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渊军进入北饮郡。
    所过之处,百姓箪食壶浆相随。
    时不时还会有须发皓白的耄耋老者,颤颤巍巍的拄着拐杖拦路,要张楚饮上一碗壮士酒。
    大离人均寿命短。
    能活过花甲之年的老者,已十分少见。
    若能活到十岁的耄耋老者,已经是税不加身、役不加名,见官不拜、面圣不跪的人瑞,逢年过节,该地官府还得倒送上一份儿仪程
    耄耋老者拦路赠酒。
    乃是美谈
    是只有凯旋而归的名将才能享受到民间至高礼遇
    张楚在北疆流的血、流的汗。
    朝廷看不到。
    不等于玄北州的百姓们也看不到。
    事实上。
    北疆大胜的论功行赏圣旨传开后,南四郡都在为张楚叫屈。
    都在为他们的子弟兵叫屈。
    亲不亲,故乡人。
    自家子弟,纵是不甚成器,都是长辈眼中的宝贝。
    更别提潜渊军这支子弟兵还如此的争气,北上后连战连捷,给他们玄北州人报了仇、扬了眉、吐了气
    他们是打心眼里感到与有荣焉
    哪怕是和潜渊军,和北平盟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人。
    提及潜渊军。
    提及张楚的时候。
    都能挑起大拇指,往肩后指一指,倍儿自豪的说上一句“那可是咱玄北州的子弟兵”
    “那可是咱玄北州的楚爷”
    连带着潜渊军的“潜渊二字”由来,以及乌潜渊的生平、张楚和乌潜渊的兄弟之义,都在南四郡传得如火如荼。
    朴实的百姓们,将他们所知道的所有和兄弟之义有关的、好的典故、传闻,都加诸到了张楚和乌潜渊的身上。
    再提及乌潜渊时,也鲜少再有人唾弃他乌氏长房长子的身份。
    大多人都会幽幽的叹上一口气,说上一句多好的后生啊,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家族
    乌潜渊一生,上对得起圣人教化,下对得起北四郡那数百万黎民百姓。
    但直到现在。
    玄北州百姓才知道乌潜渊一生,上不曾负圣人教化,下不曾负他们。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已经死了,但他还活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张楚,做到了
    潜渊军行至太白府外时,迎接子弟兵凯旋的盛况达到了巅峰。
    在张楚前世的那个时空,媒体在形容一件事、一个人火爆的时候,总会用“万人空巷”来形容。
    但张楚以前从未见过真正的万人空巷。
    无论多火爆的事件,多大牌的明星活动,真正吸引,其实只是极小极小的一撮人连一座城市里千分之一的人都不到。
    无论那座城市里,最多的,始终都是为了生计和理想奔波的普通人,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一件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事、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
    这一次。
    张楚终于见到了真正的万人空巷。
    他不知道太白府有多少人。
    但他知道,太白府里八成、九成的人,都来了。
    攒动的人头,就如同洪水一样层层叠叠的包围了太白府的北门和南门。
    他们搭着高台。
    他们踩着板凳。
    他们趴在城墙上。
    他们爬在树梢上。
    远远的望见了潜渊军的影子,敲击声就响得像打雷一样。
    有鼓的敲鼓。
    有锣的打锣。
    有铜盆的敲铜盆。
    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从大佬到武林盟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小楼听风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楼听风云并收藏从大佬到武林盟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