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久负盛名的先生一起收徒,在自己人看来平平静静,但其实大雍的各大书院都在密切关注着。
    等到舒一池,牧云开和何曦真纷纷返家报喜,其他人的报喜书信也陆续送到家里,各大书院也跟着沸腾了。
    无数本来将信将疑的学子纷纷奔走相告,有自认学识不差的,已经自发去找先生帮忙写推介信了。
    当然,这推介信也不是谁来找都给写的,各大学院中负责书写推介信的大多都是那五位先生中其中一个的弟子,写推介信之前,他们自己已经先给找过来的学子考核过一番,考核过了的,才会写上这一封相当于半只脚迈入最高学府的推介信。
    但无疑这几人的通过考核成功拜师给了后来的学子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钦州,燕都,何府。
    刚回家的何曦真这会已经受到了不亚于众星捧月的待遇。
    何父何母看着站在面前一身青袍丰神俊朗的儿子,连说了数个好字。
    等到下午,得知何家何曦真拜了五位先生为师,过来何府拜访的人已经是不计其数。
    全都是家中也有学子的人家。
    过来拜访的目的一是恭喜,等恭喜过后,话里话外就是拐着弯打听何曦真是怎么通过那五位先生的考核了。
    谁不想自家孩子也跟何曦真一样。
    只要能拜那五位先生为师,就已经算是光宗耀祖了。
    对于这个,何家众人还真的不知道。
    送走了连绵不绝的来客,何家二叔也看向大侄子,“曦真,你堂弟他也去找他先生写推介信去了,自家人也不能说”
    面对一众亲友殷切的目光,何曦真依旧是坚定摇了摇头,“二叔,这是先生们定下的规定,决不能透露这场考核中的细节。侄儿只能跟堂弟说一句,只要品性上佳,先生们的考核其实一点都不苛刻。就像这次,我们这一批一共十个人,只淘汰了一个。”
    何家二叔琢磨着品性上佳这四个字,一时间只觉得太过笼统,但见何曦真一脸我真不能再说了的表情,只好把继续询问的念头给压了下去。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了舒一池和牧云开的家里。
    大雍推崇文人,但能被大雍一众文人雅士所推崇的,也仅有那么寥寥几人。
    现在那么寥寥几人聚在一起还公开表示要收徒了,现在又有了确切的收徒消息,可不就另文人雅士们趋之若鹜了么。
    先生只有五位,大雍的学子们却是多不胜数,谁不想成为五位先生徒弟中的其中一个。
    又送走一波前来讨教通过考核办法的亲戚,舒一池已经暗暗有些后悔亲自回家报喜了。
    牧云开那里同样有这么个想法。
    越州,涿亭郡,钟家村。
    钟家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子,不过作为大雍肥料的率先受益村,之后又有了种植棉花的途径,钟家村的百姓们不说家家已经富裕起来,但也能维持着吃饱穿暖,家中还能留下一些余财。
    有了余财,百姓们自然是想着能够去送自家的孩子去私塾念书。若是有念书的天赋自然是好,保不齐以后参加科举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天赋不好也能识上几个字,总会有用。
    钟家村里,若论谁最有念书的天赋,首推的便是钟老二家的钟启晨。
    钟启晨原名并不钟启晨,而是叫钟二柱。因着在读私塾的时候就被私塾里的先生发现了他念书上天赋,他的私塾先生便给他改了名字,让他试着去考越州书院。
    那一年他十二岁。
    这个年纪考越州书院有些早了,其实就连私塾先生对于钟启晨能不能靠上都觉得玄乎,但钟启晨自己却是一个极有信心的孩子。
    他坚定自己能考上,之后越州书院那一届的录取学子中,还真有他的名字。
    去了越州书院不说,现在更是拿着一封推介信去京城参加陆琴风那几位先生的考核去了。
    自认慧眼识珠的那位私塾先生几乎是翘首企盼的喜信传来。
    别看他今年已经五十有六,但要是那五位先生的其中一个能让他拜师,他也绝对会二话不说直接拜了。
    不过自己学识平平,想想也不可能。
    但若是自己教过的学生能够拜了那五位先生为师,也是一份了不得的荣耀了。
    这一天的钟家村依旧是平静的钟家村。
    钟老二家里还没有分家,现在依旧是一大家人住在一个有些破旧但打理地很干净的院子里。
    现在正好是种植棉花的时候,天色一亮,钟老二就带着大儿子,大儿媳去了田里看种下去的棉籽的出苗情况,留下妻子李氏和小女儿钟小荷在家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家里唯一的小孩子钟苗苗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直到一匹快马惊扰了钟家村的宁静。
    村里人家差不多都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村子里,没有多少寄信的地方,是以在看到骑着马的那人穿着一身后背绣了四个大字的衣服,也只是觉得这在衣服上绣那么大的字,生怕别人看不见似的。
    刘大娘刚刚这么念叨完,就见那人一扯缰绳,直接在她面前停下,随后又下了马。
    她手里正在剥的豆子咕噜噜滚到脚底下,眼睁睁看着那个年轻人到她面前停下。
    “这位大娘,敢问钟老二家怎么走,对了,他有个儿子叫钟启晨。”
    刘大娘这才回过神,小心问道“年轻人问这个作甚”
    年轻人好脾气地回“钟启晨给他父亲寄了信和一个包裹,我便是来送信和包裹的。”他说着又指了指挂在马背上的那个大包裹。
    刘大娘这才信了,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我听钟老二说他儿子去尚京了,这信难不成就是从尚京城寄过来的”
    “没错,寄信地址确实是尚京城。”
    刘大娘念了声乖乖,“我知道钟老二家,我带你过去。”
    对方忙道了声谢。
    往钟老二家走的路上,陆陆续续已经有下工的村民,见着刘大娘领着一位牵着高头大马的年轻人过来,好奇问了声。
    “这年轻人是来给启晨那孩子送信的,从京城送过来的,我正领他去钟老二家。”
    其中一个人回道“我方才看见钟老二跟他大儿子大儿媳还在田里呢,不过李婶和小荷那丫头应该在家里。”
    “那就行,可不能让人那么大老远跑过来又扑了个空。”
    跟在后头的年轻人闻言倒是想反驳上一句,他只不过是从镇子上的大雍快运里收到信件,又被派到这里来送信送东西的。
    不过见着周围兴致正好的大爷大娘,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
    这边刘大娘还没带着人走到钟老二家里,另一边村子里差不多已经传遍了,他们村里第一个靠上越州书院前段日子更是去了京都的钟启晨往家里寄信寄东西来了。
    有些家里不忙的,当即借着串门子的借口也跟了过来。
    那可是从京都寄过来的,他们这些人别说京都了,连恒都都没去过。
    从京都寄来的肯定是好东西,眼馋一下还是可以的。
    这边刘大娘刚敲响了钟老二家的院子,后头串门子的就跟上了。
    李氏刚刚从厨房里出来,连手上的水都没来得及擦。
    “来了来了,”说着小跑着开了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軒十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軒十一并收藏皇后她总沉迷于事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