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船帮悬停岸边。
    潘濬就食鱼鲜后酗酒,望着涛涛江水奔流向东,对身边一起吃酒将要赴任益州的官吏说“天下江水皆东流,盖因水往低处走。水情如此,人情好高骛远,与水情不同。”
    “潘公”
    潘濬只是对这位老乡笑笑,甩袖拨开来扶他的人,小心翼翼来到码头边垂头看打旋的江水“益州险远,此去后,尸骨难返乡梓,我实不愿也。”
    见他小心翼翼模样,几个官吏依旧不放心,紧紧跟在潘濬身侧,不曾想潘濬转身看他们“糜子方以火取死,我岂不如糜子方耶”
    说罢,潘濬双臂展开后仰一头栽落江水里,扑通一声没多少水花。
    “潘公”
    一名官吏疾呼,当即远近十几名水夫扑腾入水朝潘濬游来,协力将他托举扯到码头。
    船帮是归期限定的运输船帮,其他官吏无奈,只能跟随船帮前往益州,将落水生病的潘濬留在秭归。
    仅仅在次日,诸葛亮、刘禅的船队途径秭归,听闻潘濬酒后落水患病休养。
    “父亲可要探望承明先生”
    嗣子诸葛乔询问,诸葛亮身高八尺余,在舱内抚琴,案边摆着羽扇,羽扇是麈尾之一种。
    “待太子回仓就启程,不要耽误。”
    诸葛亮闭着眼睛,感悟琴声律动“今日之潘承明,已非当年潘承明。既已存去心,且让他去。”
    “父亲是说承明先生欲奔走他处”
    诸葛乔费解,想不明白摇摇头,诸葛亮也不做解释,由诸葛乔自己去猜想、分析。
    诸葛乔是诸葛瑾次子,诸葛亮无嗣,才过继为嗣子。
    诸葛亮对诸葛乔的学业抓的很紧,带在身边教导。
    刘禅在码头上稍稍活动身体后就返回舟船,船队再次启程。
    发烧的潘濬在长子搀扶下目送船队渐渐离去,脸上有浓浓的不甘、失望。
    扪心自问,有人倒卖军需物资不假,是卖给时为盟友的孙权,是为了帮孙权打开合肥战场的局面。
    自己又没拿钱,只是亲亲相隐,故作不知罢了。
    也就关羽督军苛严突然要用器械,糜芳吓得手忙脚乱,竟然一把火把器械全烧了,弄的大家都下不来台。
    糜芳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竟然受孙权书信蛊惑,险些犯下大错。
    潘濬越想越觉得自己冤枉,跟糜芳这样的人做同僚,真倒霉。
    守卫江陵那么大的功勋,世人只知黄公衡、田孝先,有几人知道他当时为了安抚人心用了多大的成本、心力
    糜芳还投火取死,要拉大家一起死,潘濬越想越气。
    整个东征战役以来,他挂着前护军的职务,寸功未有;刘敏战死后,表兄蒋琬也有些埋怨他。
    越想,念头越是不通达;越是远离荆州故土,心情就越愤懑。
    大不了不当这个官,也不能继续受气。
    “投水不死,乃天意使然。”
    潘濬对长子潘翥著说“与汉室情谊就此两清,我问心无愧。今丞相过秭归,不问我事,是无意留我,有纵我自去成全之意。”
    潘翥眉头沉着精神不展“父亲欲往何处”
    “不知,先辞官回乡养病。若能痊愈,再寻用武之地。”
    潘濬挤出勉强笑容“我本无反心,仅是大丈夫立世受不得诬陷,今欲声张名目而已,好叫汉室诸臣知我厉害。”
    “愿随父亲同去。”
    潘濬不做犹豫,自家贪没贪,自己自然是知道的,这口冤枉气必须舒张。
    亲亲相隐,有什么错
    另一边船队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骑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中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中更并收藏三国骑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