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忠与有荣焉地笑答, “三夫人说得是,先前我从这边坐船出海的时候, 也是吓了一跳。不过走时这边的店铺还没这么多, 才三个月不到, 这又新开了不少铺子呢”
他们正说着话, 郑氏就发现街上许多人的目光都朝着一个方向看过去。
她好奇地也朝热闹处张望。
却见原来众人看的是一辆马车。
马车本来没啥可稀奇的,但这辆马车却是样式与郑氏常见的有很大不同, 两排的小轮子上头驼着个格外宽大的车厢,仿佛会动的房子一般, 前头拉车的是两匹高头大马,看着就特别的神气,众多的目光集中在它们身上, 反而更高高地昂起了头
这是个什么新鲜物儿
郑氏还没琢磨明白呢, 就见那辆古怪马车朝自己这边行驶过来,就慌忙让道。
谁知那马车在离她还有几步远的地方, 就停下了。
马车前坐着的赶车人就从上头轻轻巧巧地跳了下来, 一揭头上的斗笠,笑嘻嘻地叫了一声。
“母亲”
郑氏瞪大眼一瞧, 居然真的是宋福
算算到如今,已经有近一年未见, 宋福这小子的个头又猛蹿了一截,郑氏在女子里已经算是个高的了,可现下却比宋福低了两头。
不光是个头,宋福的模样也有很大的变化, 脸庞比分别时黑了一点,瘦了一点,俊美还是俊美的,但那个头,那精壮的身板,穿着寻常的短褐布衣也是个俊小伙
是半分的女子气都没有的
郑氏惊喜地看着宋城,那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之前她还担惊受怕,生怕现在的宋城过得不好,可看到这个情形,她这一颗心,就彻底地放下了
“母亲见到了儿子,不是该高兴吗”
宋城对于这种来自生身长辈的疼爱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不耽误他体贴地立马拿出了帕子给郑氏递上。
这个世界的人表达感情都很含蓄,如果在现代母子大半年才见面,那肯定要来个表达亲近的拥抱,这世界也就只能通过把对方的衣食住行来安排好体现了。
郑氏接过帕子擦了眼泪,被儿子引着上了那个怪模怪样的马车厢内,而且还是顶着一众看稀奇的目光进去的。
她这一进去,就发现果然车厢里大有玄机。
从前她坐的那些马车吧,再讲究的也还是空间逼庂,而这个车厢,居然真的跟一间屋子似的,一水光亮的木质地板,有卧榻,有花窗,窗边还摆着方桌和两张精致的椅子。
桌上甚至还摆着个花瓶里头插着一束不知名的花,散发着幽幽香气。
然而这些都没让郑氏吃惊,让郑氏愣了下的,是站在椅子边上,冲着郑氏含笑行晚辈礼的少年
这少年身形修长,眉眼好看,笑起来十分和气,可郑氏就是没来由地感觉到无形中的压力还有几分熟悉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么一个人。
“宋家婶婶”
声音是未变声的清亮好听,也给郑氏一种熟悉感。
“这,这位是”
郑氏走进车厢的时候,宋城也跟着进来了,郑氏回头看向宋城。
宋城笑着给二人介绍,“母亲,这位就是小宁王殿下。”
郑氏大吃一惊,就要上前行礼。
“啊臣臣妇见过殿下”
宋城赶紧把郑氏给扶起来,只听那位小宁王笑嘻嘻地,“婶娘不必多礼,孤与小宋情同兄弟,您是长辈,怎么能当您的礼快快请坐今日我知道婶娘即将抵达,所以就硬是跟着宋兄弟一直来接您了,您这一路可还顺利”
郑氏是怎么也想不到,在京城被传得成了罗刹鬼的小宁王,居然会是这样一个俊秀可亲的少年,虽然英气勃勃,带着上位者的威势,可面容稚嫩,孩子气未褪而且细一瞧,还没她儿子个头高呢
先前那些乱七八糟的担心,似乎也就自然而然地散去了。
小宁王问候了几句,郑氏一一作答,说话的时候,车子缓缓启动。
郑氏瞧着窗外的景物向后退去,而桌上平平稳稳,那个细颈花瓶子都没有半分的摇晃
她坐过的马车可是不少了,但如这般稳当的还是头一回见
小宁王唇角含笑,眼神和气,看了宋城一眼,“这个马车,还是小宋想出来的法子改装的,婶娘是不是也觉得很稳当”
郑氏也是笑着应和。
心里却是迷糊不已。
之前宋城告诉过她,他想起了前生的经历,前生他是一个大商人。
她一直就没细问过,那大商人究竟是做什么生意的,如今看来,难道是开车马行的不成
这辆奇特的马车一直开到一处宅院内。
看到这宅院虽不大却也十分讲究,郑氏也不觉得奇怪了。
当初儿子说要用嫁妆去投靠小宁王,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
在这边,虽然边远了点,冷了点,可儿子能堂堂正正地换回男儿装扮,母子俩在大街上都能随意地说话,不用怕被认出来,就有性命之忧,欺君之罪了。
给郑氏安排的卧房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暖和又洁净,一应铺陈都是新的,还熏着郑氏喜欢的香郑氏本来到这边来是做好了要陪着儿子吃苦的准备的,这会儿算是意外之喜了,还有几分暖心的熨贴。
等到房中只余下母子二人时,郑氏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宋城这大半年的经历。
“小宁王是个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见我又送钱的又效力的,就给了我几件差事,见儿子办得好,可不就跟儿子一见如故,称兄道弟了”
“哦,您说宁王妃的身份放心吧,现在对外头宣扬的是宁王妃身子骨不好,得在温泉庄子上静养如果需要的话,宁王妃说没就没了,只不过为防止京城那边再送个王妃过来惹麻烦,所以那个虚名头的王妃还活地温泉庄子上”
“您担心肖六娘得宠以后,会在小宁王身边吹枕头风”
宋城哈哈一笑,“母亲不用担心,当初我们三个人身边都是有皇宫里派来的女官耳提面命,一定要忠君之事,心向朝廷可以说,都是明面上的探子,小宁王心里清楚得很呢自然不会去理会她们,她们在王府里都见不到宁王,上哪儿吹枕头风去”
至于郑氏担心的,比如肖六娘生下宁王府的子嗣地位水涨船高什么的,那就更没影儿了。
其实只要宋城将小宁王是女子身份,而且他们已经情投意合结为夫妻的真相告诉郑氏,郑氏自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担心了。
但小宁王的身份关系太大了,在朝廷势力和宁王实力对比还是有差距的情况下,宋城不想冒这个风险。
郑氏听了这一番话,心里最后的疑虑也都放下。
“福儿,先前那个新奇的马车是你造的你上一辈子,难道开得是车马行吗怎么还会这个”
车马行
宋城不禁莞尔,“母亲,如今我的身份是宁王的义弟,起了新名字叫宋城,母亲以后叫我宋城或者城儿都好我上辈子虽然没开车马行,但做的买卖么,跟杂货铺子有点像,就是什么都有,所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手艺都知道一点儿。”
郑氏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哦,那就是南北货行吧”
怪不得会的这么多,原本她还想着宋城就算是带着大笔的银子投靠小宁王,自身却一无名气,二无功名,这些年也没正经学过诗书经义,就算会几下拳脚,也还比不上个正经拳师,怕是也不能得什么重用,却没想到靠着这些杂学,还能入得宁王青眼
是了,小宁王看着才十七八岁,还是少年心性,喜欢这些花巧东西也不奇怪。
“福儿,哦不,是城儿,这个名字倒更像是小郎君的,以后就这么叫如今看到你能有出头的一日,我真是”
郑氏说着突然又想起,“城儿,这都快一年了,你就没在这边寻个姑娘”
宋城的目光连闪,迅速游移,“哈哈哈,母亲说笑了,我才在殿下帐下做事不到一年,还没立什么功劳呢,哪里就好琢磨个人的小事等将来事业有成再提不迟,反正我也才十七岁啊。”
郑氏略有点失望,却也没多说。
心想等她到了宁城,自然可以替儿子相看操持。
话说这儿子吧,就是不让父母省心,不让谈情说爱的时候吧,非得谈,这让谈情说爱了,反而又要搞事业了这年头当娘的可真难
郑氏是坐着那个奇特又合适的马车到的宁城。
一路上,是一点罪都没遭过,样样都有人安排得妥妥当当。
等到了宁城,那古朴高大的城墙和箭楼很是让郑氏稀奇了一番。
郑氏心下暗想,到底不过是边陲小城,跟京城是没法比的,而且这城墙一看,就是经历长年征战的。
等进了宁城,郑氏暗中观察,发现城内街道平直齐整,干干净净,不管是民居,还是铺子,都是规规整整的,街上行人穿着,着实不比京城居民差,且大都身材高大,笑容爽朗,街头巷尾都看不到一个叫花子。
宋城把郑氏安排在城内的一处小宅子里头。
这宅子是两进的院子,小而齐全,宋城之前陪嫁过来的人手基本都安顿这里,为了迎接郑氏,早就将里外打扫一新,插花焚香。
郑氏住在正堂
他们正说着话, 郑氏就发现街上许多人的目光都朝着一个方向看过去。
她好奇地也朝热闹处张望。
却见原来众人看的是一辆马车。
马车本来没啥可稀奇的,但这辆马车却是样式与郑氏常见的有很大不同, 两排的小轮子上头驼着个格外宽大的车厢,仿佛会动的房子一般, 前头拉车的是两匹高头大马,看着就特别的神气,众多的目光集中在它们身上, 反而更高高地昂起了头
这是个什么新鲜物儿
郑氏还没琢磨明白呢, 就见那辆古怪马车朝自己这边行驶过来,就慌忙让道。
谁知那马车在离她还有几步远的地方, 就停下了。
马车前坐着的赶车人就从上头轻轻巧巧地跳了下来, 一揭头上的斗笠,笑嘻嘻地叫了一声。
“母亲”
郑氏瞪大眼一瞧, 居然真的是宋福
算算到如今,已经有近一年未见, 宋福这小子的个头又猛蹿了一截,郑氏在女子里已经算是个高的了,可现下却比宋福低了两头。
不光是个头,宋福的模样也有很大的变化, 脸庞比分别时黑了一点,瘦了一点,俊美还是俊美的,但那个头,那精壮的身板,穿着寻常的短褐布衣也是个俊小伙
是半分的女子气都没有的
郑氏惊喜地看着宋城,那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之前她还担惊受怕,生怕现在的宋城过得不好,可看到这个情形,她这一颗心,就彻底地放下了
“母亲见到了儿子,不是该高兴吗”
宋城对于这种来自生身长辈的疼爱还是比较陌生的,不过不耽误他体贴地立马拿出了帕子给郑氏递上。
这个世界的人表达感情都很含蓄,如果在现代母子大半年才见面,那肯定要来个表达亲近的拥抱,这世界也就只能通过把对方的衣食住行来安排好体现了。
郑氏接过帕子擦了眼泪,被儿子引着上了那个怪模怪样的马车厢内,而且还是顶着一众看稀奇的目光进去的。
她这一进去,就发现果然车厢里大有玄机。
从前她坐的那些马车吧,再讲究的也还是空间逼庂,而这个车厢,居然真的跟一间屋子似的,一水光亮的木质地板,有卧榻,有花窗,窗边还摆着方桌和两张精致的椅子。
桌上甚至还摆着个花瓶里头插着一束不知名的花,散发着幽幽香气。
然而这些都没让郑氏吃惊,让郑氏愣了下的,是站在椅子边上,冲着郑氏含笑行晚辈礼的少年
这少年身形修长,眉眼好看,笑起来十分和气,可郑氏就是没来由地感觉到无形中的压力还有几分熟悉感,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这么一个人。
“宋家婶婶”
声音是未变声的清亮好听,也给郑氏一种熟悉感。
“这,这位是”
郑氏走进车厢的时候,宋城也跟着进来了,郑氏回头看向宋城。
宋城笑着给二人介绍,“母亲,这位就是小宁王殿下。”
郑氏大吃一惊,就要上前行礼。
“啊臣臣妇见过殿下”
宋城赶紧把郑氏给扶起来,只听那位小宁王笑嘻嘻地,“婶娘不必多礼,孤与小宋情同兄弟,您是长辈,怎么能当您的礼快快请坐今日我知道婶娘即将抵达,所以就硬是跟着宋兄弟一直来接您了,您这一路可还顺利”
郑氏是怎么也想不到,在京城被传得成了罗刹鬼的小宁王,居然会是这样一个俊秀可亲的少年,虽然英气勃勃,带着上位者的威势,可面容稚嫩,孩子气未褪而且细一瞧,还没她儿子个头高呢
先前那些乱七八糟的担心,似乎也就自然而然地散去了。
小宁王问候了几句,郑氏一一作答,说话的时候,车子缓缓启动。
郑氏瞧着窗外的景物向后退去,而桌上平平稳稳,那个细颈花瓶子都没有半分的摇晃
她坐过的马车可是不少了,但如这般稳当的还是头一回见
小宁王唇角含笑,眼神和气,看了宋城一眼,“这个马车,还是小宋想出来的法子改装的,婶娘是不是也觉得很稳当”
郑氏也是笑着应和。
心里却是迷糊不已。
之前宋城告诉过她,他想起了前生的经历,前生他是一个大商人。
她一直就没细问过,那大商人究竟是做什么生意的,如今看来,难道是开车马行的不成
这辆奇特的马车一直开到一处宅院内。
看到这宅院虽不大却也十分讲究,郑氏也不觉得奇怪了。
当初儿子说要用嫁妆去投靠小宁王,看来这步棋是走对了。
在这边,虽然边远了点,冷了点,可儿子能堂堂正正地换回男儿装扮,母子俩在大街上都能随意地说话,不用怕被认出来,就有性命之忧,欺君之罪了。
给郑氏安排的卧房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暖和又洁净,一应铺陈都是新的,还熏着郑氏喜欢的香郑氏本来到这边来是做好了要陪着儿子吃苦的准备的,这会儿算是意外之喜了,还有几分暖心的熨贴。
等到房中只余下母子二人时,郑氏就迫不及待地问起了宋城这大半年的经历。
“小宁王是个爱惜人才,求贤若渴的,见我又送钱的又效力的,就给了我几件差事,见儿子办得好,可不就跟儿子一见如故,称兄道弟了”
“哦,您说宁王妃的身份放心吧,现在对外头宣扬的是宁王妃身子骨不好,得在温泉庄子上静养如果需要的话,宁王妃说没就没了,只不过为防止京城那边再送个王妃过来惹麻烦,所以那个虚名头的王妃还活地温泉庄子上”
“您担心肖六娘得宠以后,会在小宁王身边吹枕头风”
宋城哈哈一笑,“母亲不用担心,当初我们三个人身边都是有皇宫里派来的女官耳提面命,一定要忠君之事,心向朝廷可以说,都是明面上的探子,小宁王心里清楚得很呢自然不会去理会她们,她们在王府里都见不到宁王,上哪儿吹枕头风去”
至于郑氏担心的,比如肖六娘生下宁王府的子嗣地位水涨船高什么的,那就更没影儿了。
其实只要宋城将小宁王是女子身份,而且他们已经情投意合结为夫妻的真相告诉郑氏,郑氏自然就不会有这么多的担心了。
但小宁王的身份关系太大了,在朝廷势力和宁王实力对比还是有差距的情况下,宋城不想冒这个风险。
郑氏听了这一番话,心里最后的疑虑也都放下。
“福儿,先前那个新奇的马车是你造的你上一辈子,难道开得是车马行吗怎么还会这个”
车马行
宋城不禁莞尔,“母亲,如今我的身份是宁王的义弟,起了新名字叫宋城,母亲以后叫我宋城或者城儿都好我上辈子虽然没开车马行,但做的买卖么,跟杂货铺子有点像,就是什么都有,所以各种稀奇古怪的手艺都知道一点儿。”
郑氏半懂不懂地点了点头,“哦,那就是南北货行吧”
怪不得会的这么多,原本她还想着宋城就算是带着大笔的银子投靠小宁王,自身却一无名气,二无功名,这些年也没正经学过诗书经义,就算会几下拳脚,也还比不上个正经拳师,怕是也不能得什么重用,却没想到靠着这些杂学,还能入得宁王青眼
是了,小宁王看着才十七八岁,还是少年心性,喜欢这些花巧东西也不奇怪。
“福儿,哦不,是城儿,这个名字倒更像是小郎君的,以后就这么叫如今看到你能有出头的一日,我真是”
郑氏说着突然又想起,“城儿,这都快一年了,你就没在这边寻个姑娘”
宋城的目光连闪,迅速游移,“哈哈哈,母亲说笑了,我才在殿下帐下做事不到一年,还没立什么功劳呢,哪里就好琢磨个人的小事等将来事业有成再提不迟,反正我也才十七岁啊。”
郑氏略有点失望,却也没多说。
心想等她到了宁城,自然可以替儿子相看操持。
话说这儿子吧,就是不让父母省心,不让谈情说爱的时候吧,非得谈,这让谈情说爱了,反而又要搞事业了这年头当娘的可真难
郑氏是坐着那个奇特又合适的马车到的宁城。
一路上,是一点罪都没遭过,样样都有人安排得妥妥当当。
等到了宁城,那古朴高大的城墙和箭楼很是让郑氏稀奇了一番。
郑氏心下暗想,到底不过是边陲小城,跟京城是没法比的,而且这城墙一看,就是经历长年征战的。
等进了宁城,郑氏暗中观察,发现城内街道平直齐整,干干净净,不管是民居,还是铺子,都是规规整整的,街上行人穿着,着实不比京城居民差,且大都身材高大,笑容爽朗,街头巷尾都看不到一个叫花子。
宋城把郑氏安排在城内的一处小宅子里头。
这宅子是两进的院子,小而齐全,宋城之前陪嫁过来的人手基本都安顿这里,为了迎接郑氏,早就将里外打扫一新,插花焚香。
郑氏住在正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