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濬来投,孙权亲自出迎。
    会面之初,潘濬就说“仆不容于汉主、关、田,往奔江东意在求活而已,还请吴侯拨狭地百亩,使仆能躬耕自足以度余年。”
    “先生系荆州俊彦,何故自轻”
    孙权拉着潘濬的手,打量潘濬身后的子女、族人、仆役近百规模“孤一时不慎为小人所算,恳请先生教我强国之术。”
    潘濬皱眉“吴侯若是效仿南越武王,余生致力于坐断东南那有我无我皆无异也。百年之后,我恐为世人所笑,族裔亦受牵连。若是吴侯胸怀天下锐意进取,我便效力吴侯,以期施展胸中所学,示我之能。”
    “先生说笑了,孤承父兄余烈,自当以再造社稷济世安民为己任。”
    孙权面色诚恳“还请先生教我。”
    说着牵着潘濬手往前走,并说“前有小舟,孤与先生泛舟畅聊可好”
    潘濬不反对,与孙权登船,孙权划桨,小船缓缓驶离码头,这让岸边的张昭、诸葛瑾面露忧虑之色。
    现在偌大的江东全靠孙权一张脸压着,如果潘濬是死间,那江东顷刻间就会四分五裂。
    作为孙权近臣,绝对会卷入宗室将领的厮杀风暴,被撕成碎片。
    小船渐行渐远,潘濬挽袖掬一把冰冷江水,水冷彻骨“吴侯若欲争夺天下,那我有借势、强干、积蓄三策以献吴侯。”
    “只是在此之前,我有一事不解。”
    “何事令先生不解”
    “是去岁之事。”
    潘濬神色费解“设身处地为江东长远顾虑,自不能坐视汉主进据雍凉,恢复高祖基业。故江东进军荆州,实乃必然。我所不解,在于青徐。青徐二州人口少有二十万户,多则倍之。”
    “吴侯何弃青徐,却先取荆州”
    孙权听了面露懊悔之色“当时以为攻取合肥、寿春、广陵不易,待我兵发淮泗,青徐军民将会迁入河北。当今之世人口重于地利,夺其地,还要分兵据守,非五七万之兵不可,反会薄我军势,以至于南北困守,无力出击。”
    合肥不好打,曹操会迁青徐人口,分兵守青徐会造成缺乏机动兵力,进而全盘被动。
    如果早知道曹操病重到了那个地步,说什么也要忍耐多忍耐四五个月,说不好此刻汉吴联军已经会师许都,平分天下。
    “原来是顾虑青徐荒芜,无所获利。”
    潘濬缓缓点头“我有三策,愿告于吴侯。”
    “先生明言。”
    “首策是借势长存以待天时之变,今汉主、魏主皆存吞吴之心,如田孝先三巴图所示,此汉魏二强争雄之际,吴侯不可与之争锋也。今吴侯年富力强,魏有边郡胡虏侵扰及萧墙之祸,汉则储君幼小,兼有关张田三氏之祸,此三氏如鲁之三桓,必生变故。”
    孙权听着眉目舒展,很是认同这番话,这都是他眼里的事实。
    “不拘汉魏如何变乱,吴侯当遵循扶弱抑强之道。唯有如此,江东才可励精图治,壮大人口,积蓄国力。待汉魏争锋国力虚弱无以为继时,便是吴军出师之际。”
    “西有长江,北有淮泗,江东以舟船之利,兵马调动虚耗甚少。可依秦扫六国之例,多遣策士游说汉魏,汉魏割肉奉吴,吴益强,二国渐弱。彼更弱,更惧吴,必争先贿吴以图自存。”
    “期间汉魏二国有变,能裂则裂,能分则分,复春秋战国版图,大利于吴。”
    潘濬说的缓慢,孙权听的认真。
    潘濬口吻又一转“江东求存于汉魏之侧,汉主、魏主雄才大略深谋远虑,自不会放任吴侯壮大,会谋求分裂江东,去吴侯之势。”
    “因而,在此汉魏争雄无力干扰之际,吴侯应行强干、自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骑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中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更并收藏三国骑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