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越回到少阳院, 沈宜秋早已将车马、行装准备停当。
两人登上马车, 尉迟越又吩咐黄门将未及批阅的奏疏搬上马车。
沈宜秋道“东宫无人在这里也不好,六娘和十娘既来了,让他们多留几日吧。”
尉迟越知道他是心疼两位良娣舟车劳顿, 又怜他们难得出来玩一趟, 故此寻个借口让他们多留几日罢了,便点点头“你安排便是。”
沈宜秋见他神色恹恹,知道他方才去紫云观, 定然与皇帝不欢而散, 当下便不再说话。
尉迟越靠在车厢壁上,疲惫地阖上眼睛。
天家父子不比寻常父子,但要说没有一点父子情分, 那也是言过其实。
皇帝初登大宝那几年也曾有过数年的励精图治, 尉迟越年幼时仰望父亲,便如望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可他一年年长大,却要看着曾经仰止的高山一点点坍塌, 夷为平地不算, 简直要陷落成个大坑。
即便两世为人, 他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拿起一封奏疏开始阅览。
沈宜秋见惯他争分夺秒、废寝忘食,也不以为怪, 便即拿出一卷诗文集子, 打算趁着路上无事聊以消遣。
谁知还未来得及展开, 手中的书卷便被尉迟越抽了去。
男人看了她一眼,蹙了蹙眉,责怪道“车行颠簸,伤眼睛,还容易头晕。”
沈宜秋抿了抿嘴,忍不住道“那殿下怎么还看”
尉迟越的眼睛仍旧盯着奏书“孤勤于习武,不比你气血两虚。”
沈宜秋叫他的强词夺理气笑了“伤不伤眼与气血有何干系”
尉迟越抬起眼看她,嘴角微微扬起“太子妃莫非是在心疼孤”
沈宜秋佯装没听见,转过脸去看车外的景色。
尉迟越笑着将奏表收起,正色道“孤听你的,为了小丸保重身体。”
沈宜秋又气又好笑“殿下要为了社稷万民保重身体,妾何德何能”
尉迟越长臂一舒,环住她的肩头“太子妃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社稷可不会心疼孤。”
沈宜秋只好告饶“妾知错了,妾不该多嘴。”倒招出他那么多浑话来。
尉迟越最喜欢她这副羞恼又无可奈何的模样,当即将她往怀中一带。
沈宜秋栽进太子怀中,脸颊贴在他胸膛上,顿时羞惭得烧红了脸,车厢中虽只有两人,可织锦车帷之外,便是大队的随从侍卫,这般亲昵着实有失体统。
尉迟越先前在紫云观中与皇帝闹得不欢而散,本来心绪甚是不佳,眼下却松快了不少。
他知沈宜秋素来端重,也不敢过火,更怕她以为自己浮浪轻薄,只在她腮边吻了一下,便拉她卧倒下来,让她枕在自己腿上“睡会儿。”
沈宜秋挣扎了一下,没挣过他,便从善如流地阖上了眼。
不知睡了多久,她恍惚醒来,睁开眼睛,却见尉迟越的裘衣盖在自己身上,他右手轻轻搭在她背上,左手中执了一卷奏书,正全神贯注地阅览。
察觉到她醒了,他立即将手中奏书放下,轻咳了一声道“才走了半程,你再睡会儿。”
沈宜秋知道自己一睡他又要拿起来看,摇摇头“妾睡醒了。”便即坐起身。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不时看看窗外风景,剩下一半路程很快便走完了。
一行人在华灯初上时分抵达长安城。此时坊门早已关闭,高立的坊墙阻挡不住歌管欢笑与声声爆竹。
因皇帝将元旦大朝会改到骊山,除夜的长安城不如昔年那般热闹,可除旧迎新的气氛仍旧笼罩着整座都城。
蓬莱宫北据高岗,从这里南望,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甘露殿飞凤楼,张皇后凭栏而立,往城中望去,只见各个坊曲中的楼观寺庙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万千灯火映亮了夜空,令星月无光,便似天上星河落到了地上。
张皇后伫立良久,对身旁女官道“你听得见罗城传来的爆竹声么”
女官秦婉道“奴婢年迈耳背,不比娘子好耳力。”
张皇后笑道“你我同岁,怎么说得好似七老八十”
说到一半不禁失笑“老了老了,我们都老了。”
秦婉忙道“娘子春秋鼎盛,只有奴婢一人老。”
张皇后笑道“既是同岁,要老也是一起老。”
秦婉道“不然。娘子寿比南山,奴婢福薄命短,同样的岁数,奴婢垂垂老矣,娘子算来还不过是个垂髫的小娘子呢。”
张皇后道“你这张嘴啊”
不禁朗声大笑起来,一旁的宫人内侍都凑趣地笑起来,笑声久久回荡,慢慢止息,如同筵席将散时稀疏的箫管。
张皇后脸上笑意渐隐,怅然道“这会儿该饮屠苏酒了罢”
秦婉知她说的是华清宫的岁除宴,心中恻然,佯装若无其事道“晚来风凉,娘子早些回殿中去吧。”
张皇后笑着摇摇头,自嘲道“老了,真是老了,人也变积粘了。”
一行说,一行下楼,眼前一晕,脚下一个踉跄,秦婉唬了一跳,忙去搀扶她“娘子小心”
张皇后推开她的手“只是绊了下,哪里就要你扶了。”
甘露殿中灯火辉煌,帷幔都换成了喜气热闹的纹样,金瓶中插着红梅,窗户上贴了许多彩帛金纸剪成的花胜。
宫人内侍们生怕皇后孤凄冷清,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卯足了劲将这甘露殿装饰得喜气洋洋。
可强撑出的热闹,非但徒劳无益,反增落寞凄凉。
筵席已经摆好,大大一张食案上摆满了金盘玉碗,海陆珍馐应有尽有,可是用膳者只有一人。
张皇后与秦婉情同姊妹,但毕竟有主仆之分,不能邀她同席。
她抬头看了眼侍立在一旁的宫人内侍,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喜气洋洋的笑容。
秦婉捧起酒壶,往舞凤纹金杯中注了半杯屠苏酒,澄黄酒液入杯,药味随着酒香弥漫开来。
时人有在岁除饮用屠苏酒的习俗,饮时阖家老幼齐聚一堂,按照年齿,自幼及长,一一饮过,求个添福添寿的意头。
张皇后默然片刻,端起酒杯饮了,椒的辛,柏的苦,酒的辣,一起入喉,呛得她忍不住捂着嘴咳嗽起来。
秦婉忙替她拍抚。
张皇后呛咳了一会儿,掖掖眼角的泪花,笑道“想我当年,这样的薄酒能饮几坛子”
话只说了一半便摇头“又提当年勇,果真是老了。”
秦婉想说点什么宽她的心,可口舌仿佛锈住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
皇后执起玉箸,兴致勃勃道“让我尝尝这珑璁餤做得如何。”
她病中本就没什么胃口,吃了一口便觉腻味,勉力吃了半块,又尝了几样,便即投箸。
她笑着对宫人和黄门们道
两人登上马车, 尉迟越又吩咐黄门将未及批阅的奏疏搬上马车。
沈宜秋道“东宫无人在这里也不好,六娘和十娘既来了,让他们多留几日吧。”
尉迟越知道他是心疼两位良娣舟车劳顿, 又怜他们难得出来玩一趟, 故此寻个借口让他们多留几日罢了,便点点头“你安排便是。”
沈宜秋见他神色恹恹,知道他方才去紫云观, 定然与皇帝不欢而散, 当下便不再说话。
尉迟越靠在车厢壁上,疲惫地阖上眼睛。
天家父子不比寻常父子,但要说没有一点父子情分, 那也是言过其实。
皇帝初登大宝那几年也曾有过数年的励精图治, 尉迟越年幼时仰望父亲,便如望着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可他一年年长大,却要看着曾经仰止的高山一点点坍塌, 夷为平地不算, 简直要陷落成个大坑。
即便两世为人, 他也无法做到心如止水。
尉迟越捏了捏眉心,拿起一封奏疏开始阅览。
沈宜秋见惯他争分夺秒、废寝忘食,也不以为怪, 便即拿出一卷诗文集子, 打算趁着路上无事聊以消遣。
谁知还未来得及展开, 手中的书卷便被尉迟越抽了去。
男人看了她一眼,蹙了蹙眉,责怪道“车行颠簸,伤眼睛,还容易头晕。”
沈宜秋抿了抿嘴,忍不住道“那殿下怎么还看”
尉迟越的眼睛仍旧盯着奏书“孤勤于习武,不比你气血两虚。”
沈宜秋叫他的强词夺理气笑了“伤不伤眼与气血有何干系”
尉迟越抬起眼看她,嘴角微微扬起“太子妃莫非是在心疼孤”
沈宜秋佯装没听见,转过脸去看车外的景色。
尉迟越笑着将奏表收起,正色道“孤听你的,为了小丸保重身体。”
沈宜秋又气又好笑“殿下要为了社稷万民保重身体,妾何德何能”
尉迟越长臂一舒,环住她的肩头“太子妃大可不必妄自菲薄,社稷可不会心疼孤。”
沈宜秋只好告饶“妾知错了,妾不该多嘴。”倒招出他那么多浑话来。
尉迟越最喜欢她这副羞恼又无可奈何的模样,当即将她往怀中一带。
沈宜秋栽进太子怀中,脸颊贴在他胸膛上,顿时羞惭得烧红了脸,车厢中虽只有两人,可织锦车帷之外,便是大队的随从侍卫,这般亲昵着实有失体统。
尉迟越先前在紫云观中与皇帝闹得不欢而散,本来心绪甚是不佳,眼下却松快了不少。
他知沈宜秋素来端重,也不敢过火,更怕她以为自己浮浪轻薄,只在她腮边吻了一下,便拉她卧倒下来,让她枕在自己腿上“睡会儿。”
沈宜秋挣扎了一下,没挣过他,便从善如流地阖上了眼。
不知睡了多久,她恍惚醒来,睁开眼睛,却见尉迟越的裘衣盖在自己身上,他右手轻轻搭在她背上,左手中执了一卷奏书,正全神贯注地阅览。
察觉到她醒了,他立即将手中奏书放下,轻咳了一声道“才走了半程,你再睡会儿。”
沈宜秋知道自己一睡他又要拿起来看,摇摇头“妾睡醒了。”便即坐起身。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不时看看窗外风景,剩下一半路程很快便走完了。
一行人在华灯初上时分抵达长安城。此时坊门早已关闭,高立的坊墙阻挡不住歌管欢笑与声声爆竹。
因皇帝将元旦大朝会改到骊山,除夜的长安城不如昔年那般热闹,可除旧迎新的气氛仍旧笼罩着整座都城。
蓬莱宫北据高岗,从这里南望,整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甘露殿飞凤楼,张皇后凭栏而立,往城中望去,只见各个坊曲中的楼观寺庙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万千灯火映亮了夜空,令星月无光,便似天上星河落到了地上。
张皇后伫立良久,对身旁女官道“你听得见罗城传来的爆竹声么”
女官秦婉道“奴婢年迈耳背,不比娘子好耳力。”
张皇后笑道“你我同岁,怎么说得好似七老八十”
说到一半不禁失笑“老了老了,我们都老了。”
秦婉忙道“娘子春秋鼎盛,只有奴婢一人老。”
张皇后笑道“既是同岁,要老也是一起老。”
秦婉道“不然。娘子寿比南山,奴婢福薄命短,同样的岁数,奴婢垂垂老矣,娘子算来还不过是个垂髫的小娘子呢。”
张皇后道“你这张嘴啊”
不禁朗声大笑起来,一旁的宫人内侍都凑趣地笑起来,笑声久久回荡,慢慢止息,如同筵席将散时稀疏的箫管。
张皇后脸上笑意渐隐,怅然道“这会儿该饮屠苏酒了罢”
秦婉知她说的是华清宫的岁除宴,心中恻然,佯装若无其事道“晚来风凉,娘子早些回殿中去吧。”
张皇后笑着摇摇头,自嘲道“老了,真是老了,人也变积粘了。”
一行说,一行下楼,眼前一晕,脚下一个踉跄,秦婉唬了一跳,忙去搀扶她“娘子小心”
张皇后推开她的手“只是绊了下,哪里就要你扶了。”
甘露殿中灯火辉煌,帷幔都换成了喜气热闹的纹样,金瓶中插着红梅,窗户上贴了许多彩帛金纸剪成的花胜。
宫人内侍们生怕皇后孤凄冷清,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卯足了劲将这甘露殿装饰得喜气洋洋。
可强撑出的热闹,非但徒劳无益,反增落寞凄凉。
筵席已经摆好,大大一张食案上摆满了金盘玉碗,海陆珍馐应有尽有,可是用膳者只有一人。
张皇后与秦婉情同姊妹,但毕竟有主仆之分,不能邀她同席。
她抬头看了眼侍立在一旁的宫人内侍,每个人的脸上都堆满喜气洋洋的笑容。
秦婉捧起酒壶,往舞凤纹金杯中注了半杯屠苏酒,澄黄酒液入杯,药味随着酒香弥漫开来。
时人有在岁除饮用屠苏酒的习俗,饮时阖家老幼齐聚一堂,按照年齿,自幼及长,一一饮过,求个添福添寿的意头。
张皇后默然片刻,端起酒杯饮了,椒的辛,柏的苦,酒的辣,一起入喉,呛得她忍不住捂着嘴咳嗽起来。
秦婉忙替她拍抚。
张皇后呛咳了一会儿,掖掖眼角的泪花,笑道“想我当年,这样的薄酒能饮几坛子”
话只说了一半便摇头“又提当年勇,果真是老了。”
秦婉想说点什么宽她的心,可口舌仿佛锈住一般,什么也说不出来。
皇后执起玉箸,兴致勃勃道“让我尝尝这珑璁餤做得如何。”
她病中本就没什么胃口,吃了一口便觉腻味,勉力吃了半块,又尝了几样,便即投箸。
她笑着对宫人和黄门们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