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拙端着一拖盆蟹壳倒进了锅里,一直等锅里的蟹壳跟油齐平才住手。
    锅里的油温确实不高,徐拙站在灶台前等了好一会儿,才看到有细密的小气泡顺着蟹壳边沿冒出。
    闲着没事,老爷子给徐拙讲了一下油温的分类,省得这孩子在不懂装懂闹出笑话。
    在中式厨房中,很少用多少度来表达油的温度,对于油温,厨师们更习惯用几成热这个度量单位。
    根据热油温度的划分,每成热约为25度左右。
    厨师们习惯性把按照油的温度,把油锅分为四个等级温油,温热油,热油及烈油。
    温油,也称为三四成热。油温在100度左右,此时油面泛起白泡,无声响和青烟。
    温热油,也称为五六成热,油温在150度左右,此时油面向四周翻动,略有青烟升起,这种油温最适合煎,软炸等。
    热油,也称为七八成热,油温在200度左右,此时油面的翻动转向平静,青烟四起并向上冲,这种油可适用于炸、烹、炒、氽等烹调方法。
    烈油,也称为九到十成热,油温在257度左右,即将到燃点,仅适用于爆菜。
    而用手测试油温,也有技巧的。
    手掌放在离油表面58厘米处,如果没有温热感,油温则大约为,也就是四成热。
    如果掌心温热但不觉得烫得慌,温度则大约为,也就是五六成热。
    如果有烫手的感觉,油温可能已经就超过180了,这就是七八成热。
    当然了,每个人的具体体感不一样。
    有的人稍微感觉到热就觉得烫得受不了,所以具体几成热需要自己去慢慢摸索适应,根据自己的体感来理解。
    不想用手试油温也没关系,买个厨房温度计就行了。
    用的时候往油锅里一放,温度的数值立马就显示出来,比用手比划着测试准确得多。
    老爷子说完,就去背着手,看薛明亮炒菜去了。
    徐拙把手放在油锅上面,感受着温度。
    不过锅里的油温太低,他感受半天也没什么感觉,反而闻到油锅的里蟹味越来越浓。
    这才仅仅是蟹壳而已,味道居然就能轻易闻到。
    等会儿做秃黄油,不知道味道会有多浓烈。
    想想真是馋人啊。
    不过徐老板很好奇,假如费这么大的劲做出来的秃黄油不如人家于培庸做的,老爷子会不会一怒之下把这锅秃黄油给扔掉
    毕竟他付出这么多,就是为了把于培庸比下去。
    要是这么大阵仗结果比不下去
    多少有点尴尬。
    徐拙微微叹了口气,有点可惜那坛子三十年多年的花雕老酒。
    虽然现在市面上很多号称三十年或者五十年的花雕老酒,但是真正这个年份的,现在真不多见。
    当年那条黄酒潜规则两年变十年的新闻,揭开了黄酒造假的遮羞布,让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些年份黄酒的真面目。
    所以要是老爷子从市面上买一坛三十年的花雕酒,徐拙真不心疼。
    但是自己珍藏三十年的花雕用在熬秃黄油上面,徐老板总觉得有些心痛。
    做好的话还算可以,但是一旦失手,不仅两千只大闸蟹的蟹膏蟹黄被糟蹋,这一坛三十年的花雕也被浪费了。
    十五分钟后,徐拙把火稍稍开大一点,把蟹壳中的最后一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美食从和面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糖醋虾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糖醋虾仁并收藏美食从和面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