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公子,我们签字之后,你马上打借据给我们大家的吧”一名大户问道。
    众大户一起看向韦宝。
    “打借据,肯定打,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吗”韦宝拍了拍胸脯,保证道“就现场搞定,马上咱们都是站着撒尿的爷们,别说我给大家书面凭证,就是我韦宝口头答应过的事情,也从来没有不作数的时候”
    众人听韦宝这么说,才放心了下来。
    事实上,祖家以往做事,并不如何服众,这也是促成他们最终能与韦宝打成妥协的关键因素,相比于祖家,年纪轻轻的韦宝,在他们看来,似乎反而更靠谱一些。
    “那行吧,就信韦公子的”
    “但愿韦公子信守承诺吧”
    韦宝一听大喜,急忙道“我要是不想还大家的银子,不想在本地好好发展,与大家做好朋友,何必多此一举大家写清楚籍贯姓名,家庭住址,签字钤印画押,手膜要按清晰千万不要影响大家日后兑换银子”
    于是众人纷纷在韦宝拿出的那份提举函上签字钤印画押。
    韦家庄的提举函上已经有许多签名画押了,都是韦宝上回搞同窗会的时候,一帮有秀才和童生功名的穷学子留下的。还有不少是山海书院的没有功名的同窗。
    这年代读书人值钱,能识字的,就有价值。
    不过,那些穷书生的价值,还是比不上这些世家大户
    这些人的签名,才是真有分量,才是韦宝最想要的,况且人多力量大这不是一两个,是除了吴襄和祖大寿之外,所有辽西辽东世家大户的签名
    韦宝不担心吴襄会不签字画押,反正他吴家的金子,韦宝还没有退回去呢
    若是吴襄敢不签字画押,韦宝就不退回金子了
    众人签字画押钤印的同时,韦宝也在一份一份的写借据给他们。
    王秋雅手头有一份材料,详细罗列了辽西辽东主要世家大户上回在天地商号所输出去的赌金数目
    韦宝按照一半的金额给这些世家大户开具借据,为期三年,0利息归还。
    在签字之前,大户们心里是很堵得慌的,但签过字,拿到借据之后,众人反而坦然了,都不约而同松了一口气。
    韦宝之前说的没错,这些日子,这些世家大户没有一天能睡的安稳的,那么大一笔银子没有着落,不知道还能不能弄回来,任谁都不会安心。
    现在虽然是三年后才能返回一半,但总算有着落了,心中大石尘埃落定,所有人都觉得浑身轻松了许多。
    “今天晚上,放在海商会馆,我请客,大家一定要赏脸,一起喝一场酒。”韦宝热情的对众人邀约道。
    不少人推辞。
    韦宝笑道“不喝酒的,去坐一坐,吃点菜,听听曲子,今天来的朋友,便是认我韦宝和我韦家庄”
    大家听韦宝这么说,只得不再推辞,纷纷应承下来。反正都跟韦宝这样了,也不怕多喝一场酒,不怕祖家见怪了。而且,法不责众,大家都去,又不是一两个人去。
    众人走后,吴三辅笑着恭喜韦宝“小宝,这下你可发了现在辽西辽东一帮世家大户应该是不会再找你的麻烦了,你至少稳赚一半的赌金,至于另外一半,以你的才智,三年后肯定还要翻倍。”
    韦宝笑道“如果只是翻倍,那太少了我要的是次方”
    “啥叫次方”吴三辅奇道。
    “十倍,百倍。”韦宝微微一笑。
    吴三辅顿时咂舌,不置可否的看着韦宝,觉得韦宝说大话了。
    这时候吴雪霞从墙角回转身,“我相信韦公子的话。”
    吴三辅呵呵一笑“你就这么相信你们家韦公子他就算跟一帮大户关系搞好了,我们吴家也不为难他,但穷人手里没有银子,富人才多少想靠做买卖赚十倍,百倍的利润,怎么可能”
    韦宝点头“三辅大哥说的很有道理,光是靠在辽西做点生意肯定不行”
    “怎么滴你还打算把生意做到关外去啊还想抢我们吴家的饭碗那我爹肯要生气。”吴三辅提醒道。
    “他做他的,我做我的,我又不跟他卖同一种东西,再说,我手里的货,哪样吴家都没有吧”韦宝笑道“我只要不上关外卖酒,卖粮食,卖布,便不会抢你们吴家的生意吧”
    吴三辅和吴雪霞闻言,目光惊疑不定,没有想到韦宝什么都知道,他吴家就是靠倒腾生活必需品出关赚大笔银子的北边的晋商,和东北的吴家,都靠这一手赚钱,能跟蒙古人和建奴打交道,才有银子
    其实建奴每次入关掠夺汉人,或者是在辽东掠夺汉人,主要对大明的伤害是夺走了人口,杀死了人口,让北方人口屡次锐减。
    至于经济上的伤害,并不大,古代不就一点粮食,牛羊,建奴抢一大堆,还没有回家就得分吃一小半,回去再分一分,其实也没有什么了。还是有大量缺口,需要向汉人购买。
    而关外的价格是关内的数倍,最后,建奴的银子还是流回到晋商和吴家这种有实力的汉人大商手里。
    毛文龙也会做一点私下里对建奴和蒙古人的买卖,但没有晋商和吴家这么猛,毛文龙主要靠把持朝鲜和登莱之间的海路,靠收取税金,靠江南到东北做生意的大商赚钱。
    所以,晋商是大害虫,吴家是小害虫。毛文龙则还好。这是韦宝目前收集到的情报信息。
    “关键你不可能有机会出外经商,关内外卡的很严。”吴三辅笑道“你也就是憧憬憧憬。就算成了吴家的女婿,我爹也不会将白花花的银子让给你。”
    韦宝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韦宝和吴三辅、吴雪霞在江应诏的签押房内闲聊,因为韦宝还要等孙承宗的召见,所以还不能走。韦宝算死了孙承宗一定会问他捐助24万两纹银的事情。
    吴襄和祖大寿则已经在离开督师府的路上,出督师府的大门口的时候,祖大寿让祖可法打听了韦宝是怎么进入督师府的,已经知道韦宝找的是捐助24万两纹银给孙督师的理由。
    “现在韦宝的事情,先放一放最关键要打建奴一次,挽回辽东的声誉,不要让朝廷觉得我们无能,一点作用没有。只要辽东辽西的声誉稳住了,对付一个乡里少年,不费吹灰之力,就算韦宝找到皇帝老子做靠山也没用,打仗,还是要靠我们”祖大寿对吴襄道。
    吴襄点头道“兄长说的不错打仗还得靠兄长。关内来的几路人马,还不如我们边军。”
    “现在战事主要集中在沈阳西面的锦州和沈阳东面的连山关。建奴正调动大军攻打毛文龙的地盘,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好的机会你的人有消息了吗知道建奴的兵力部署吗”祖大寿问道。
    虽然吴襄人长期在关内,在辽西,几乎不出关,但情报网是吴襄编织起来的,主要靠活动于蒙古和建奴,辽东各地的吴家商号,以及与吴家商号有往来的一些建奴的商号,还有蒙古人的商号获取情报。
    “尚不明确。”吴襄道。
    祖大寿皱了皱眉头“是不清楚,还是你不想说我知道你一直不赞成对建奴用兵。”
    “不是,兄长想怎么样,我都会支持。”吴襄急忙解释道“但是建奴历来想夺取整个关外,就算这次猛攻毛文龙的地盘,仍然不会放松锦州一带的战事。”
    “我想知道的是,我们有没有机会夺回广宁”祖大寿看着吴襄的眼睛“这个问题,不单是我关心,督师大人也同样关心”
    “不好说,有一半机会吧。”吴襄分析道“广宁至少会留上万敌军,要看我们出多少人马,出多少攻城火炮和炸葯。兄长,如果输了的话,不是比按兵不动更遭人诟病吗而且,我们这个时候攻打建奴,不是帮毛文龙解围了吗”
    “你不懂我们一定要打一次,打,对我们有利,按兵不动,风头全让毛文龙抢走了我可以告诉你,孙督师虽然向朝廷申请了银子,其实,他并不想打,只是做一做样子罢了督师大人历来主张以守为攻,不肯轻易冒险而且现在有风声,厂公已经不满孙督师,正筹划换掉他”祖大寿轻声道“换掉孙承宗,对我们有利即便是输了,也有利那样的话,孙承宗必走,孙承宗若是不走,朝廷的戍边大计,仍然会侧重在毛文龙那边随便换谁来,都好过孙承宗留任”
    吴襄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可是,万一打下了广宁,赢了呢现在韦宝不是说要捐赠24万两纹银有了银子,八成是要打的。”
    “赢了的话,孙承宗走的更快”祖大寿笑道“广宁守得住吗如果不是我们一再要求出战,孙承宗会催朝廷给军饷吗他都是做样子给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鹿鼎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轩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轩樟并收藏明鹿鼎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