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 110 章 (1/2)
第一百一十章谢尚
翌日早朝, 褚太后正准备开口晋升殷浩为骠骑将军。
顾和忽然站出来, 出声言道“西中郎将奉陛下诏令,救助遗民过江, 严守边境。其立下大功,应当封赏臣提议, 升其为骠骑将军”
殷浩瞪大双眼,目光死死地盯着顾和。
幕帘后面的女人愣住了。沉思片刻,褚太后正打算开口回应。
殷浩突然站出来反驳道“西中郎将究竟是不是奉命,此事还有待调查”
武陵王站出来, 目光冷淡地斜视殷浩, 语气冷漠地言道“足下所言何意莫非是在质疑陛下”
小皇帝呆呆地望着众人, 不知道现在在吵什么。
殷浩冷哼道“陛下年幼, 尚未亲政。陛下之密令, 吾以为做不得数”
王彪之站出来怼道“大胆竟敢不将吾皇放在眼里”
殷浩反驳道“吾无此意臣对陛下,忠心可鉴只是见不得小人, 欺负陛下年幼, 利用陛下之信任,祸国殃民”
王献之被殷浩说的话逗笑了,他站出来, 脆生生地开口言道“不知足下所言祸国殃民是何意救助遗民过江,安顿遗民, 此乃救济苍生之大义之举民间皆赞颂陛下乃宽厚仁爱之明君如此大义之举, 为何到足下口中却成了祸国殃民莫非足下以为, 朝廷不该救助晋人陛下应当弃子民于不顾”
王献之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 声带笑意,明明如此友好。可是言辞却犀利得像一把刀子锐利的刀锋直逼殷浩的面前,让殷浩不敢乱动。
殷浩又恼又怒地瞪着王献之,第一次正视王献之这个人,他的心里忽然冒出了恐惧之意。
这小子
莫非真被顾和说对了
难道在背后策划一切的人,当真是王七郎
细思极恐,殷浩觉得十分可怕。难以相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深的心机
真是怪哉王羲之这人坦坦荡荡,一派君子之风。他前面几个儿子,也都是坦荡之人。包括王徽之在内,哪怕王徽之做了无耻之事,也敢理直气壮的坦荡承认。为何到了王献之这里,出了个惊世异类
看到王献之只用了几句话,便把殷浩吓得面色发白,武陵王心里暗道舒爽多日来与殷浩撕逼,武陵王早受气许久,早就看殷浩不顺眼了。论耍嘴皮子的功夫,武陵王远远不如殷浩,常常被殷浩怼得无话可说。此时此刻,武陵王心里积压已久的抑郁,顿时烟消云散。拨开云雾见晴天,他的心情立马明媚起来。
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听完王献之说的话,纷纷用探究的目光望向那位玉雪可爱的小人。
此子不得了将来必成大器没准,可能会变成下一位王导。
思及此,众人神色各异。
武陵王望向幕帘后面的女人,开口言道“西中郎将奉陛下诏令,立下大功,的确该封赏。请太后下诏令”
褚太后缓缓出声言道“西中郎将立下大功,是该封赏。那就依众卿之意,待其归京,便升其为骠骑将军。”
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一个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褚太后当然更愿意封赏自己的亲人起码她的亲人,永远不会害她
殷浩气得双眼发红,知道自己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只能咽下这口气。
下朝后,殷浩快速回到家中。把家里的财物清点了一遍,然后带着上百名家仆出城。
王献之回到卫将军府,谢道韫开口告诉他“城门传来消息,殷刺史带着百人出京了。”
王献之点头,他坐下来说道“我知道。”
正在抄写公文的王肃之抬眼瞥向王献之,出声问道“莫非他想去救会稽王”
阿陌给王献之倒了杯热茶。王献之捧着热茶,缓缓言道“殷深源被褚先生举荐给会稽王。他深知,唯有会稽王与褚先生才是他的依靠。他让刘叔父去救褚先生,至今未有消息。如今,殷深源招架不住朝廷的变动,被逼急了。只能亲自去救会稽王。”
王肃之眼神闪烁,他看了眼谢道韫。
见王肃之又在盯着心上人发春,王献之仰头将茶水饮尽,然后起身说道“我出去走走。你二人好好做事。”
王肃之放下笔,开口说道“我送你出去。”
王献之诧异,这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王肃之。
兄弟二人走到库房,王献之出声说道“四郎有话直言。”
王肃之低声告诉王献之“是否派人掳走殷深源”
王献之瞥了眼王肃之,觉得王肃之好像被他带坏了。
王献之淡定地回答道“你我乃斯文人。尤其是四郎,你一向行君子之风,岂能做出如此小人行径”
王肃之无语,低声言道“前两回行事时,我劝你,你如何答复我此乃无奈之举,为了救济苍生,只能委屈其了此言出自官奴之口,莫非官奴忘了”
王献之告诉王肃之“事不过三,次数多了,会让人怀疑的。不过”
王献之倏然笑起来,眼眸灿若星辰。
王肃之问道“官奴有何主意”
王献之告诉王肃之“人生坎坷,总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王肃之微蹙眉头,若有所思地言道“官奴之意,是让他吃点苦头,再让他成功救出会稽王”
王献之笑着颔首“是也”
王肃之觉得王献之真坏幸好这是他弟弟,若是对手,王肃之觉得自己肯定会被对方玩死
没忍住,伸手捏了一把王献之的脸蛋,王肃之说道“阿耶让我监督你看书。你有空多看些书,若遇到不解之处,可向我请教。”
提起看书,王献之脸上的笑意淡了,他愁着脸说道“书里的字我认识,但是连起来,我就不知其意了。”
但是哪怕王献之已经熟悉了这个时代的语言与文字,也不易读懂这个时代的文章。王羲之给王献之开的书单,其中一部分要阅读的书都是古书意味着王献之想要看懂书中的内容,就必须得先学习古文字王献之觉得太难了
王肃之这才觉得幼弟像个孩子,他笑着言道“五郎可比你聪慧多了。他三岁识千字,四岁能独自阅览百书,五岁时开始学习古文字,六岁读懂古书,七岁阅尽宗塾书阁里的书。八岁之后,便闲在家中,无所事事。知五郎爱看书,阿耶四处为他寻书。家中书阁大部分书,都是阿耶为五郎寻来的。”
王献之知道王徽之聪明,没想到聪明到这种程度。难怪王徽之以前无所事事,原来是书都已经看完了。觉得日子无趣,才到处寻乐子。
王献之若有所思地说道“五郎之才,其实可以发挥在另一方面。”
王肃之警惕地问道“官奴何意”
王献之摇头,没有回答王肃之,转身往外走。
王肃之开口叫道“官奴。”
王肃之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谢道韫站在院中。他立马露出笑容,走上前来,柔声问道“有事寻官奴”
谢道韫摇头,她开口言道“寻你。不知王四郎可整理出朝中百官名单”
王肃之立马答道“已经整理好了我拿给你”
王献之乘车在建康城里转了一圈,然后吩咐仆人驱车前往城外。
出城行了一里地,碰到了军队。
“七郎,是谢中郎”
谢尚回来了
王献之从车里出来,被人搀扶着下车,抬头望向朝这边走来的军队。
为首那人身穿青衫,骑在马上,头上未戴金盔。长发高束,用银小冠束起。虽未看清楚对方的五官,却已经能感受到这个人气质超然,飘若清风。
等队伍走近,王献之走到道路中间,弯腰行礼。
谢尚做了个手势,队伍停下来。
他潇洒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王献之的面前。
王献之低着头,没有抬眼打量谢尚。
“谁家小郎君,如此俊美如玉,气质出尘。”
声音珠圆玉润,玲玲悦耳。
谢尚干脆蹲下身子,眉眼含笑地看向王献之。
乍然看到一双含情脉脉,温柔似水,潋滟动人的美眸。王献之怔然。
抬眼打量对方,这才发现对方的嘴唇不似谢安。谢安生了一张仰月唇,不笑的时候,嘴角也上扬。此人朱唇明显,唇峰清晰,若菱形,与深陷的人中相连,使其五官看起来更立体。他的下巴,还有美人沟。
王献之回神,缓缓开口言道“足下便是谢中郎。没想到足下之容,竟然与谢叔父有七分相似。”
谢尚意伸出手,将王献之扶起来。眯起眼眸,目光意味深长地打量着王献之,谢尚语调悠然地言道“王七郎错矣,安石乃尚之从弟,是他肖尚,而非尚肖他。”
王献之点头“谢中郎所言甚是。是献之说错了。”
打量谢尚的一身青衫,王献之又望了眼方才谢尚骑的那匹马。
见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眼神闪烁,另有心思。谢尚笑容明朗地问道“王七郎何所思”
王献之犹豫了一下,小声地询问道“谢中郎骑马可难受”
谢尚以为王献之没有见过马,直接伸手将王献之抱起来。
忽然被谢尚抱起来,王献之愣了一下。
谢尚轻轻松松的单手抱着王献之走到马前,直接将王献之放在马上。
跨坐在马上,王献之感觉有些奇妙
翌日早朝, 褚太后正准备开口晋升殷浩为骠骑将军。
顾和忽然站出来, 出声言道“西中郎将奉陛下诏令,救助遗民过江, 严守边境。其立下大功,应当封赏臣提议, 升其为骠骑将军”
殷浩瞪大双眼,目光死死地盯着顾和。
幕帘后面的女人愣住了。沉思片刻,褚太后正打算开口回应。
殷浩突然站出来反驳道“西中郎将究竟是不是奉命,此事还有待调查”
武陵王站出来, 目光冷淡地斜视殷浩, 语气冷漠地言道“足下所言何意莫非是在质疑陛下”
小皇帝呆呆地望着众人, 不知道现在在吵什么。
殷浩冷哼道“陛下年幼, 尚未亲政。陛下之密令, 吾以为做不得数”
王彪之站出来怼道“大胆竟敢不将吾皇放在眼里”
殷浩反驳道“吾无此意臣对陛下,忠心可鉴只是见不得小人, 欺负陛下年幼, 利用陛下之信任,祸国殃民”
王献之被殷浩说的话逗笑了,他站出来, 脆生生地开口言道“不知足下所言祸国殃民是何意救助遗民过江,安顿遗民, 此乃救济苍生之大义之举民间皆赞颂陛下乃宽厚仁爱之明君如此大义之举, 为何到足下口中却成了祸国殃民莫非足下以为, 朝廷不该救助晋人陛下应当弃子民于不顾”
王献之说话的声音清脆悦耳, 声带笑意,明明如此友好。可是言辞却犀利得像一把刀子锐利的刀锋直逼殷浩的面前,让殷浩不敢乱动。
殷浩又恼又怒地瞪着王献之,第一次正视王献之这个人,他的心里忽然冒出了恐惧之意。
这小子
莫非真被顾和说对了
难道在背后策划一切的人,当真是王七郎
细思极恐,殷浩觉得十分可怕。难以相信,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有如此深的心机
真是怪哉王羲之这人坦坦荡荡,一派君子之风。他前面几个儿子,也都是坦荡之人。包括王徽之在内,哪怕王徽之做了无耻之事,也敢理直气壮的坦荡承认。为何到了王献之这里,出了个惊世异类
看到王献之只用了几句话,便把殷浩吓得面色发白,武陵王心里暗道舒爽多日来与殷浩撕逼,武陵王早受气许久,早就看殷浩不顺眼了。论耍嘴皮子的功夫,武陵王远远不如殷浩,常常被殷浩怼得无话可说。此时此刻,武陵王心里积压已久的抑郁,顿时烟消云散。拨开云雾见晴天,他的心情立马明媚起来。
其他世家出身的官员听完王献之说的话,纷纷用探究的目光望向那位玉雪可爱的小人。
此子不得了将来必成大器没准,可能会变成下一位王导。
思及此,众人神色各异。
武陵王望向幕帘后面的女人,开口言道“西中郎将奉陛下诏令,立下大功,的确该封赏。请太后下诏令”
褚太后缓缓出声言道“西中郎将立下大功,是该封赏。那就依众卿之意,待其归京,便升其为骠骑将军。”
一个是自己的亲舅舅,一个是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褚太后当然更愿意封赏自己的亲人起码她的亲人,永远不会害她
殷浩气得双眼发红,知道自己改变不了这个结果,只能咽下这口气。
下朝后,殷浩快速回到家中。把家里的财物清点了一遍,然后带着上百名家仆出城。
王献之回到卫将军府,谢道韫开口告诉他“城门传来消息,殷刺史带着百人出京了。”
王献之点头,他坐下来说道“我知道。”
正在抄写公文的王肃之抬眼瞥向王献之,出声问道“莫非他想去救会稽王”
阿陌给王献之倒了杯热茶。王献之捧着热茶,缓缓言道“殷深源被褚先生举荐给会稽王。他深知,唯有会稽王与褚先生才是他的依靠。他让刘叔父去救褚先生,至今未有消息。如今,殷深源招架不住朝廷的变动,被逼急了。只能亲自去救会稽王。”
王肃之眼神闪烁,他看了眼谢道韫。
见王肃之又在盯着心上人发春,王献之仰头将茶水饮尽,然后起身说道“我出去走走。你二人好好做事。”
王肃之放下笔,开口说道“我送你出去。”
王献之诧异,这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王肃之。
兄弟二人走到库房,王献之出声说道“四郎有话直言。”
王肃之低声告诉王献之“是否派人掳走殷深源”
王献之瞥了眼王肃之,觉得王肃之好像被他带坏了。
王献之淡定地回答道“你我乃斯文人。尤其是四郎,你一向行君子之风,岂能做出如此小人行径”
王肃之无语,低声言道“前两回行事时,我劝你,你如何答复我此乃无奈之举,为了救济苍生,只能委屈其了此言出自官奴之口,莫非官奴忘了”
王献之告诉王肃之“事不过三,次数多了,会让人怀疑的。不过”
王献之倏然笑起来,眼眸灿若星辰。
王肃之问道“官奴有何主意”
王献之告诉王肃之“人生坎坷,总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
王肃之微蹙眉头,若有所思地言道“官奴之意,是让他吃点苦头,再让他成功救出会稽王”
王献之笑着颔首“是也”
王肃之觉得王献之真坏幸好这是他弟弟,若是对手,王肃之觉得自己肯定会被对方玩死
没忍住,伸手捏了一把王献之的脸蛋,王肃之说道“阿耶让我监督你看书。你有空多看些书,若遇到不解之处,可向我请教。”
提起看书,王献之脸上的笑意淡了,他愁着脸说道“书里的字我认识,但是连起来,我就不知其意了。”
但是哪怕王献之已经熟悉了这个时代的语言与文字,也不易读懂这个时代的文章。王羲之给王献之开的书单,其中一部分要阅读的书都是古书意味着王献之想要看懂书中的内容,就必须得先学习古文字王献之觉得太难了
王肃之这才觉得幼弟像个孩子,他笑着言道“五郎可比你聪慧多了。他三岁识千字,四岁能独自阅览百书,五岁时开始学习古文字,六岁读懂古书,七岁阅尽宗塾书阁里的书。八岁之后,便闲在家中,无所事事。知五郎爱看书,阿耶四处为他寻书。家中书阁大部分书,都是阿耶为五郎寻来的。”
王献之知道王徽之聪明,没想到聪明到这种程度。难怪王徽之以前无所事事,原来是书都已经看完了。觉得日子无趣,才到处寻乐子。
王献之若有所思地说道“五郎之才,其实可以发挥在另一方面。”
王肃之警惕地问道“官奴何意”
王献之摇头,没有回答王肃之,转身往外走。
王肃之开口叫道“官奴。”
王肃之从屋里走出来,看到谢道韫站在院中。他立马露出笑容,走上前来,柔声问道“有事寻官奴”
谢道韫摇头,她开口言道“寻你。不知王四郎可整理出朝中百官名单”
王肃之立马答道“已经整理好了我拿给你”
王献之乘车在建康城里转了一圈,然后吩咐仆人驱车前往城外。
出城行了一里地,碰到了军队。
“七郎,是谢中郎”
谢尚回来了
王献之从车里出来,被人搀扶着下车,抬头望向朝这边走来的军队。
为首那人身穿青衫,骑在马上,头上未戴金盔。长发高束,用银小冠束起。虽未看清楚对方的五官,却已经能感受到这个人气质超然,飘若清风。
等队伍走近,王献之走到道路中间,弯腰行礼。
谢尚做了个手势,队伍停下来。
他潇洒地翻身下马,大步走到王献之的面前。
王献之低着头,没有抬眼打量谢尚。
“谁家小郎君,如此俊美如玉,气质出尘。”
声音珠圆玉润,玲玲悦耳。
谢尚干脆蹲下身子,眉眼含笑地看向王献之。
乍然看到一双含情脉脉,温柔似水,潋滟动人的美眸。王献之怔然。
抬眼打量对方,这才发现对方的嘴唇不似谢安。谢安生了一张仰月唇,不笑的时候,嘴角也上扬。此人朱唇明显,唇峰清晰,若菱形,与深陷的人中相连,使其五官看起来更立体。他的下巴,还有美人沟。
王献之回神,缓缓开口言道“足下便是谢中郎。没想到足下之容,竟然与谢叔父有七分相似。”
谢尚意伸出手,将王献之扶起来。眯起眼眸,目光意味深长地打量着王献之,谢尚语调悠然地言道“王七郎错矣,安石乃尚之从弟,是他肖尚,而非尚肖他。”
王献之点头“谢中郎所言甚是。是献之说错了。”
打量谢尚的一身青衫,王献之又望了眼方才谢尚骑的那匹马。
见那双清澈如水的眼眸,眼神闪烁,另有心思。谢尚笑容明朗地问道“王七郎何所思”
王献之犹豫了一下,小声地询问道“谢中郎骑马可难受”
谢尚以为王献之没有见过马,直接伸手将王献之抱起来。
忽然被谢尚抱起来,王献之愣了一下。
谢尚轻轻松松的单手抱着王献之走到马前,直接将王献之放在马上。
跨坐在马上,王献之感觉有些奇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