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一想, 倒也是。

    虽说被贬到那千里之外的穷苦地方不是好事, 但如果能摆脱郡主这个媳妇那也真是大幸。

    “儿啊, 若不然我物色两个能干的丫头陪你一道去边城”

    她倒是想让儿子在那边寻一房正经的妻子, 可是那种边远地方,能有什么好姑娘

    在京城这边找吧,那门当户对的姑娘们又不傻, 怎么可能乐意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吃苦受罪所以只能先挑出两个丫头来,她身边那几个谁合适来着

    “儿子自有主意,定会找到一位能干的媳妇, 母亲就不用多操心了。”

    这连玉鸾都还没摆脱呢,崔氏倒是想得远,吓得宋城赶紧推辞。

    “老夫人,老夫人, 不好了, 郡主府来人了说是要大公子立写合离书”

    母子俩正说着话,外头就来了慌慌张张报信的。

    崔氏同宋城对视一眼。

    果然不愧是玉鸾郡主

    郡主府里来的是大管家, 郡主都没出面。

    玉鸾郡主听到宋城被贬的消息时, 正好在过目一些礼品。

    想到这些东西都是送去宋宅的, 她一个堂堂郡主, 还得讨好那没什么品级的老妇人, 她就觉得憋屈得很一听到宋城被贬, 玉鸾就愣住了。

    “被贬到哪儿”

    “回郡主,是安海城。”

    “安海城在哪里”

    “安海城就在大概是往东走,一直走海那边吧”

    “离京城有多远的路”

    “听说, 要走好几个月呢”

    玉鸾脸上神色变幻,一巴掌把面前的礼品给掀了。呼地就站了起来。

    “哈”

    “我还当他宋守之有多大的能耐,一会儿弄个这,一会儿弄个那的。原来也有会翻车的一天啊”

    哼还敢瞧不上她看这回倒霉,就算是跪下来求她,也是没用的了

    得意一阵的玉鸾,忽然就想起,虽说她跟宋城是分居着的,但在世人眼里,她还是宋城之妻啊

    这要是出个门,碰上那些同宗的小姐妹兄弟的,人家看她,就是个没品级的守门小吏之妻

    这怎么行

    必须得把宋城甩开

    玉鸾都没想够一盏茶的工夫,直接就命大管家上宋家索要合离书来了。

    大管家是玉鸾从王府里带过来的,自打玉鸾闹出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来之后,恪王就下令,只要郡主有个什么风吹草动的,就要赶紧报给恪王府这边。

    大管家自然是连忙差人送信给恪王府,恪王想了想,觉得这宋家大郎也的确不是个安分的,太能折腾,恶了圣上,这辈子怕是不能回京城,而自家女儿又不是个省油的灯,绝对不可能老实守活寡的,而且又有自己的郡主府,他也不可能天天过去管着,那岂不是要无法无天,到时候再闹出私生子的乱子来,再找谁来顶锅

    倒不如跟宋城合离了,再找一个家世好点的合玉鸾心意的。

    于是便挥挥手,表示默认了。

    大管家这不是就趾高气扬地上宋家来了。

    上回二管家带着人来“请”宋城回郡主府,结果文的不行来武的,武的没成不说还招来了一顿罚,这个仇他可都记着呢,因此横眉竖目,下巴朝天,一脸老子就是大爷的模样。

    “郡马爷如今要去看城门,与郡主聚少离多,这辈子怕是都回不来京城了,我们郡主好心,怕郡马爷在那边寂寞,因此乐意与郡马爷合离,好让郡马爷在那边再娶一位美娇娘至于说小公子,郡马爷就不用管了,我们郡主自然会将小公子好生养大的。郡马爷,这合离书咱们都拟好了,您就签个名就成”

    所以说这郡马爷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早要是跟郡主和和气气的,也不至于为这么点小事就闹得要发配边城不是

    现在么,后悔也晚了。

    宋城淡定地拿过那一式两份的合离书来,见着上头倒也没过分之处,中规中矩的一份制式合离书,一别两宽,各生喜欢。两份合离书上,都已经有郡主签好的名儿。

    于是拿起来在上头工工整整地签下了大名儿。

    其实他在古代生活了那么多年,书法也练得相当可以,草书行草都不错,不过这可是关系到他后半辈子的幸福的大事,自然马虎出错不得,于是签得极其认真。

    大管家还担心宋城如今落魄,会推托一番呢,没想到这位倒是干脆利索,废话也不多说一句的,再看这位前郡马爷,虽然马上就要被贬出京,也还是气定神闲,不改俊朗风采倒是在心里叹了口气,可惜了这要是个识时务的,未必不是郡主的良配。

    郡主府一干人可以说是气势汹汹而来,又趾高气扬地离开。

    终于又恢复单身了

    宋城居然有一种千斤担子被卸下的轻松解脱感。

    现在他只要努力奋斗,争取到娶公主的机会就好了

    宋城离开京城的那日,本来是悄眯眯走的,也就是自家人给他送到京城十八里铺,略坐了坐,喝了杯水酒就准备动身。

    却没想到碰上了好一拨来送行的。

    首先就是工部的几位同僚。同是技术宅男,不大关心政治内斗的,这几位都觉得宋城这完全是无妄之灾,所以相约一起来送行,不光勉励安慰几句,还都送上程仪。

    就连工部侍郎孔大人,虽然不能亲自过来,也还是托同僚送了一份程仪。

    “宋兄不必气馁,以你的能耐,早晚还有回京的一天,到时咱们还是同僚。”

    “是啊,听说那边风物跟京城这边大不一样,说不准去了那儿还能增广见闻呢”

    与这些同僚们一一作别,宋城坐上马车,才走了不到半里地,从旁边上又来个拦路的。

    却是个宫里的小内侍。

    “宋大人,这是我们殿下的一点心意。”

    十皇子也是有点过意不去。

    若不是他想显摆,也没有宋大人这个祸事。

    宋城没客气,收下了这份程仪。

    这份程仪里头有五两金子,一本范公文集。

    这范公本是前朝名臣,几番大起大落,终成一代贤相。

    貌似他的经历十分励志,当今不少文人若是被贬,就喜读范公文集,权当心灵鸡汤。

    晓行夜宿,到了驿馆,宋城仍然把那本文集炮制一番,可不就露出了原歌传来的讯息

    这次贬官去守安海城的大门,还真是原歌在里头运作的成果。

    宋城这一贬官,不光是跟郡主离了婚,连一直扒着他家的二房三房都搬离了。

    这一手还真是干脆利落。

    宋城一到安海城,压根没摸到城门,就被宁县令给请走了。

    五公主先前出的法子,晒盐法的确是神仙一样的好法子,比煮盐法要省事省力得多了。

    一下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产量,只是中间还有不少小细节要完善。

    宁家虽然是太后娘家,有钱有人,但有这方面天份的却是奇缺。

    如今天上掉下个宋守之,那可不是瞌睡来了枕头

    宋城不光给解决了一些技术上的小瑕疵,还有将那海盐提纯,去掉杂质和苦涩的好办法。

    没过一月,见海滩上贝壳堆成灾,又教会了当地渔民用贝壳烧制石灰的法子。

    三月后,安海城县令献上新式晒盐法,可节约制盐成本八成以上,登时轰动朝野。

    毕竟,盐业一向由官府控制,关乎千家万户,绝不是普通买卖。

    这种新式晒盐法一出,只要是沿海,但凡有滩地的,都能取海水晒盐,不用伐木,不用力工,实在是利国利民的良法。

    朝廷这边还在斟酌着要给安海县令什么嘉奖呢,八月台风来袭,周边数县损失惨重,平民百姓死伤成百上千,只有安海城因新修了海堤,又加固了城内民房,受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立此大功,安海县令升任知府。

    而守门小官宋城,也因为出力不少升了职,成了知府衙门里的幕僚。

    到了这会儿,朝中精明的才算回过味来。

    敢情贬官只是借口,是太后娘家宁家看中了宋城那个奇思妙想层出不穷的脑袋啊

    不过即使宋城不再守门了,地位也有所上升,在一些人眼里看起来,那也还是远远比不上在京城当个小书吏的。

    比如说玉鸾郡主,在半个月前,就已经改嫁,是梁国公府的嫡幼子。

    虽说那位是个死了媳妇的鳏夫,膝下还有一儿一女,但玉鸾郡主不也带了个儿子吗

    玉鸾郡主倒也狠,不单自己嫁了过去,把儿子也改姓了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快穿之软饭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洛缃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缃月并收藏快穿之软饭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