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崇祯轻轻的点了点头,“你们退下吧。”
    “啊,陛下,臣还有一事。”徐光启连忙躬身说道。
    “哦先之,还有何事”崇祯有些疑惑的看着徐光启。
    “回陛下,原翰林院待诏茅元仪,想向朝廷进献一部他编辑的图书。”
    “哦”崇祯挑了挑眉,望着徐光启说道“这个茅元仪是何许人他想进献什么书”
    “回陛下,茅元仪字止生,归安人。原广西兵备佥事、河南副使茅坤之孙。此子自幼喜读兵农之道,成年后熟悉用兵方略以及九边关塞。他曾担任过经略辽东的兵部右侍郎杨镐的幕僚,后为兵部尚书孙承宗所重用,因功被荐为翰林院待诏。不过,由于阉党专权,孙承宗被去职,茅元仪也随之被削籍,天启六年告病归乡。不过,此子为国效忠之心犹炽,今闻万岁登基,他便直驱入京,想将他精心编制的武备志献于万岁。”
    “茅元仪”崇祯微微皱着眉头想了想,在后世的记忆中似乎隐隐的对这个名字有着一丝印象。“他那本武备志你看过吗是一本什么书”崇祯随口问道。
    “陛下,茅元仪所编辑的武备志共两百四十卷,分为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门。臣虽未完整读过,但仅从臣读过的那几卷看,这部书的确可算一部上乘之作。”
    “哦竟然能让先之如此看重那朕都想见见这个人了。不知此人现在何处”
    “回陛下,此子的父亲与臣关系莫逆。此次臣进京他便与臣同行。此时正在宫门处侯旨。”
    “哦也是与你一同进京呵呵。”崇祯听完徐光启的话笑了笑,“先之啊,你此次进京到是带了不少人啊还有没有没说的,一起说出来吧。”
    徐光启被皇帝说的老脸一红,连忙躬身说道“请陛下恕罪,随臣进京的只有邓玉函与茅元仪两人,再无其他。”
    “呵呵,先之不用尴尬,朕只是开个玩笑。”崇祯笑了笑,而后对站在一旁的徐应元说道“传旨,让茅元仪觐见。”
    “是。”徐应元恭声应道。
    随在引领的太监身后,茅元仪只觉得自己仿佛正走在梦境之中。虽然从昨日开始,就曾无数遍的幻想,如果能有幸得到万岁的召见,那会是一种什么情形。不过,每当想到这里时,自己都会强行的打断思路。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幕僚出身的从九品小官,即使有徐大人的推荐,即使有那部自己呕心沥血编辑的武备志,日理万机的天子也绝不可能接见自己。
    虽然在心中不停的如此告诫自己,但站在宫门前的茅元仪的精神却一直绷得紧紧的,那颗心似乎也紧张的随时都要从嗓子眼中跳出来。茅元仪不停的暗骂着自己没出息,就这种心态又如何能为大明执戈边陲。
    随着时间一点点的消失,茅元仪的那颗心终于的慢慢沉静了下来,他总算是能将眼中看到的景象送进脑海。可就在茅元仪,偷偷的打量宫门附近的景物之时,一个尖细的声音忽然响起“我说,那个是茅元仪啊”
    茅元仪一愣,似乎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鸿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解剑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解剑玄并收藏大明鸿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