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董卓后来也没亏待他,在随后三天的时间里,就三次给蔡邕升官。最后升为了左中郎将,这也是后人称呼蔡中郎的由来。
    会议开始后,何瑾便一门心思地琢磨着,如何先跟蔡邕套上近乎儿。
    比如,帮蔡邕找个住所,最好离自己家近一些什么的至于董卓跟那些名士宿儒都商议了些什么,他根本都懒得听。
    可堂上的气氛,却似乎越来越热烈起来。
    但董卓却蹙眉不展的样子,看到何瑾也在蹙眉沉思后,便当场开口问道“何二郎,可是有所异议”
    “呃”何瑾当时就傻眼了我异议个毛线啊
    而且,满堂这么多有名望的大儒们不问,偏偏问我这么个毛头小伙子,你让人家心里该怎么想
    我是了解你想借用我这位智囊,来帮你辨别监督这些士人的心思,可也别做得如此明显行不
    “嗯太尉此番同诸位名宿论事,卑职德薄智短,岂敢妄言”当下他便打了个哈哈,想着将董卓糊弄过去。
    可董卓却死活就认定了一样,十分不满地言道“让你说便说”
    “呃在下细细听来,各位宿儒大家所提之事,皆乃老成持重之言。太尉悉心体察、酌情处置即可。”
    何瑾是真不知道刚才在商议何事,但大概听出刚才是这些名士,在向董卓提议着什么。由此,便说了句模棱两可的废话。
    可董卓却误会他的意思了,以为他也没啥异议,便点头道“既然你也这般说了,那这两件事便如此办好了。”
    这话一落,满堂皆惊。
    那些名宿大儒更纷纷忍不住看向何瑾,满脸的不敢置信之前董卓要他们稍待,还以为是在等蔡邕。
    结果,原来在等这么一位少年
    而且,刚才他们轮番上阵,苦口婆心给董卓讲透了道理,董卓就是干笑着不松口。可问过这小子后,立马便答应了
    这一幕,就是让傻子看了,也清楚何瑾在董卓心目中占据何等地位。众大佬震惊过后,看向何瑾的目光,渐渐就不一样了。
    何瑾这时候其实也惊了啥,啥玩意儿攸关汉室江山的政务大事,就这样成决议了
    闹呢
    到底是啥事儿成决议了,你们谁来告诉我一下好伐
    “太尉英明”这个时候蔡邕便站了出来,还眼泪汪汪地看向何瑾道“还有故大将军之子,果然有乃父之风,心念我等这些士人。”
    “此番能够解除党锢、平反冤案,令公卿子弟为郎官补宦官之缺,真乃士林幸事”
    一听是这么两件事,何瑾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说起来,这两件事可一直是士人集团长久的愿望以公卿子弟为郎官补宦官之缺,侍奉于宫内,大大减轻了宦官隔绝内廷的弊端,提升了士人们的地位。
    然而这件事自一六八年,外戚窦武与大名士陈蕃合谋诛除宦官失败后,一下化成了泡影。今年袁绍忽悠何瑾便宜老爹何进,也想着办成此事,却又一次失败了。
    另外重新审理陈蕃、窦武以及党人的案件,给蒙冤的窦武、陈蕃以及被禁锢的党人平反,同样是士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袁绍同样也跟何进提过,但何进那时顾忌宦官的权势,根本没搭理袁绍不知这两件事传到冀州袁绍的耳朵,那家伙会不会痛心地哭晕在厕所
    他上窜下跳折腾那么欢,就是为了办成这两件事,尽揽天下声望。可最后,果子又被董卓给摘了
    不过,只要袁绍不高兴,何瑾就高兴了。
    而且,此事还让自己未来老丈人高兴了何瑾就回头对着蔡邕谦虚和善一笑,便更高兴了。

章节目录

我在三国搞点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千里风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千里风云并收藏我在三国搞点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