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刺史府外,火把如一条长龙, 映亮了半边天空。
火光中, 灵州守军与禁军相向而立, 刀剑出鞘, 箭在弦上, 白昼还并肩作战的同袍, 此刻却兵戈相向。
在场人众足有数百,四下里却是寂静无声, 远处偶尔传来秃鹫和夜枭的叫声,几乎可以听得见草丛里夏虫的鸣叫, 还有夜风里女人们不绝如缕的细细啜泣。
周洵亦挽弓搭箭,箭镞直指对面一个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兵士,脖颈上的青筋若隐若现。
他咬了咬牙, 沉声道“庞四, 你们这是要叛乱”
那兵士高声嘶吼“请谢使君出来, 援军到底来不来我们要听实话”
他身后的众将士跟着喊起来, 几百人一起吼叫, 声震如雷,许多人都在连日的拼杀中喊哑了嗓子,此刻用尽全力嘶吼,犹如困兽绝望的号叫。
周洵面对突骑施的千军万马毫不畏惧,此刻面对同袍的诘问, 却张口结舌, 后背上虚寒涔涔而下。
是他告诉他们援军一定会到, 是他给了他们虚假的希冀。
如今要他亲自将他们仅有的希望浇灭,他不知道怎么开口。
就在这时,刺史府的大门“訇”地打开,身着官袍的谢刺史迈着方步从门里走出来。
哗变的将士看见他,越发躁动起来,纷纷叫喊“谢使君,援军到底来不来”
“灵州是否成了弃城”
“邠州究竟有没有发兵”
“朝廷不管我们死活了吗”
谢刺史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向众人团团作揖“诸位将士请稍安勿躁,皇恩浩荡,定不会捐弃我灵州城”
不等他将那些文绉绉的说辞说完,将士们便七嘴八舌地打断了他。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对一个字,援军到底来是不来”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邠州军是不是守皇宫去了”
谢刺史一介文士,最不擅长与武夫打交道,已是汗流浃背,强自镇定“诸位冷静,听我说朝廷不会放弃灵州,援军一定在路上了,只是因故迟了几日”
有人冷笑了一声“迟了几日兄弟们都快死光了,他们等着来给全城人收尸”
又有人道“早晚都是一死,与其去阵前送死,不如快活他几日”
这提议引来声声附和。
“说得好”
“我们去送死,这些做官的缩在府里好吃好睡”
“都是人,凭什么”
怒火和不平像星火燎原一般在人群中蔓延。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这狗官”
“对,杀狗官”
谢刺史瞠目结舌,如坠冰窟,他虽不如沈使君那般政绩彪炳、才华耀目,可自问在任上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不敢称爱民如子,至少无愧于天地、君主和百姓。
他的民望一直很不错,不成想今日当了一回“狗官”。
周洵将弓弦拉紧,低吼一声“谁敢妄动先问问我等手中刀剑”
他身后的玄甲禁军齐齐将陌刀举高,锃亮的兵刃上有水波般的花纹,映着火光,犹如有鲜血淌过。
他治军严明,将士们不敢有二话,但个个积了一肚子怨气,他们不顾性命来援救灵州,九百多同袍所剩无几,若说委屈,谁有他们委屈
带头哗变的押官面露沉吟之色,他们虽然人多势众,但禁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真的混战起来未必能占得便宜。
可他身后的士兵已经等不及了,纷纷叫嚷“杀大不了一死”
“今日不死明日也要死”
“先把这骗子杀了”
形势已经不可收拾,周洵咬咬牙,便要下令禁军将士动手。
千钧一发之际,他眼角余光瞥见一个身影从门后走出来,却是个身着红衣的女子,莫名有些眼熟。
电光石火之间,他猛然明白过来,忘记了尊卑,转头吼道“进去”
太子妃恍若未闻,仍旧往外走,经过谢刺史身边,迤迤然下了台阶。
这时已有不少人发现了这个年轻女子。
她穿着绣罗襦石榴裙,满头青丝绾作简单的圆髻,发上的金凤钗在火光中闪着光,凤口中衔的真珠串随着她莲步轻移微微颤动。
这女子不过十五六岁,容貌极美,有些人恍惚觉得自己似在哪里见过她,却想不起来。
她身形纤秀,脸色苍白,看着像是绢帛剪出来的美人,仿佛一阵风就会将她刮走。
众人一时怔住,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女子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不等他们回过神来,沈宜秋已经走到两队人马中间,在刀刃和箭镞的丛林中站定。
她扫了一眼众人,沉声道“你们的手要沾上袍泽的血吗”
她的声音像一脉冷泉贯入众人心里,被盛怒冲昏头脑的将士们猛地意识到,他们虽分属两军,却是并肩作战,一起守卫灵州城的同袍。
带头闹事的押官回头看了一眼众人,见有不少人面露犹疑和怯意,不禁恼怒,瞪着沈宜秋道“你是谁凭什么管老子的事”
沈宜秋平静道“先父姓沈,曾任灵州刺史,我亦是当朝太子妃。”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她是沈使君的女儿”
“太子妃怎么会在灵州”
沈宜秋接着道“请诸位放心,我以性命担保,太子殿下不会抛弃灵州百姓,一定会发兵来救。”
她的声音不高,嗓音清而细,与她的人一样,文文弱弱的,但却莫名令人心安。
许多人不觉放低了手中的兵刃和弓弩。
为首的庞四郎有些着慌,嘴唇哆嗦起来,强撑着道“你们傻吗这女人是假的定是狗官找人假扮的说不定是那狗官的小妾”
有人哄笑起来,但还是
火光中, 灵州守军与禁军相向而立, 刀剑出鞘, 箭在弦上, 白昼还并肩作战的同袍, 此刻却兵戈相向。
在场人众足有数百,四下里却是寂静无声, 远处偶尔传来秃鹫和夜枭的叫声,几乎可以听得见草丛里夏虫的鸣叫, 还有夜风里女人们不绝如缕的细细啜泣。
周洵亦挽弓搭箭,箭镞直指对面一个约莫二十五六岁的兵士,脖颈上的青筋若隐若现。
他咬了咬牙, 沉声道“庞四, 你们这是要叛乱”
那兵士高声嘶吼“请谢使君出来, 援军到底来不来我们要听实话”
他身后的众将士跟着喊起来, 几百人一起吼叫, 声震如雷,许多人都在连日的拼杀中喊哑了嗓子,此刻用尽全力嘶吼,犹如困兽绝望的号叫。
周洵面对突骑施的千军万马毫不畏惧,此刻面对同袍的诘问, 却张口结舌, 后背上虚寒涔涔而下。
是他告诉他们援军一定会到, 是他给了他们虚假的希冀。
如今要他亲自将他们仅有的希望浇灭,他不知道怎么开口。
就在这时,刺史府的大门“訇”地打开,身着官袍的谢刺史迈着方步从门里走出来。
哗变的将士看见他,越发躁动起来,纷纷叫喊“谢使君,援军到底来不来”
“灵州是否成了弃城”
“邠州究竟有没有发兵”
“朝廷不管我们死活了吗”
谢刺史擦擦额头上的冷汗,向众人团团作揖“诸位将士请稍安勿躁,皇恩浩荡,定不会捐弃我灵州城”
不等他将那些文绉绉的说辞说完,将士们便七嘴八舌地打断了他。
“别说这些有的没的”
“对一个字,援军到底来是不来”
“他们说的是真的吗邠州军是不是守皇宫去了”
谢刺史一介文士,最不擅长与武夫打交道,已是汗流浃背,强自镇定“诸位冷静,听我说朝廷不会放弃灵州,援军一定在路上了,只是因故迟了几日”
有人冷笑了一声“迟了几日兄弟们都快死光了,他们等着来给全城人收尸”
又有人道“早晚都是一死,与其去阵前送死,不如快活他几日”
这提议引来声声附和。
“说得好”
“我们去送死,这些做官的缩在府里好吃好睡”
“都是人,凭什么”
怒火和不平像星火燎原一般在人群中蔓延。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这狗官”
“对,杀狗官”
谢刺史瞠目结舌,如坠冰窟,他虽不如沈使君那般政绩彪炳、才华耀目,可自问在任上兢兢业业、清正廉明,不敢称爱民如子,至少无愧于天地、君主和百姓。
他的民望一直很不错,不成想今日当了一回“狗官”。
周洵将弓弦拉紧,低吼一声“谁敢妄动先问问我等手中刀剑”
他身后的玄甲禁军齐齐将陌刀举高,锃亮的兵刃上有水波般的花纹,映着火光,犹如有鲜血淌过。
他治军严明,将士们不敢有二话,但个个积了一肚子怨气,他们不顾性命来援救灵州,九百多同袍所剩无几,若说委屈,谁有他们委屈
带头哗变的押官面露沉吟之色,他们虽然人多势众,但禁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真的混战起来未必能占得便宜。
可他身后的士兵已经等不及了,纷纷叫嚷“杀大不了一死”
“今日不死明日也要死”
“先把这骗子杀了”
形势已经不可收拾,周洵咬咬牙,便要下令禁军将士动手。
千钧一发之际,他眼角余光瞥见一个身影从门后走出来,却是个身着红衣的女子,莫名有些眼熟。
电光石火之间,他猛然明白过来,忘记了尊卑,转头吼道“进去”
太子妃恍若未闻,仍旧往外走,经过谢刺史身边,迤迤然下了台阶。
这时已有不少人发现了这个年轻女子。
她穿着绣罗襦石榴裙,满头青丝绾作简单的圆髻,发上的金凤钗在火光中闪着光,凤口中衔的真珠串随着她莲步轻移微微颤动。
这女子不过十五六岁,容貌极美,有些人恍惚觉得自己似在哪里见过她,却想不起来。
她身形纤秀,脸色苍白,看着像是绢帛剪出来的美人,仿佛一阵风就会将她刮走。
众人一时怔住,不知道为什么这样一个女子会出现在这种地方。
不等他们回过神来,沈宜秋已经走到两队人马中间,在刀刃和箭镞的丛林中站定。
她扫了一眼众人,沉声道“你们的手要沾上袍泽的血吗”
她的声音像一脉冷泉贯入众人心里,被盛怒冲昏头脑的将士们猛地意识到,他们虽分属两军,却是并肩作战,一起守卫灵州城的同袍。
带头闹事的押官回头看了一眼众人,见有不少人面露犹疑和怯意,不禁恼怒,瞪着沈宜秋道“你是谁凭什么管老子的事”
沈宜秋平静道“先父姓沈,曾任灵州刺史,我亦是当朝太子妃。”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她是沈使君的女儿”
“太子妃怎么会在灵州”
沈宜秋接着道“请诸位放心,我以性命担保,太子殿下不会抛弃灵州百姓,一定会发兵来救。”
她的声音不高,嗓音清而细,与她的人一样,文文弱弱的,但却莫名令人心安。
许多人不觉放低了手中的兵刃和弓弩。
为首的庞四郎有些着慌,嘴唇哆嗦起来,强撑着道“你们傻吗这女人是假的定是狗官找人假扮的说不定是那狗官的小妾”
有人哄笑起来,但还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