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粮多的十户为里长,其他一百户划分为十甲,每甲十户,户主叫甲首。
每里一百十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十年重新修订一回,其中住在城里的,地址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用这三者可以区分城市化的不同程度。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这个里呢,要派出里长一人,带着十名甲首,一共十一人去负担公差,每里十个甲,每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每十年一个轮回,正好遇上新一轮的人口普查。
这样,每年有九成的百姓就不必再受惊扰,保护了乡间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另外,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但是必须登记,带管在一百十户之下,叫做“畸零”。
那我是兴福寺的和尚,与世界无争,也有从业许可证度牒,那应该没事了吧不行,你有没有耕地呢有,还是几千亩,对不起,也得编入户籍
只有没耕地的挂单和尚,才可免徭役,但也必须记录,也叫“畸零”。
有的朋友很推崇一种自由迁徙的生活,北京住住,不爽,到上海去;上海住住,不爽,到广州去这种人,在明代有一个说法,叫做“流民”
“流民”太多的话,在现代是繁荣的标志,可那时,却是官员的耻辱
因为老朱要追究,“为什么他们在你那里过得不爽,悄悄搬走了”这样的话,父母官的好日子估计就到头了
因此,户口一旦登记,是不能自由迁徙的,这就是籍贯,你到底是哪里的要说清楚
把人们紧紧约束在某一个地方,现代朋友往往很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太不人道了吧。
其实老朱的道理很简单,你在北京注册一个公司,税还没交,你能搬到上海去吗你想得美
这样,明朝为什么会这么定规矩我们就不难理解了,户口和国家义务一结合,当然就不允许你随意搬家了,否则,一切都乱了套。
再比如服徭役,十年才轮到一回,有九年没轮到你,眼看第十年就要轮到了,可你拍拍屁股,喊一声,“哥们,拜拜,我搬家到外地去了”,不等地方官出面,估计邻居的唾沫星子就把你淹死了你还有没有道德
除此之外,大明户口还分为三类,民籍、军籍、匠籍;其实还有一类,没好意思写进来,就是乐户。
民籍,那是属于或农或商,自负盈亏型,自己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军籍、匠籍则不同,军是指的职业军人,匠是指的技术工人,那干活国家是要支付工资的,属于“公家饭”
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不允许你来回变,政府需要稳定,相当于农业户、城市户不能来回变。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出息,学习好,无论是民籍、军籍、匠籍,都能考试当官,甚至进中央,不影响的。
每里一百十户可以编为一册,图文并茂,每十年重新修订一回,其中住在城里的,地址叫做某某坊,离城不远的叫做某某厢,乡下就是某某里,用这三者可以区分城市化的不同程度。
每年需要出徭役的时节,这个里呢,要派出里长一人,带着十名甲首,一共十一人去负担公差,每里十个甲,每一甲负责一年,大家排着班,叫做“排年”,每十年一个轮回,正好遇上新一轮的人口普查。
这样,每年有九成的百姓就不必再受惊扰,保护了乡间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正常秩序。
另外,鳏寡孤独,属于特殊困难家庭,负担不了徭役的,可免,但是必须登记,带管在一百十户之下,叫做“畸零”。
那我是兴福寺的和尚,与世界无争,也有从业许可证度牒,那应该没事了吧不行,你有没有耕地呢有,还是几千亩,对不起,也得编入户籍
只有没耕地的挂单和尚,才可免徭役,但也必须记录,也叫“畸零”。
有的朋友很推崇一种自由迁徙的生活,北京住住,不爽,到上海去;上海住住,不爽,到广州去这种人,在明代有一个说法,叫做“流民”
“流民”太多的话,在现代是繁荣的标志,可那时,却是官员的耻辱
因为老朱要追究,“为什么他们在你那里过得不爽,悄悄搬走了”这样的话,父母官的好日子估计就到头了
因此,户口一旦登记,是不能自由迁徙的,这就是籍贯,你到底是哪里的要说清楚
把人们紧紧约束在某一个地方,现代朋友往往很难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太不人道了吧。
其实老朱的道理很简单,你在北京注册一个公司,税还没交,你能搬到上海去吗你想得美
这样,明朝为什么会这么定规矩我们就不难理解了,户口和国家义务一结合,当然就不允许你随意搬家了,否则,一切都乱了套。
再比如服徭役,十年才轮到一回,有九年没轮到你,眼看第十年就要轮到了,可你拍拍屁股,喊一声,“哥们,拜拜,我搬家到外地去了”,不等地方官出面,估计邻居的唾沫星子就把你淹死了你还有没有道德
除此之外,大明户口还分为三类,民籍、军籍、匠籍;其实还有一类,没好意思写进来,就是乐户。
民籍,那是属于或农或商,自负盈亏型,自己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军籍、匠籍则不同,军是指的职业军人,匠是指的技术工人,那干活国家是要支付工资的,属于“公家饭”
民籍、军籍、匠籍,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不允许你来回变,政府需要稳定,相当于农业户、城市户不能来回变。
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出息,学习好,无论是民籍、军籍、匠籍,都能考试当官,甚至进中央,不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