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都不如胤禩。
    胤禩把从小到大每一次挫折和白眼都刻入对皇位的执念之中,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推演筹划。计谋百出、越挫越勇、坚持不懈,这些都是他的长处,只是算计得太多,有些走火入魔,影响了心胸与格局,甚至犯了画蛇添足的错误。
    胤禩怎么也不会想到,他这次算计太子本来已经达到了目的,还多套住一个胤祉,若不是他临时起意想拉胤禛下水,被胤禟看出不对而冷了心,胤禟本已打定主意,要全力以赴支持他上位
    这也许就是天意世上本来没有天意,作死作得多了,也就有了天意
    胤禩原本的计划很完美。先卖个破绽让太子弹劾自己,让皇阿玛看到太子的短视,自己的“深明大义”和“忍辱负重”,散朝后再当众向四哥道谢,相信自己的“一片孝心”很快会传到皇阿玛耳朵里。
    只是太子和胤祉上当太容易,胤禩暗中得意之余,忍不住加上了胤禛
    那之后事情的走向就完全脱离了胤禩的掌控。
    事到如今,张松庵肯定是保不住了,胤禩想起大把银子的损失,心中就在滴血。
    但他不甘心,太子和三哥成功入彀,四哥捡了个便宜,但随后得罪了皇阿玛,是得不偿失
    若不是九弟中暑晕倒,皇阿玛肯定要大大训斥四哥的
    所以他还是按下懊恼,依照原计划当众给胤禛行大礼,表示为了额娘向四哥道谢。
    想起容颜消瘦的额娘,胤禩是真的心疼,所以这个大礼倒是真心实意,并不勉强。
    可胤禛并不打算买他的账。
    “我当为了什么,八弟误会了。我只是举荐了名医,是皇阿玛安排名医为良妃娘娘诊治,八弟可是谢错了人。”
    老八,你可知良妃娘娘是为什么病的都是为你忧思成疾
    你可知皇阿玛又为什么对你不理不睬张明德案发,皇阿玛早就想收拾你了,不过是看在良妃娘娘的面子上忍着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雍正”也是等到年妃去世后才收拾的年羹尧
    我除了举荐名医,并没有多做什么,是良妃娘娘自己看出了皇阿玛的用意。她本已水米不进了的,为了救你一命,硬是从榻上挣扎起来喝药,吐了再喝,反复了多少次,心血都要呕出来了
    把亲生额娘害到这种地步,你以为给我行个大礼,你就成了天下第一大孝子么
    胤禛的态度十分冷淡,撇清关系后转身就走。
    胤禩有些下不来台,眼珠一转,叹了口气道“我知道四哥恼我。都怪我疏于教导,才让张松庵得意忘形,惹出大祸来。四哥您最是公正无私的,弟弟最为佩服不过。只是赵世显毕竟是皇阿玛身边的老人儿了,四哥今日只顾廉洁奉公,也该考虑一下皇阿玛”
    胤禛已经走到台阶旁,闻言霍地转过身来,目光锋利如剑,寒冷如冰。
    “老八,”他连八弟都不叫了,一字字道,“皇阿玛圣明烛照,明察秋毫。你若还有心,就要谨慎办差,不要自误”
    在他的“梦中”,赵世显自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从山东巡抚任上调河道总督。至康熙六十年十二月,被免去河道总督一职,在任十三年。
    “雍正”登基后对前朝官员加以审计,起初并未发现赵世显有贪腐之行,只是将他在任内逐年支出与前任进行对比时,才发现成倍高于前任,最终将其下狱,家产充公。
    虽是亡羊补牢,但河道官员贪腐之风已成。赵世显当河督十三年,捞了多少已无从查证,带坏的河道官员更是不计其数,遗祸无穷
    到了乾隆朝,“弘历”曾感慨“今之外省官员公然贪黩者实少,惟尚有工程一途耳。”“外省工程无不浮冒,而河工为尤甚”,对河道贪腐竟然已无计可施了
    道光咸丰年间,撰写了海国图志的魏源总结得好阿芙蓉烟土乃“民财之大漏卮”,而河工是“国帑之大漏卮”
    每当想到这些,胤禛的脸上都火辣辣的痛
    我今日的确是使了手段,扳倒了上任刚刚六个月的赵世显,但这是经过详查的,此人贪腐迹象已显,丝毫没有冤枉了他
    汉书外戚列传下有云“事不当时固争;防患于未然。”贪腐一事,必须防患于未然
    老八,看在“梦中”你下场凄凉的份上,这是我最后一次警告你,你好自为之
    胤禩被胤禛一瞬间的骇人气势所慑,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只能眼看着四哥接了苏培盛的伞,在雨中越走越远。
    他隐隐有一种错觉,四哥教训自己,最后那句“不要自误”,仿佛不是站在这九经三事殿上,而是更高远的地方;那双眼睛注视的仿佛也不是自己,而是自己身后更遥远的地方
    胤禩立在原地动弹不得,头一次对四哥产生了畏惧之心

章节目录

清穿之安然自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老虎游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虎游并收藏清穿之安然自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