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高下,还是准备南下吞掉已经露出颓势的大宋,亦或是先吞并弱小将西夏打下来
    而燕云之地的官员和民众,随着蔡仍的实力显现,慢慢生出了归属感。
    这其中也包括那些原来并不赞成蔡仍野心的人,他们也开始接受蔡仍成为一方霸主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声音突然出现。
    这个声音就是蔡仍应该登基称帝了。
    蔡仍觉得,自己只获得了燕云十六州外加一个台湾,实力弱小的可怜,没有资格称帝。
    可蔡仍手下的人却不这么看。
    要知道,当年完颜阿骨打手上只有弹丸之地、两万人马,就登基称帝建立丰国。
    而耶律淳只占领燕地七州外加平滦营三州,数万人马而已,也称帝了。
    如今,蔡仍坐拥燕云十六州和宝岛台湾,有精兵三十万,实力比完颜阿骨打和耶律淳称帝时强太多了,为什么不能称帝
    而且,蔡仍的势力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一个小小的侯爵,已经不足以让蔡仍跟手下之人区分开了。
    另外,蔡仍一直不称帝,蔡仍手下的人,也就不能跟着水涨船高。
    这使得不少人都心痒痒。
    关键的关键,蔡仍不称帝,始终都名不正言不顺,像呼延庆他们这些使臣出使大金时,甚至都不知道该怎么介绍他们自己。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管蔡仍愿不愿意,他登基的事,都已经愈演愈烈。
    甚至,都有人开始议论国号了。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又都以中国为通称。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不能当作国号,只要入主中原,其国就算是中国。
    蔡仍势力并没有入主中原,就更不能使用“中国”自称了。
    而既然“中国”不能当作蔡仍势力的国号,那蔡仍势力势必得起一个国号吧总不能一直用燕云来称呼吧
    讨论国号的声音一出现,不论是蔡仍势力的官吏,还是蔡仍势力的民众,都在群策群力。
    有说以蔡仍出生地“吴”为国号。
    有说以蔡仍发迹之地“魏”为国号。
    还有说蔡仍可以不拘泥于从前,自己起一个国号。
    总之,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
    此事议论到了这种程度,可见是众心所向。
    以至于,蔡仍也不得不面对。
    没办法,蔡仍只能将自己手下的一众文武聚集到一起,开门见山的问“现在,都想让我登基称帝,你们怎么看”
    蔡仍话音一落,左企弓就出列道“以侯爷如今之势,称帝是必然,侯爷当顺势而为。”
    萧昂恨恨的看了抢先他一步的左企弓一眼,然后也出列道“侯爷,今时今日,您再不称帝,何以号令天下”
    吴用随后出列,道“名不正则言不顺,侯爷,是您称帝的时候了。”
    接下来,一连站出来了数百人,都在劝蔡仍登基称帝,大有劝进之意。
    不过
    蔡仍并没有受这些人影响。
    蔡仍看向李纲、李光、陈公辅等人,问道“我当称帝吗”
    蔡仍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一小撮人。
    不用看,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些人也知道,看向他们的人,一个个必定目光不善,他们还知道,一旦他们反对蔡仍登基称帝,一定会被这些人孤立起来。
    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些人,都是非常之人,他们其实不怕被别人孤立,也不乏提出不同意见的勇气。
    可身为蔡仍这个势力的绝对高层,蔡仍的肱骨之臣,有些事,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些人是不能睁着眼睛否认的,否则他们可就辜负了一直以来一直信任、重用他们的蔡仍。
    而这种信任和重用,是不可能一直都有的,如果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真是太让蔡仍失望了,一定会有取代他们的人的。
    对此,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些人心知肚明。
    所以,听见蔡仍询问,李纲、李光、陈公辅他们这些人集体沉默了。
    蔡仍见状,道“你们不用有顾及,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很需要有智慧的不同的声音,这样,我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
    蔡仍推心置腹的又道“其实,我并不想现在登基称帝,我想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我想称大都督,你们觉得怎么样”
    见蔡仍说得如此诚恳,李纲、李光、陈公辅等人被蔡仍胸襟折服了,要知道,可不是谁都能禁住登基称帝的诱惑的,进而他们终于有所松动了。
    李纲、李光、陈公辅等人相互看了看。
    最后,李纲叹了口气,然后越众而出,道“如今,以侯爷之势,称大都督,已经不合适了,它会限制侯爷您的发展。称帝是一种选择,还有一种选择是”
    没等李纲将想说的话说出来,闾勍突然从殿外跑进来,说道“侯爷,出大事了”

章节目录

大宋枭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大宋枭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