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刚去世,王羲之还在守丧,本不适合举办这种活动。但是王羲之对外宣称,要完成卫夫人的遗愿。书法展所有的收入,全都用于救济遗民。

    贵族圈最近挺忙的。他们忙着攀比。参与竞拍,能大大满足贵族们的虚荣心。

    名士圈近来也挺忙的。有钱的名士,忙着参展,支持义卖。没钱的名士,忙着写文章夸赞义举。从桓温等人,夸赞到小皇帝与武陵王。接着,夸赞王徽之大义,向朝廷捐了十八万石粮然后轮到夸赞戴逵,随后又要写文章夸赞会稽四美,如今还要写文章夸赞王羲之

    有了这些名人带头做事,百姓们心情澎湃,受到了影响。每家每户,开始凑粮,几斗几斗的粗粮细粮上捐给朝廷。百姓们希望朝廷能将这些粮食,拿去救助遗民。

    武陵王心情激动,他觉得如今的晋国,上下团结,臣民一条心这样的晋国,一定能强大起来

    “王七郎”司马晞见到王献之,目光炽热的盯着他,半晌说不出话。

    王献之微笑着说道“殿下请坐。”

    司马晞忍不住拉起王献之的小手,激动的说道“王七郎,你不知小王如今的心情小王、小王从未被人如此尊敬过”

    现在,只要司马晞出府,一旦被百姓认出这是武陵王府的车辆。百姓们就会大声欢呼,欢喜的与武陵王打招呼。有些百姓,甚至跪下来感激武陵王。

    以前,也有很多人向司马晞下跪。不过那些人跪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副忐忑惊恐的样子。现在,这些人是心甘情愿,怀着感激的心情跪司马晞的。司马晞的心情很复杂,原来,被人尊重爱戴是这样的感觉这种感觉真是太美妙了

    王献之让阿陌倒茶,笑着回应司马晞“殿下,该进行下一步了。”

    司马晞立马放开王献之的手,面色认真的看着他。

    王献之告诉司马晞“目前已经接过江的遗民,大概有三十万人。接下来肯定还有遗民过江。你我商量商量,该如何安置这三十万晋人。”

    司马晞直接说道“一切听凭王七郎吩咐”

    王献之让阿陌拿出地图,他拿起小竹条,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说道“殿下,我建议将这些遗民分为几批。分别安置在于潜、宁国、泾县、宣城、历阳、梁郡。让这些人在当地从事农耕,农事不忙的时候,让这些人为国出力开槽运河。”

    司马晞用力的点头,他兴奋的说道“就依王七郎所言办事”

    王献之又说道“之后过江的遗民,可以往南安置。”

    黄河以北,一直是政治中心。想对比而言,南方地广人少。北方人迁往南方,能促进南方的经济发展。只要兴修水利,保证灌溉,南方的产量一定会增多百姓们有饭吃,日子渐渐好过,经济很快能发展起来

    司马晞点头,心里记下了王献之说的话。

    随后,司马晞告诉王献之“陛下甚是思念王七郎,不知王七郎何时入宫面圣”

    王献之摇头“我如今在守丧,不便入宫面圣。不过,有劳殿下离开时,替我带一封手书入宫,传给陛下。”

    “好”司马晞笑着颔首,他的笑容如夏日阳光灿烂,眼眸明亮有光彩。

    武陵王离开乌衣巷后,立马有人跑回顾家禀告顾和。

    听闻武陵王去了乌衣巷,顾和心里笃定,这件大事的幕后策划人一定是王献之不过五六岁,便有如此城府,此子当真了得

    顾和没把这件事告诉殷浩,他再次登门去拜访王献之。

    武陵王刚离开不久,顾和就来了。说明此人一定派人守在王家门外,盯着王家的动静

    王献之思量了一下,让人把顾和请进来。

    顾和微笑着坐下,他笑着言道“听闻逸少举办了一场书法展,将所有收入用于救济遗民。此乃大义之举,令人钦佩”

    见阿陌还是给他倒清水,没有泡茶,顾和心里纳闷。他觉得自己不比桓温等人差,为何王献之却不肯敞开心扉的与他结交呢

    王献之保持着礼貌的笑容,他出声回应道“足下有兴趣,可寻家君谈论。献之没有参与家君所办的书法展,并不知详细情况。”

    顾和挑眉问道“如此看来,王七郎是忙人。不知这些时日,王七郎在忙些什么”

    王献之回答道“守丧期内,献之每日在练字。”

    顾和便说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想必王七郎的书法也有可赏之处。不知能否让顾某欣赏一二”

    王献之转头看向阿陌,对阿陌言道“将我这些时日练写的字拿出来。”

    “遵命”阿陌点头,转身跑去内室。

    片刻后,阿陌抱着一个很大的箱子,回到堂内。

    跪下来,把箱子打开,阿陌拿出里面的纸。

    顾和一看,箱子里竟然装着这么多纸。这些纸上写满了字,他好奇的伸手拿了几张纸,慢慢欣赏起来。

    看到其中一份字帖时,顾和怔住了。“这是逸少亲笔墨迹”

    王献之立马凑过去,一看还真是王羲之写的

    这是王羲之当日醒来后,写下来的姨母帖,被王献之拿走了。

    王献之斜了眼阿陌。

    阿陌慌张的言道“小奴知错”

    阿陌没想到自己会犯这种错误。

    顾和看完姨母帖,感叹道“字中有情。难怪逸少被诸君欣赏”

    从这一个个文字当中,顾和感受到了王羲之的悲痛之情。王羲之的书法,将文字写活了,每个字都带着他的个人情感

    王献之对顾和伸出手“仆人做错了事,将家君之作与献之之作混在了一起。”

    顾和依依不舍的把姨母帖还给王献之。

    王献之小心翼翼的交给阿陌。

    历史上的姨母帖王献之看过,后世人猜疑王羲之所作的姨母帖乃是为卫夫人写的。如今穿越时空,来到这个时代。王献之确定了姨母帖就是为卫夫人写的。

    历史上的姨母帖王羲之创作于十一月份。可是现在才四月份,卫夫人就去世了

    王献之心里莫名惶恐。

    见王献之在发呆,神色惶恐不安。顾和若有所思的打量着他,徐徐开口问道“不知王七郎何所思”

    王献之回神,他眨了眨眼睛,抬眼看向顾和,轻声回应道“忽然思念卫夫人了”

    顾和愕然,他宽慰道“节哀。”

    王献之叹了口气,低声言道“献之突然想练字了,招待不足,还请见谅”

    见那双如画的眉眼,露出了愁意。顾和估摸不准王献之是不是故意装的。他厚着脸皮留下来“顾某无礼,想观赏王七郎练字。”

    王献之点头,没有理会顾和,他让阿陌准备东西,开始练字。

    王献之练字的时候,全神贯注,眉眼认真,小脸没有什么表情。

    顾和原本在看王献之写的字,看着看着,从字转移到看人。

    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气质,不知长大后,是何风华

    顾和盯着王献之,看了一下午。

    阿陌守在一旁,觉得这个顾和实在是太厚脸皮了竟然盯着他家郎君看了一下午

    临近迟暮,阿陌轻声开口提醒道“七郎,即将用膳。”

    王献之笔锋一顿,抬起笔,将笔放下。

    顾和回过神来,抬头望向轩窗,这才发现夕阳临窗已经迟暮了他竟然盯着王献之看了一下午

    顾和讪笑着言道“打扰王七郎了”

    王献之对顾和言道“天色不早了,不如足下留下来用膳再离开”

    顾和摇头“不必了,多谢王七郎”

    出了王家大门,顾和才猛然回神。他不是来试探王献之的吗怎么盯着人家看了一下午啥事也没干

    顾和扶额,低声叹道“改日再来”

    顾和离开后,阿陌小声的跟王献之吐槽“顾公对着七郎看了半日”

    王献之低声言道“此人不简单。明日起,若有人寻我,对外称我生病,一律不见客。”

    “遵命”阿陌点头。

    日子过得很快,马上进入仲夏了。

    过江的遗民从三十万人,增加到六十多万人。

    朝廷的压力很大,出不起这么多粮救济遗民。全靠民间的救济。

    会稽王休息了一段时日,总算能上朝议政了。没想到,武陵王在他卧榻的这些时日,搞了这么大的事情。得知来龙去脉,他又气晕了。

    历阳郡提早丰收,忽然传出消息,司马道生一人拿出了十万石粮救济遗民

    消息传到建康,震惊一群贵族子弟。

    最震惊的人是会稽王。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孽子竟然凭己之力,捐出了这么多粮食救济遗民

    民间立马编出歌谣,称赞司马道生是神仙下凡,救世大侠。

    名士圈也马上写文章称颂司马道生大义。一个贵族子弟,竟然舍出这么多粮救济遗民,真是贵族圈里罕见的大义之士

    司马道生听到那些夸赞他的歌谣,看过那些称颂他的文章后,心情春光明媚。走起路来两袖带风,屁股翘得高高的,姿势风骚,牛里牛气。

章节目录

我爹是王羲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苏格拉提拉米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格拉提拉米苏并收藏我爹是王羲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