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赴美团在领导人的直播报道下, 机场落地就有如影随形的媒体人。

    两个人一出现,就成为了镜头抢拍焦点。

    多数媒体拍的不止是那张脸, 还有网络上传播得沸沸扬扬的智能眼镜。

    沈明洲戴着浅银色平光镜,邵炼戴的墨镜, 走在团队里格外抢眼。

    一身浅色休闲服装, 透着沈明洲的年轻稚嫩, 身边肩宽腿长的高大男人, 毫不避讳的揽着他的肩膀。

    邵炼的故地重游, 心里满是感慨。

    他曾默默无闻的来到美国, 又悄无声息的离开这个地方,短暂的求学生涯, 可能影响了他一辈子的规划。

    他还没能忆往昔峥嵘岁月, 身边的沈明洲轻微偏了偏头,回避了场内媒体人的镜头。

    沈明洲并不习惯这种闪光灯围绕的感觉。

    在他心里,自己仍是一个属于实验室埋头工作的研究员。

    暴露在灯光之下, 仿佛被人窥探了内心想法似的,令他有点儿排斥。

    这和发布会不一样。

    他能在发布会上,坦诚的向世人讲述自己的研发理念和梦想。

    难道在媒体的镜头前,他要讲述自己对美国的支援完全看在以物易物的诚意上吗。

    沈明洲的小动作, 引起了邵炼的笑意。

    他温和的摘下了墨镜, 递给沈明洲, 大方的说“我们换换。”

    墨镜是极好的遮挡物, 沈明洲开心的接过来戴上, 嘴角笑意都透着骄傲。

    “好看吗”

    他们离得近, 隔着浅黑镜片都能看清沈明洲澄澈的双眼。

    “好看。”邵炼戴上沈明洲的平光镜,“你亲手做的墨镜,怎么戴都好看。”

    沈明洲扶了扶镜框,看向媒体闪着的相机光亮都平静许多。

    而邵炼早已习惯闪光灯生活,还能笑着回应媒体,把沈明洲拦得更紧一些。

    沈明洲想了想,“我可以再把墨镜改改。”

    “嗯”

    “加一个遮阳模式和平光模式可切换功能。”沈明洲的视线藏在浅黑墨镜后看他,“这样我们也不用换眼镜了。美国常春藤有一间新材料实验室,好像就有合适的液态光学材料。”

    沈明洲完全没有访美之旅身负调试万物系统重任的意思,甚至妄图挖资本主义墙角,搞点美国的最新科技专利回去。

    两人互换眼镜的小动作,完美的随着媒体人的网络报道流传出去。

    作为众人期待的新科技产品,智能眼镜连外观都能受到供稿人全方位无死角的夸奖。

    常规智能眼镜总是拥有宽大而突兀的镜框,远离了易用性和美观,被迫让人在智能与美貌之间取舍。

    看看这副沈明洲做出来的智能眼镜。

    它不仅拥有墨镜和平光镜款式,还拥有了最为出色的模特

    无论是戴在沈明洲脸上,还是戴在邵炼脸上,都能完美无缺的展现出两位人士的精英气质。

    媒体一吹,网络群众的对比图就来了。

    沈明洲身穿西装,站在行星奖领奖台上的模样,尚带稚气未脱的青涩和稚嫩。

    如今,墨镜、运动衫,微笑和邵炼聊天的神态,带着时间磨砺与科技镀金的从容自信。

    对比图,不止有沈明洲,还有邵炼。

    曾经邵炼博士毕业典礼上的老照片,都给翻了出来。

    他戴着博士帽,眸子明亮,神情严肃。

    十六岁的孩子罢了,却透出超越年龄的冷冽,和周围笑容满面的博士毕业生形成剧烈反差。

    可现在,重返美国的邵博士,戴着从沈明洲那儿换来的浅银色的镜框,形象时尚得符合一切人对科技精英的想象。

    令人诧异的,还是他的温柔笑容,根本找不到天才少年不通人情世故的影子。

    “哇哦,我可以理解为威廉邵为离开美国感到麻木,为回归美国感到快乐吗”

    特别资本主义的贴金话语,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甚至有网络媒体发布简评,用邵炼博士毕业归国的沉寂,来赞美资本主义科研的自由与民主。

    高举民主气质的媒体,始终不肯放过挖掘社会主义黑暗,与资本主义光明的机会。

    他们大肆评论,气焰嚣张。

    不过片刻,就传入了中国人民的内网。

    “靠我就觉得不该去帮他们忙。没看过邵炼在国内每天笑着上新闻的样子这也能转进如风”

    “邵炼笑得开心明明是因为有沈明洲,他不笑也是因为没有沈明洲,会不会写新闻啊,不会写把笔给我”

    国内人民强烈抗议,顺便开始搬运沈明洲和邵炼的合影,力证威廉邵在中国只要和小沈同学在一起,他就是这种笑法,跟平时模式化营业微笑完全不一样

    然而,群众呼声还没扭转媒体的偏见,邵炼本人的推特就发了声。

    “贵国媒体角度清奇,联想丰富,既然这么优越,我们也该计划着早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言朝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言朝暮并收藏世界一级保护学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