赵人诛杀胡人。诏令颁布后,一日之内,胡人死数过万”
顾和缓缓言道“是该杀。”
王献之叹气,告诉顾和“人杀人,究竟要杀到何时才天下太平”
顾和语气冷淡地言道“昔日胡人杀我多少晋人冉闵不过杀他区区万人,不足以泄愤。”
谢尚眼眸深邃莫测,沉默不语。
王肃之缄默不言。
王献之缓过来了,他语气沉重地言道“昔日胡人杀晋人。今日赵人杀胡人。明日燕人杀赵人。来日代人杀燕人。凉人杀代人。晋人杀凉人。杀戮不断,天下何时才能太平”
“无论是晋人、赵人、燕人、凉人、代人。普通百姓只求苟存于世,谁想手上沾满鲜血战争杀戮,都是当权者逼迫的若是当权者乃爱护百姓之人,必定不舍得让子民承受苦难”
王献之换了一口气,低声念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眼眸泛红,王献之哽咽地说道“百姓只想过安稳日子,若非逼不得已,谁愿意拿起兵戎,开启杀戮”
王肃之、谢尚、顾和三人沉默不语,面色沉重。
不知沉默了许久,谢尚低声开口言道“接胡人过江,乃通敌叛国之大罪。会遭天下晋人唾骂,遗臭万年。七郎当真想清楚了哪怕琅琊王氏,也未必能保得住你。”
王肃之面色大惊,他猛地摇头“官奴,莫要胡来”
王献之呼了口气,告诉王肃之“我考虑过了。接胡人过江的理由,便是让这些人修建运河。届时抽调军队监督这些人干活。”
目光复杂幽深地望着王献之,顾和低声叹气。
王肃之不赞同“官奴,不可”
这骂名,谢尚与顾和必定不愿意承担。最后必须要有一人来承担王肃之不想让幼弟与琅琊王氏成为天下晋人唾骂的对象
王献之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告诉王肃之“四郎,你放心,我不会让琅琊王氏被天下人唾骂。”
心思飞快辗转,谢尚愕然,不可置信地盯着王献之“莫非七郎想从琅琊王氏族谱上除名”
闻言,王肃之腾地一下站起来,激动地说道“官奴,你疯了”
从家族族谱上除名,这是多大的惩罚若是被家族除名,从此之后王献之一房后代子孙皆与琅琊王氏无关系了在这个乱世,没有家族保护,将会沦落为平民百姓
顾和已经惊呆了,用看疯子的眼神盯着王献之。
王献之的心情倒是轻松了,他笑容自然,浅笑着说道“我很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哪怕我被琅琊王氏除名,我依然是阿耶的儿子,依然是四郎的幼弟。诸位依然是我的知己。难道没了琅琊王氏嫡子的身份,亲人好友便会疏离我”
谢尚忽然拍手鼓掌,喟叹道“贱仆要救,流民要救,遗民要救,外寇也要救。在七郎心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