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是用左手画的,可见作画之人左右开弓,双手并用。三来”
她撩起眼皮,冲着男子得意地一笑“三来这画是某的拙作。”
尉迟越和店主人都吃了一惊。
店主人张口结舌“小公子可是认错了此画乃是一位贵客放在敝店寄售”
沈宜秋道“那位贵客可是姓沈”
店主人支支吾吾不敢接茬,沈宜秋便知自己没猜错,这是祖母去年寿辰时她亲笔画了随父母的贺礼一起送到长安的,因为祖母喜欢展子虔的山水,她便模仿展氏的笔法戏作了一幅,也不知被沈家哪一位拿出来寄卖。
她先前在灵州时一无所知,回了长安几日便察觉出来祖母不待见阿娘和她,想来是祖母恨屋及乌,随手将她的画给了别人。
沈宜秋倒也说不上难过,做亲人也是讲缘分的,强求不来,她和父亲那边的亲人不是一类人,倒是和舅父一家亲近,连她阿耶都与几位伯父叔父不亲近。
尉迟越却是满腹狐疑,这幅画功底深厚,笔法老辣,便是如他这般天纵奇才,自问也未必画得出来。
这少年郎不过十四五岁年纪,莫非是从襁褓里便开始学画
沈宜秋见他不信,指了指一株远树的树干“我画的画不落款,但都会找不起眼处藏一个丸字,这里便是。”
尉迟越仔细一看,果然是个“丸”字,但依旧有些将信将疑“可否请足下挥毫,让某开开眼界”
沈宜秋大大方方应承下来,对店主人道“请借笔墨一用。”
店主人立即命小僮备好彩墨,亲自将上好的益州白麻纸铺在案上。
沈宜秋左右手各拈起一支笔管,随意蘸了蘸墨,不假思索地往纸上落。
她画起画来信马由缰,东一笔,西一笔,一丛竹子画到一边,又去点染那边的山石,也不知是谁教出来的。
偏偏这么胡画一气也不乱套,尉迟越手中的茶还未凉,少年已将一幅夏山小景画完,撂了笔,悠然地抿了一口茶,掀起眼皮看了眼尉迟越“献丑了。”
少年用的是展子虔的笔法,还有模有样地题了展子虔的款,只是在旁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红圈。若不是亲眼看着他画出来,尉迟越多半也要把这画当成展子虔的真迹。
楚王殿下心里酸得像是灌满了醋。
少年犹自不知“许久未画,有些生疏了,某仿展子虔不像,若是戴安道和张僧繇,勉强可以以假乱真。”
尉迟越抿了抿唇,不知该说什么。
青衣少年放下茶碗,不经意地抬头,看见墙壁上楚王殿下的大作,不由自主轻轻“嘶”了一声,秀眉微蹙,神色古怪,既像牙酸又像眼疼。
尉迟越心头一跳,便听那少年对店主人道“这画也是卖的么”
店主人觑了一眼楚王,硬着头皮道“回小公子的话,此画也是一位贵客寄售的。”
少年道“什么价”
店主人后背上冷汗直冒,却只得照实答“一千金。”
沈宜秋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千金不是一千文”
她百思不得其解,走上前仔细看了看,摸摸下巴“纸倒是好纸,卷轴也是上好的沉香木,若是没有上头的画,倒也值个十金八金的,添上画,我最多出三金”
楚王殿下的脸都绿了。
店主人暗暗叹息“回小郎君的话,的的确确是一千金,少一文都不卖。”
沈宜秋“嗯”了一声,便去看别的画。
尉迟越忍了半晌,终是憋不住“依某之见,这溪山雪意图虽不能称上品,却也差强人意,不知足下为何嗤之以鼻”
少年撩起眼皮,一双青白分明的凤眼似要看进他心里“这位云山居士莫非是足下的相识”
尉迟越微露赧色,避过脸低咳了一声,赶紧撇清“非也,某不曾听说过这位云山居士,不过是见这画作尚可”
那就是真的眼瘸了,沈宜秋看着那对漂亮的桃花眼,心中暗暗惋惜,此人长得金镶玉裹的,不想是个草包。
她正要直抒己见,忽听店堂里传来一个声音“七郎,你可在里头”
沈宜秋“啊呀”一声站起来,匆匆向尉迟越一揖“家兄在等某,不能久留,就此别过了。”
尉迟越想听他点评自己的画作,奈何人家急着回去,强留不得,只得起身施礼“后会有期。”
沈宜秋撩起帘子走到外面,见到扮作少年郎的表姊,笑道“阿兄逛完了有什么斩获”
邵芸扬了扬手中鼓囊囊的纸包“杏李萘脯一大堆。”
两人并肩走出店堂,汇入人潮中。
邵芸掏出一小包杏干给她”怎么还是两手空空”
沈宜秋道“本来看上一幅画,谁知那店主人漫天要价。”
邵芸道“你自己什么画不出来,还要去买画”
沈宜秋莞尔一笑“就是画不出来。你不知道,一般的画差一点丑一点,都还丑得有章法,这画却是独具一格,第一眼觉着丑,多看一会儿便觉有些憨实,怪好玩的。奈何那店主大约把我当作外州来的冤大头了,竟敢要价千金。”
邵芸道“噫,叫你说得我都动心了,改日我也去长长见识。你方才是在和谁说话”
沈宜秋道“你可听刘玉珏这名字”
邵芸摇摇头,沈宜秋也没在意,转头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楚王殿下却对这个邵冬春念念不忘,他平生得意之作叫人贬得一文不值,实在难以释怀,连着好几日寝食难安,不顾天气炎热,不时往那家书画铺子,只盼能逮着那小子问问清楚。
他遣人去查邵家的亲眷,发现压根没这号人物,一想便知“邵冬春”只是个假名。他连那少年是否还在长安都不知道,人海捞针谈何容易。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他也没能找到那少年,心绪虽平复了些,但心里始终挂着件事,没着没落的。
这一日是嫡母张皇后的寿辰,他照例要去宫中贺寿,车驾到得甘露殿门外,一个黄门迎出来行礼道“沈侍郎夫人与小娘子正在殿中谒见皇后娘娘,有劳三殿下去堂中稍坐片刻。”
尉迟越点点头,便即跟着那黄门沿着回廊穿过殿庭。
走到半路,隐约有环佩声入耳,尉迟越抬头循声一望,只见一队人沿着对面的回廊往殿外走,宫人黄门在前引路,后头跟着两个女子,一个作妇人装束,另一个梳着双鬟髻,穿着薄红衫子郁金裙,看身量应当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她正偏过头与母亲说话。
想来那两位便是那沈侍郎的家眷了,尉迟越暗忖。
沈侍郎先前在灵州任刺史,最近才回京任吏部侍郎,朝中都在暗暗猜测,太子和张皇后有意让他为宰辅之臣。
太子比他大一年,至今还未迎娶正妃,听闻张皇后属意的人选便是沈侍郎的独女,沈家行七的小娘子。
沈夫人带女儿来谒见皇后,大约就是为了与太子的婚事来相看。
这些念头只是在尉迟越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只是个富贵闲人,这些事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正想着,那沈家小娘子忽然转过脸来,尉迟越不经意一瞥,忽然觉得她有几分面善,定睛一看,却不正是他找了许久的“邵冬春”
她撩起眼皮,冲着男子得意地一笑“三来这画是某的拙作。”
尉迟越和店主人都吃了一惊。
店主人张口结舌“小公子可是认错了此画乃是一位贵客放在敝店寄售”
沈宜秋道“那位贵客可是姓沈”
店主人支支吾吾不敢接茬,沈宜秋便知自己没猜错,这是祖母去年寿辰时她亲笔画了随父母的贺礼一起送到长安的,因为祖母喜欢展子虔的山水,她便模仿展氏的笔法戏作了一幅,也不知被沈家哪一位拿出来寄卖。
她先前在灵州时一无所知,回了长安几日便察觉出来祖母不待见阿娘和她,想来是祖母恨屋及乌,随手将她的画给了别人。
沈宜秋倒也说不上难过,做亲人也是讲缘分的,强求不来,她和父亲那边的亲人不是一类人,倒是和舅父一家亲近,连她阿耶都与几位伯父叔父不亲近。
尉迟越却是满腹狐疑,这幅画功底深厚,笔法老辣,便是如他这般天纵奇才,自问也未必画得出来。
这少年郎不过十四五岁年纪,莫非是从襁褓里便开始学画
沈宜秋见他不信,指了指一株远树的树干“我画的画不落款,但都会找不起眼处藏一个丸字,这里便是。”
尉迟越仔细一看,果然是个“丸”字,但依旧有些将信将疑“可否请足下挥毫,让某开开眼界”
沈宜秋大大方方应承下来,对店主人道“请借笔墨一用。”
店主人立即命小僮备好彩墨,亲自将上好的益州白麻纸铺在案上。
沈宜秋左右手各拈起一支笔管,随意蘸了蘸墨,不假思索地往纸上落。
她画起画来信马由缰,东一笔,西一笔,一丛竹子画到一边,又去点染那边的山石,也不知是谁教出来的。
偏偏这么胡画一气也不乱套,尉迟越手中的茶还未凉,少年已将一幅夏山小景画完,撂了笔,悠然地抿了一口茶,掀起眼皮看了眼尉迟越“献丑了。”
少年用的是展子虔的笔法,还有模有样地题了展子虔的款,只是在旁用朱砂画了个小小的红圈。若不是亲眼看着他画出来,尉迟越多半也要把这画当成展子虔的真迹。
楚王殿下心里酸得像是灌满了醋。
少年犹自不知“许久未画,有些生疏了,某仿展子虔不像,若是戴安道和张僧繇,勉强可以以假乱真。”
尉迟越抿了抿唇,不知该说什么。
青衣少年放下茶碗,不经意地抬头,看见墙壁上楚王殿下的大作,不由自主轻轻“嘶”了一声,秀眉微蹙,神色古怪,既像牙酸又像眼疼。
尉迟越心头一跳,便听那少年对店主人道“这画也是卖的么”
店主人觑了一眼楚王,硬着头皮道“回小公子的话,此画也是一位贵客寄售的。”
少年道“什么价”
店主人后背上冷汗直冒,却只得照实答“一千金。”
沈宜秋以为自己听错了“一千金不是一千文”
她百思不得其解,走上前仔细看了看,摸摸下巴“纸倒是好纸,卷轴也是上好的沉香木,若是没有上头的画,倒也值个十金八金的,添上画,我最多出三金”
楚王殿下的脸都绿了。
店主人暗暗叹息“回小郎君的话,的的确确是一千金,少一文都不卖。”
沈宜秋“嗯”了一声,便去看别的画。
尉迟越忍了半晌,终是憋不住“依某之见,这溪山雪意图虽不能称上品,却也差强人意,不知足下为何嗤之以鼻”
少年撩起眼皮,一双青白分明的凤眼似要看进他心里“这位云山居士莫非是足下的相识”
尉迟越微露赧色,避过脸低咳了一声,赶紧撇清“非也,某不曾听说过这位云山居士,不过是见这画作尚可”
那就是真的眼瘸了,沈宜秋看着那对漂亮的桃花眼,心中暗暗惋惜,此人长得金镶玉裹的,不想是个草包。
她正要直抒己见,忽听店堂里传来一个声音“七郎,你可在里头”
沈宜秋“啊呀”一声站起来,匆匆向尉迟越一揖“家兄在等某,不能久留,就此别过了。”
尉迟越想听他点评自己的画作,奈何人家急着回去,强留不得,只得起身施礼“后会有期。”
沈宜秋撩起帘子走到外面,见到扮作少年郎的表姊,笑道“阿兄逛完了有什么斩获”
邵芸扬了扬手中鼓囊囊的纸包“杏李萘脯一大堆。”
两人并肩走出店堂,汇入人潮中。
邵芸掏出一小包杏干给她”怎么还是两手空空”
沈宜秋道“本来看上一幅画,谁知那店主人漫天要价。”
邵芸道“你自己什么画不出来,还要去买画”
沈宜秋莞尔一笑“就是画不出来。你不知道,一般的画差一点丑一点,都还丑得有章法,这画却是独具一格,第一眼觉着丑,多看一会儿便觉有些憨实,怪好玩的。奈何那店主大约把我当作外州来的冤大头了,竟敢要价千金。”
邵芸道“噫,叫你说得我都动心了,改日我也去长长见识。你方才是在和谁说话”
沈宜秋道“你可听刘玉珏这名字”
邵芸摇摇头,沈宜秋也没在意,转头就将此事抛在了脑后。
楚王殿下却对这个邵冬春念念不忘,他平生得意之作叫人贬得一文不值,实在难以释怀,连着好几日寝食难安,不顾天气炎热,不时往那家书画铺子,只盼能逮着那小子问问清楚。
他遣人去查邵家的亲眷,发现压根没这号人物,一想便知“邵冬春”只是个假名。他连那少年是否还在长安都不知道,人海捞针谈何容易。
不知不觉过了一个月,他也没能找到那少年,心绪虽平复了些,但心里始终挂着件事,没着没落的。
这一日是嫡母张皇后的寿辰,他照例要去宫中贺寿,车驾到得甘露殿门外,一个黄门迎出来行礼道“沈侍郎夫人与小娘子正在殿中谒见皇后娘娘,有劳三殿下去堂中稍坐片刻。”
尉迟越点点头,便即跟着那黄门沿着回廊穿过殿庭。
走到半路,隐约有环佩声入耳,尉迟越抬头循声一望,只见一队人沿着对面的回廊往殿外走,宫人黄门在前引路,后头跟着两个女子,一个作妇人装束,另一个梳着双鬟髻,穿着薄红衫子郁金裙,看身量应当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她正偏过头与母亲说话。
想来那两位便是那沈侍郎的家眷了,尉迟越暗忖。
沈侍郎先前在灵州任刺史,最近才回京任吏部侍郎,朝中都在暗暗猜测,太子和张皇后有意让他为宰辅之臣。
太子比他大一年,至今还未迎娶正妃,听闻张皇后属意的人选便是沈侍郎的独女,沈家行七的小娘子。
沈夫人带女儿来谒见皇后,大约就是为了与太子的婚事来相看。
这些念头只是在尉迟越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他只是个富贵闲人,这些事与他没有半点干系。
正想着,那沈家小娘子忽然转过脸来,尉迟越不经意一瞥,忽然觉得她有几分面善,定睛一看,却不正是他找了许久的“邵冬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