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是什么小公司, 她根本听都没听过, 然而代表人的意思是高科随随便便做个实验都要六亿

    沈氏科技二十年发展, 大大小小实验不胜枚举,哪怕是影响整个沈氏关键的大项目,经费也没超过五千万。

    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一直是沈氏科技运营理念,蒋兰知道这次要花大钱, 可六千万绝对不行。

    合同僵在手上, 面子却不能掉。

    蒋兰说“我们公司做的是信息科技方面,对实验设备不是很熟, 捐一定要捐, 不过得等两天。”

    台阶找得非常精明, 说捐,但不是现在。

    “这样啊,赞助肯定是多多益善,我建议学校还是收下蒋总的一片心意。”

    高科代表笑得格外严格, “没有六千万,赞助一千万也不会丢了沈氏科技的面子。”

    蒋兰本想一两百万打发学校。

    高科直接把底线提高到千万水平, 她怎么可能同意

    但现在不是争口气的时候, 蒋兰脸色不好,仍是扬起下巴附和道“那是肯定的。”

    杜校长不跟她计较,点点头, 从她那儿抽回合同。

    “行, 蒋总慢慢准备, 我们就先跟高科签合同了。”

    不过一天时间,实验室里已经配上了沈明洲急需的设备。

    邵炼的设备属于新型号,操作简单,性能高效,给沈明洲测量光电转换数据省了不少步骤。

    距离创新科技大赛报名只剩四十天。

    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沈明洲眉头瞬间皱了起来。

    难倒他的不是技术方向,而是

    怎么才能让他的太阳能技术,在当前科技层面看起来不像天方夜谭

    他不得不将记忆里关于太阳能转换效率一切内容,逐一与太阳能光电转换文献进行对照。

    实验数据、实验材料写满了文档,沈明洲将整个晚上交给了文献报告。

    等到欧阳博艺整理好心情,回到实验室准备从零开始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的搭档,独自完成了新型太阳能转换技术实验建模

    屏幕上清楚列出了模拟实验结果,5219、4892、4189,每一项波动值都超过了她的理解范围。

    转换效率提高到14,已经是国际平均水平,这台机器却告诉她,沈明洲写了一套理论数据,可以将转换率提高到国际水平的三四倍

    欧阳甚至怀疑,高科公司赞助的新设备出现了严重的系统问题

    “这是干扰数据吗沈明洲你在测试设备性能吗”

    她顾不得去为逝去的密封舱悲伤,差点被三组实验数据刺激得晕厥。

    沈明洲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皱着眉说“这只是在做理论模型,我们已经没有时间重做一次应用,所以我改成了技术理论。按照我选择的吸光材料还有转换方式,转换率应该稳定在60。但是我测了一晚上,转换率始终上不去,现在的材料性能太差了。”

    太差了

    太差了

    欧阳博艺盯着沈明洲,觉得自己在看神仙。

    “你居然想做60的太阳能转换技术”

    “嗯。”沈明洲点点头,打开电脑里的各项文献,重新挑选材料,“既然日本的光房和英国的漏斗能做到,说明现在的技术足够支撑60的转换技术,所以我要尽快将实验条件模拟出来,才能写参赛报告。”

    他完全没有意识到欧阳的震惊和诧异,眉宇间略带疲惫的说“新型材料的信息还是太少了,我们短时间内要进行大量的比对试验,尝试从材料方面去除实验干扰。”

    时限如利剑悬头,研发的动力和激情就会骤然爆发。

    沈明洲有条不紊的安排,欧阳博艺收起全部的感叹和震撼,立刻投入到全新的太阳能项目之中。

    转换效率高达60的技术,听起来像是镜花水月,可欧阳见到沈明洲略带疲惫却沉稳改写实验模型的样子,心里升起满满的镇定。

    实验研究的本质,就是将不可能验证为可能。

    既然日本能做到,英国能做到,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澄明实验室的灯经常亮整晚。

    欧阳打着呵欠听沈明洲讲解接下来应该做什么,完全成为了惯例。

    实验室的同学们完全习惯了这组实验狂魔。

    他们进入实验室,这两人在测试。

    他们离开实验室,这两人还在测试。

    曾经,欧阳博艺都被自己熬夜读论文查数据的精神感动。

    现在,和一天只睡三小时,常常留宿实验室的沈明洲比起来,她都觉得自己太懒了,难怪连能量转换算式都写不出来。

    古青来看在眼里,心里夹杂着欣慰和惋惜。

    如果不是沈浩搞破坏,这两个孩子根本不需要熬夜赶进度。

    原本,他打算沈浩回学校之后,好好跟沈浩谈心。

    没想到沈浩去了派出所的第二天,学校特地召集教职工开会,不允许再提这件事情,并且以沈浩请假回家准备比赛告终。

    听楚立辉说,蒋兰想赞助学校,要求学校放弃追究沈浩的责任。

    虽然学校没收赞助,但是出于对学生未来的考虑,仍是放弃了追责,认可警方只处罚砸破实验室犯人的决定。

    而沈明洲专注于实验,并不意外这样的结果。

    又是一次简单的重复实验。

    沈明洲指导着欧阳博艺,尝试改写催化剂差值,验证新型材料的效率。

    实验室外忽然变得吵杂,不少学生探出头去看热闹。

    “哇有记者啊。”

    “记者来做什么采访实验室重建”

    实验室外来了扛着摄像机和长焦相机的记者,声势浩大。

    领路的人是袁广副校长,他身边还有一位盛装打扮的美丽妇人,笑容温柔的接受着他的嘘寒问暖。

    蒋兰花了三四天,终于把适合澄明中学的设备凑好了。

    就算学校拒绝了赔偿,面对她请来的记者,也不得不请出副校长,来接受这次捐赠。

    果然,设备到位,记者当前。

    袁广给足了蒋兰面子,热情的夸奖道“沈氏科技一直关心我们澄明中学的教育情况,学校非常感谢热心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不过今天不太巧,杜校长开会去了,所以由我作为校方代表,请蒋总不要介意。”

    蒋兰当然不介意。

    她吃了杜校长好几次闭门羹,终于撂下狠话说要带报社记者上门之后,才换来了这次机会。

    大家其乐融融,到场的记者、摄影师看向蒋兰的目光,都透着对成功人士的艳羡。

    沈氏科技舍得捐三百万的设备,这样的新闻发出去,不仅他们生活报有了话题度,沈氏科技、澄明中学也有了正面宣传。

    双赢局面,何乐而不为。

    走到实验室外,蒋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世界一级保护学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言朝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言朝暮并收藏世界一级保护学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