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夺权

    春水泱泱, 春花绽放, 枝头冒出嫩绿新芽。

    王家的队伍进入皇城。

    小皇帝司马聃特地派了一个宦官到乌衣巷守着,若是得知王献之的消息, 便回宫禀告。

    宦官看到王羲之一房进入了乌衣巷, 立马跑回宫里禀告小皇帝。

    小皇帝再派宦官到乌衣巷, 把王献之请入宫。

    王献之刚下车, 还没与族人说话,就被小皇帝召见了。

    一段时日不见,小皇帝司马聃甚是想念王献之。他拉着王献之的小手,眉飞色舞的跟王献之诉说思念之情, 并且将这阵子宫中发生的事情告诉了王献之。

    王献之也把这阵子在会稽发生的趣事告诉了司马聃。

    司马聃听得专注, 眼中流露出羡慕的神色,他感叹道“朕也想去会稽。”

    王献之打量小皇帝, 低声言道“等陛下年长一些, 臣带陛下出宫。”

    闻言,司马聃心情喜悦起来,眼眸明亮的望着王献之, 他欢喜的问道“当真”

    王献之点头,他笑着回应道“君子一诺。”

    司马聃心情高兴,他握紧王献之的小手,激动的说道“你我何时出宫朕只想与你出宫,不想与百官出宫。”

    司马聃出宫的机会不多, 只有迎四季的时候他才能出宫。而且每次出宫, 都是率领百官到郊外完成祭典。一点都不自由。

    王献之告诉司马聃“等修建完运河后。”

    司马聃诧异了, 他疑惑的问道“修建运河”

    王献之立马将自己的打算告诉司马聃。

    与小皇帝聊了一日,天色渐暗,王献之才离开皇宫。

    回到王家,仆人转告王献之,王彪之让他去宗祠。

    王献之觉得,应该是发生了什么大事,王彪之才会寻他到宗祠商议。

    来到宗祠,独自走进暗道里。走了一段路,来到密室里。王献之看到王彪之坐在案前,正在提笔书写。

    听到脚步声,王彪之抬眼瞥向王献之,语气平静的言道“坐。”

    说完,王彪之继续书写。

    王献之从容的走过去,在案前坐下,他静静地看着王彪之。

    片刻后,王彪之放下笔,他抬眼看向王献之,语气沉重的言道“有两件大事。自从赵国秦公被赵太子谋害后,赵王的身体日渐衰弱。细作传来消息,据医官所言,赵王时日无多,他的身体最多能支撑半载。另一件事,燕王去岁季秋驾薨,王太子慕容儁继承了王位。”

    王献之觉得王彪之说的话有意思。燕王慕容皝去世,王彪之用驾薨,而不是驾崩。说明晋国还认燕王为臣子。可慕容皝自立为燕王,圈地为燕国,目前燕国已经拥有了绝对的治国权这种情况,就像东周时期,诸侯国势力壮大,东周名存实亡。晋国朝廷,如今根本约束不了燕国与晋国脱不脱离关系,全看燕王的心情

    王献之抬眼看向王彪之,轻声问道“叔父有何想法”

    王彪之直勾勾的盯着王献之,他找王献之来,就是想听听王献之的想法

    大眼对小眼,两人沉默片刻。王彪之缓缓开口言道“赵王身子支撑不了多久了。这几个月,晋国可以做准备。并且联络燕王,来个前后夹击定能收回失地”

    王献之出声问王彪之“叔父觉得,新燕王会听从晋朝廷的命令吗”

    王彪之沉默,其实这一点他也没有把握。燕国与晋国之间隔着一个赵国,有赵国拦路,晋国想要与燕国保持联络,需要绕道仇池国,再经过梁国,代国,最后才能到达燕国燕国亦是如此天高皇帝远,燕国那边是什么情况,晋国鞭长莫及。若是燕国有心要脱离晋国,那晋国也拿燕国没办法

    想了想,王彪之回答王献之“此等好事,燕王必定会愿意协助晋国攻打赵国”

    哪怕不是为了晋国,燕国必定也想扩大自己的疆土所以赵国这块肉,燕国必定会跟着抢

    王献之告诉王彪之“新燕王刚接手政务,必定要稳住内部。如何愿意腾出手,帮晋国攻打赵国叔父换其位思考,哪怕燕王愿意出兵,助晋国攻打赵国。燕国必定会有人反对若有人劝燕王,代国会趁燕国出兵伐赵时,攻打燕国。那燕王必定会有所顾虑不敢轻易出兵攻打赵国到时候岂不是只剩下晋国孤军作战,挑战赵国不知道有多少豺狼虎豹在等待机会对晋国下手。晋国绝不能出兵”

    王彪之沉默不语,蹙眉思索。他的双手从案几上抬起,缓缓放到腿上。

    少顷,王彪之目光深邃的凝视着王献之,他开口问道“不知七郎有何高见”

    王献之不疾不徐的说道“我的意见与先前一样。先强国富民,再考虑战事。”

    双手攥成拳头,王彪之沉声言道“究竟到何时才能攻打赵国赵王病危,正是攻打赵国的绝好机会哪怕我晋国不出兵伐赵,其他国家也会出兵伐赵”

    王献之淡定的说道“叔父之心,无非是担心其他国家伐赵成功,赵国这块大肉会被其他国家夺走,晋国什么也分不到。我可以告诉叔父,无论是代国,亦或是燕国,梁国。哪怕这些国家能伐赵成功,也只是一时的胜利取胜的同时,那个国家的国力已经被军事消耗弱了。弱国终将会被其他国家取而代之唯有强国,才耗得起战事”

    手抓住下裳,王彪之面色复杂的看着王献之,他语气沉重的说道“七郎有何打算”

    王献之点头“的确有打算。正准备与叔父商议。”

    王彪之一听,顿时精神起来,他询问道“速速道来”

    王献之便把修建运河的计划告诉了王彪之。

    听完这个计划,王彪之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料到王献之竟然会有这么大胆的想法

    “效仿昔日吴王夫差修建运河,此举可行”王彪之犹豫。毕竟修建运河是大工程,这种大工程需耗费大量的财力与人力。若是此时赵国攻打晋国,那晋国必定会大乱

    王献之见王彪之眉目犹豫,他开口言道“若是叔父担心赵国伺机攻打晋国,可先修建长江到淝水这一段运河淮水上游与中游这两个位置,一直以来难守难攻。赵国攻打晋国,势必会从这两个地方进攻。若是晋国修建运河到淝水,方便运输粮草与辎重,这两个地方立马变成易守难攻了晋国今后不惧怕赵国来犯了”

    王彪之虽然没有领兵打过仗,但是他也清楚这一点。若是真能修建一段运河,通到淝水那边,那晋国就不怕与赵国打仗了若是攻不过,晋国就直接退兵回淮水。哪怕赵国追过来,也攻不下淮水一带

    打不过就跑,反正损失不大。赵国也无可奈何

    “倒是可行。只是如今国库空虚,何来财物修建运河”王彪之发愁起来。

    王献之笑了笑,告诉王彪之“等朝廷同意此事,自然会有钱修建运河”

    “你想到办法了”王彪之惊讶的打量着王献之。这小人,怎么会如此机智

    王献之神秘一笑“叔父且等着吧到时候,自然会有钱修建运河”

    见王献之将事情算计得如此精细,王彪之相信了他。

    王彪之感叹道“小儿辈大器也”

    王献之正准备在朝堂上大展手脚,不料,族内有位亲人突然去世了。

    去世者为王胡之。王胡之是王廙次子。王廙是王羲之的亲叔父。王羲之幼时,父亲在北上战役中失踪,全靠叔父王廙教导他。王羲之幼时与王廙的孩子关系十分要好。

    太后之父,褚裒曾任卫将军。自从王胡之入卫将军府为长史起,就一直跟随褚裒办事。王胡之去世,褚裒亲自将他的遗体送回建康。

    王羲之听闻这个消息,十分悲伤。王羲之一房,全都穿上了熟麻布做成的丧服。服丧九个月,期间不得参与朝政

    王献之没想到会发生这种事,只能将修建运河的事情转交给武陵王与桓温来办。由武陵王上表提议修建运河,桓温力挺这个建议。

    王徽之也关了发廊,回到琅琊王氏老老实实的服丧。王肃之自然也离开了卫将军府,归家服丧。

    按照晋律,琅琊王氏中但凡与王胡之有嫡亲关系的人,五服之内都需要服丧,不得参与朝政。所以,琅琊王氏的官员大多数都没有上朝。

    当武陵王在朝堂上提出要修建运河时,会稽王大吃一惊。他立马反驳这个建议。

    武陵王与会稽王,兄弟二人在朝堂上撕逼起来了。最后由小皇帝司马聃开口劝这两人,并且司马聃表态要支持修建运河。

    众人哪里想到小皇帝会开口表态,参与朝政百官们纷纷望向幕帘后面的女人,要求褚太后做决定。

    褚太后正为难之际,桓温突然站出来表态要支持修建运河。

    司马道生也站出来表态支持修建运河。

    会稽王气得要吐血,这几个人竟然狼狈为奸,组成一团对抗他

    岂有此理

    会稽王气得面色铁青,下朝后,他前去拜访褚裒,打算与褚裒组团对抗武陵王等人。

    褚裒不愿参与争,他拒绝了会稽王。

    随后,刘惔亲自登门拜访褚裒。

    翌日,褚裒立马上朝,要求暂代卫将军一职。

    自己的父亲主动要官,褚太后自然同意此事

    于是,王献之就暂时被夺权了。

    事情发生后,桓温与武陵王还有司马道生,纷纷前往乌衣巷寻王献之商议事情。

    服丧期间,不得参与朝政,为防止被其他官员弹劾,王献之让阿陌递消息给这些人,另约地点见面。

    天黑之后,王献之与王肃之穿着黑色的斗篷,走宗祠的暗道,来到王家宗塾。

    从王家宗塾下山,前往逍遥山庄。

    在王徽之的发廊里,王献之与众人见面。

    来者不单有武陵王、司马道生、桓温,郗超与谢道韫也来了。

    王献之与王肃之先向众人行礼,众人纷纷起身回礼。

    建康的贵族子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爹是王羲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苏格拉提拉米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格拉提拉米苏并收藏我爹是王羲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