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
    金军如期向中京进发。
    这天,西北风刮得很猛,一阵紧似一阵地在旷野上尖叫着。
    耶律余睹率领先锋军顶风冒雪,昼夜之间强行军三百多里路。
    黎明时分,耶律余睹他们悄然来到了中京城外的一座山岗上。
    风雪已停下,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宁静的世界。
    耶律余睹的心情很激动,根据情报报告,耶律延禧此时就在中京城内。
    耶律余睹想象着,耶律延禧被俘时,究竟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态
    耶律余睹期待着向耶律延禧报仇雪恨
    辽中京建于一零零七年,即澶渊之盟后的第三年。
    那时候辽国正是繁荣鼎盛时期,财力充足,因此,辽中京是仿照大宋东京汴梁城而建,也是由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城构成皇城住着契丹贵族,内城住着契丹平民,外城则住着汉、奚、渤海、阻卜蒙古草原上的人、女真等族百姓,层次很分明。
    攻城从早晨开始,耶律余睹骑着一匹黑骏马精神抖擞飞驰而进,在他身后是数千余名精锐骑兵,一齐向中京城发起冲锋。
    大金第一名帅完颜斜也,随后率领金军主力赶来,将中京城团团包围住。
    守城的辽军获悉是耶律余睹率军攻城,很快便停止抵抗,开城投降。
    辽国五京之一的辽中京,就这么几乎没费任何劲,就被金人夺取了。
    一入城,耶律余睹就去找耶律延禧,他要将耶律延禧挫骨扬灰以报大仇
    可令耶律余睹暴怒的是,耶律延禧已在半夜时分就带领家眷和亲卫顺着一条暗道逃出城了
    出了雁门关,一直往东北方向走了几十里,右路先锋军也没有碰到辽军。
    这种情况完全出乎岳飞、张宪、杨再兴等人预料。
    要知道,他们这一路可是踩了辽国的十几个讯点,辽国不可能发现不了他们。
    可既然发现他们了,为什么不派兵来阻止呢
    跟岳飞、张宪、杨再兴有相同迷惑的,还有吴玠、王德、卢俊义。
    他们翻过六蕃岭一直深入到灰河边上,都没有碰到一支辽军。
    王德眉头紧锁道“是不是辽军在哪设伏否则,也不能这么久了,还不出兵啊。”
    吴玠将朔州的军事地图拿出来,与王德和卢俊义以及一众参谋反复观看,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他们之前的判断并没有错,除了六蕃岭、陈家谷和灰河以外,他们这一路,根本就无险可守。
    王德尤嫌不稳妥,又亲自去带回来了几十个当地人,然后向他们反复询问。
    结果,结论如故。
    吴玠寻思了一会,道“这只有一种可能了,辽军兵力不足,不能出城迎战。”
    王德和卢俊义也赞成吴玠的判断,不过王德还是忍不住问道“不会有别的可能吗”
    吴玠道“咱们在这吓唬自己没用,小心趟过去,就知道是不是这样了。”
    接下来,吴玠让王德派出三营马军分左中右三路在前面开路,又以剩余的踏白军殿后,小心翼翼的向朔州挺进
    辽人不知道宋军入云了吗
    当然不可能。
    事实上,早在右路军过第三个询点的时候,辽人就已经知道宋军趁火打劫来了,而且,他们还知道,宋军来得不是一路人马,而是两路人马,分别是从雁门关和陈家谷进来的。
    得知宋军出雁门关和陈家谷来攻打西京,辽人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该派使者质问宋军,为什么要背盟,纵兵越界,侵犯辽国的疆土
    有人认为反正辽国也快完了,不如投降宋军,免遭生灵涂炭。
    还有一部分人则认为,宋人趁人之危,不讲道理,卑鄙无耻,该与之决一死战。
    最后西京留守萧察剌,力排众议道“不管选哪条路,都得先战而胜之。”
    萧察剌组织了契丹、渤海、奚、汉四军共两万人,并为之配了四万匹战马、上好的兵甲,然后将之一分为二,由善战之将耶律马哥和耶律佛顶分别统领阻击宋军。
    人生一死浑闲事,裂眦穿胸不汝忘。
    这两句诗说得是一个人大宋第一间客宇文虚中。
    金人第一次入侵东京汴京,宇文虚中殚精竭虑,出谋划策,亲入金营与金酋周旋,最终金军退走。
    可事后,宋国言官却弹劾宇文虚中议和误国,他被贬放青州,又改韶州。
    建炎二年,赵构寻求出使金国的使者,宇文虚中毅然应诏使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宋枭途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任鸟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任鸟飞并收藏大宋枭途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