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一片质疑声中,李诫的折子到了。
关于发兵缘由, 很简单, 乱民从河南一路打到曹州, 伙同当地流民,里应外合, 一夜之间竟然攻到兖州府城门下面。
光靠民兵乡勇和衙役根本抵挡不住这些人, 局势紧迫, 原本还犹豫动不动手的李诫立时下令出兵。
但他没有请旨,因为他知道, 就算八百里急报递到京城, 朝堂上那群老大人, 也得打一顿嘴仗后再定章程。
等旨意再八百里加急传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反正他是山东巡抚,全权负责一省军务,李诫大手一拍干
当然在折子里,他没有蠢到将老大人们争执不休延误战机的担心说出来,也没有替自己多做辩解。
他只提到四个字君权至上
当大总管袁福儿缓缓将这四个字念出来的时候, 朝堂上所有官员都沉默了。
虽然历朝历代都说“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但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巩固皇权。
当任何威胁到皇权的势力出现, 别管起因如何, 都不能为上位者所容。
这四个字, 简直是说到皇上心坎里去了
若有人说民乱没有威胁到皇权,只怕皇上会一巴掌扇他个狗啃泥。
朕的河南都快没了,战火都烧到山东了,下一步就是直隶,紧接着就会直扑京城,是不是要朕让出龙椅,你们才会说有危险
当然,内敛的皇上自不会表露出来,但他旁边的袁大总管脸上的表情,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主张招安的人不敢发声了。
因此,李诫擅自出兵,非但没有受到朝臣的弹劾,反而获得了皇上的嘉奖,称他“有勇有谋,当机立断,实乃朕之千里驹”。
有了皇上支持,刚出正月,山东的局势慢慢趋于稳定。
但李诫只是山东巡抚,河南的事,他没权力管。
此时的乱民,掺杂土匪、盗贼,还有不知哪里来的杂兵奸雄,已成乱军之态
二月底,开封被攻陷,河南巡抚自缢身亡。
三月,直隶也受到波及,大名府不到两日被乱军拿下,广平府岌岌可危。
再往北,若过真定、保定,就是京师
五军都督府的十位都督,被皇上骂了个臭死,可谁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一群手持锄头扁担的乌合之众,就能把手握利刃的正规军打个落花流水
更可怕的是,到了四月初,安徽、南直隶等地,竟也有流民生乱的迹象。
也只有山东的状况好点儿。
眼见火烧眉毛了,秦王请旨领兵镇压,皇上未准,一道圣旨下去,封李诫为蓟辽总督,位居一品,下辖直隶、山东、辽东等地军务,兼管河南,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全力镇压叛乱。
一时间,李诫的风头无人能敌。
还有一道旨意是给齐王的,命他军中效力,投于李诫麾下。
皇后不舍得小儿子受苦,却是苦求无果,皇上不知为何,铁了心要齐王去前线平乱。
齐王也只好挎着镶金嵌宝的腰刀,垂头丧气去了山东。
这次没等李诫上表,皇上就把赵瑀的一品诰命赐下来了。
看着金光灿灿的诰命服饰,赵玫的眼珠都不会转了,目光全是毫不加掩饰的艳羡。
王氏边笑边哭,深感女儿的不容易,“瑀儿啊,你做了一品诰命,母亲就是此刻闭上眼睛,也没遗憾了。”
“别说不吉利的话,长命百岁,您还得抱重孙子呢。”赵瑀笑了笑,兴趣缺缺,没有她们那般高兴。
赵玫问她“看你一点儿兴奋的劲头都没有,一品的诰命还不满意”
顿了顿又恍然大悟道“哦,我明白了,你要维持诰命夫人的矜持尊贵,无论心里怎么想,都不能让人瞧出来,对不对没事,你尽管大笑,我不会笑话你的。”
赵瑀真笑了,笑容里充满了无奈,摇头道“我没装你这人,好好的话不会好好说,非惹一肚子气才罢休。一品大总督,按惯例,家眷要留京,我是想到要和你姐夫分开,才提不起劲儿来。”
一听说要回京城,王氏的脸先白了几分,忧心道“我实在不愿意回去,若你父亲再来找麻烦可怎么办”
赵瑀安抚母亲,“您放心,万事有我。”
赵玫极其愿意回京,立即附和说“是啊,姐夫是大总督,姐姐是一品诰命,满京城横着走都行。父亲现在连官身都不是,您还怕他找麻烦姐姐不找他的麻烦,他就得谢天谢地啦”
这话着实不错,王氏不禁笑起来,感慨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瑀儿出嫁,我只想着姑爷赶紧带她离开赵家,起码能保住一条命。谁成想,不过两年的功夫,姑爷竟成一品大员”
赵瑀微垂双眸,提拔快,担子更重,单说李诫做的这一桩桩事,就是交给别人来做,别人也未必敢接。
只有这个执着不屈,敢和权臣勋贵、世家豪强硬碰硬的李诫罢了
心中升上一股酸酸涩涩的热意,她沉吟片刻,说道“母亲,我要去兖州一趟。”
王氏疑惑道“外头兵荒马乱的,去那里做什么”
“听孔先生说,战事一时半会停不了,至少要一年半载才能彻底平乱他肯定要平定叛乱后才能返京,我和他还没分开这么久过。”赵瑀眼中闪过一丝怅惘,继而笑着掩饰过去,“我不想就这么走,我想好好和他道别了再走,您放心,山东安宁,不会有事的。”
大女儿决定的事情,王氏不会反对,叮嘱几句后,便忙着给姑爷收拾东西去了。
翌日,在侍卫的护送下,赵瑀的马车驶向兖州府城。
夜色晴朗,一弯新月升上半空,几朵莲花瓣似的云慢悠悠飘在空中,不知名的野花在夜风中散发出阵阵芬芳。
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晚,应花间一壶酒,美人红酥手,清风奏玉箫,玉音婉转流,方不负此情此景啊
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甲胄与兵戈发出的碰撞声,瞬间将齐王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立时沮丧起来,这不是在自己的王府,是在兖州城外李诫的大营。
传令兵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殿下,大人回营,请您过去。”
齐王点点头,长叹一声,“唉,我是从一个牢笼出来,又被另一个牢笼关起来啊。”
传令兵一句话不敢说,低着头,恭恭敬敬地把这位爷送到李诫的帅营。
帅营很大,里面摆设却很简单,几个简陋的木架子上摆着军帖文书,一
关于发兵缘由, 很简单, 乱民从河南一路打到曹州, 伙同当地流民,里应外合, 一夜之间竟然攻到兖州府城门下面。
光靠民兵乡勇和衙役根本抵挡不住这些人, 局势紧迫, 原本还犹豫动不动手的李诫立时下令出兵。
但他没有请旨,因为他知道, 就算八百里急报递到京城, 朝堂上那群老大人, 也得打一顿嘴仗后再定章程。
等旨意再八百里加急传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反正他是山东巡抚,全权负责一省军务,李诫大手一拍干
当然在折子里,他没有蠢到将老大人们争执不休延误战机的担心说出来,也没有替自己多做辩解。
他只提到四个字君权至上
当大总管袁福儿缓缓将这四个字念出来的时候, 朝堂上所有官员都沉默了。
虽然历朝历代都说“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 但归根结底, 都是为了巩固皇权。
当任何威胁到皇权的势力出现, 别管起因如何, 都不能为上位者所容。
这四个字, 简直是说到皇上心坎里去了
若有人说民乱没有威胁到皇权,只怕皇上会一巴掌扇他个狗啃泥。
朕的河南都快没了,战火都烧到山东了,下一步就是直隶,紧接着就会直扑京城,是不是要朕让出龙椅,你们才会说有危险
当然,内敛的皇上自不会表露出来,但他旁边的袁大总管脸上的表情,分明就是这个意思
主张招安的人不敢发声了。
因此,李诫擅自出兵,非但没有受到朝臣的弹劾,反而获得了皇上的嘉奖,称他“有勇有谋,当机立断,实乃朕之千里驹”。
有了皇上支持,刚出正月,山东的局势慢慢趋于稳定。
但李诫只是山东巡抚,河南的事,他没权力管。
此时的乱民,掺杂土匪、盗贼,还有不知哪里来的杂兵奸雄,已成乱军之态
二月底,开封被攻陷,河南巡抚自缢身亡。
三月,直隶也受到波及,大名府不到两日被乱军拿下,广平府岌岌可危。
再往北,若过真定、保定,就是京师
五军都督府的十位都督,被皇上骂了个臭死,可谁也没想明白,为什么一群手持锄头扁担的乌合之众,就能把手握利刃的正规军打个落花流水
更可怕的是,到了四月初,安徽、南直隶等地,竟也有流民生乱的迹象。
也只有山东的状况好点儿。
眼见火烧眉毛了,秦王请旨领兵镇压,皇上未准,一道圣旨下去,封李诫为蓟辽总督,位居一品,下辖直隶、山东、辽东等地军务,兼管河南,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全力镇压叛乱。
一时间,李诫的风头无人能敌。
还有一道旨意是给齐王的,命他军中效力,投于李诫麾下。
皇后不舍得小儿子受苦,却是苦求无果,皇上不知为何,铁了心要齐王去前线平乱。
齐王也只好挎着镶金嵌宝的腰刀,垂头丧气去了山东。
这次没等李诫上表,皇上就把赵瑀的一品诰命赐下来了。
看着金光灿灿的诰命服饰,赵玫的眼珠都不会转了,目光全是毫不加掩饰的艳羡。
王氏边笑边哭,深感女儿的不容易,“瑀儿啊,你做了一品诰命,母亲就是此刻闭上眼睛,也没遗憾了。”
“别说不吉利的话,长命百岁,您还得抱重孙子呢。”赵瑀笑了笑,兴趣缺缺,没有她们那般高兴。
赵玫问她“看你一点儿兴奋的劲头都没有,一品的诰命还不满意”
顿了顿又恍然大悟道“哦,我明白了,你要维持诰命夫人的矜持尊贵,无论心里怎么想,都不能让人瞧出来,对不对没事,你尽管大笑,我不会笑话你的。”
赵瑀真笑了,笑容里充满了无奈,摇头道“我没装你这人,好好的话不会好好说,非惹一肚子气才罢休。一品大总督,按惯例,家眷要留京,我是想到要和你姐夫分开,才提不起劲儿来。”
一听说要回京城,王氏的脸先白了几分,忧心道“我实在不愿意回去,若你父亲再来找麻烦可怎么办”
赵瑀安抚母亲,“您放心,万事有我。”
赵玫极其愿意回京,立即附和说“是啊,姐夫是大总督,姐姐是一品诰命,满京城横着走都行。父亲现在连官身都不是,您还怕他找麻烦姐姐不找他的麻烦,他就得谢天谢地啦”
这话着实不错,王氏不禁笑起来,感慨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瑀儿出嫁,我只想着姑爷赶紧带她离开赵家,起码能保住一条命。谁成想,不过两年的功夫,姑爷竟成一品大员”
赵瑀微垂双眸,提拔快,担子更重,单说李诫做的这一桩桩事,就是交给别人来做,别人也未必敢接。
只有这个执着不屈,敢和权臣勋贵、世家豪强硬碰硬的李诫罢了
心中升上一股酸酸涩涩的热意,她沉吟片刻,说道“母亲,我要去兖州一趟。”
王氏疑惑道“外头兵荒马乱的,去那里做什么”
“听孔先生说,战事一时半会停不了,至少要一年半载才能彻底平乱他肯定要平定叛乱后才能返京,我和他还没分开这么久过。”赵瑀眼中闪过一丝怅惘,继而笑着掩饰过去,“我不想就这么走,我想好好和他道别了再走,您放心,山东安宁,不会有事的。”
大女儿决定的事情,王氏不会反对,叮嘱几句后,便忙着给姑爷收拾东西去了。
翌日,在侍卫的护送下,赵瑀的马车驶向兖州府城。
夜色晴朗,一弯新月升上半空,几朵莲花瓣似的云慢悠悠飘在空中,不知名的野花在夜风中散发出阵阵芬芳。
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晚,应花间一壶酒,美人红酥手,清风奏玉箫,玉音婉转流,方不负此情此景啊
一队巡逻的士兵走过,甲胄与兵戈发出的碰撞声,瞬间将齐王的思绪拉回现实。
他立时沮丧起来,这不是在自己的王府,是在兖州城外李诫的大营。
传令兵端端正正地行了个军礼,“殿下,大人回营,请您过去。”
齐王点点头,长叹一声,“唉,我是从一个牢笼出来,又被另一个牢笼关起来啊。”
传令兵一句话不敢说,低着头,恭恭敬敬地把这位爷送到李诫的帅营。
帅营很大,里面摆设却很简单,几个简陋的木架子上摆着军帖文书,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