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孟河之后,唐昭心里就稳了, 连回去平易庵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明达就站在庵门旁的竹林下等着唐昭, 见她回来时脚步轻快, 便知她如愿等到了人。于是主动迎了上去, 笑问道“怎样,让你等到了谁”
    唐昭唇角一弯,露出个笑来, 拉着明达的手便往庵堂里走“走,咱们进去说。”
    明达自然随她,一直到两人进了庵堂厢房, 唐昭这才开口道“我方才在山上遇见了孟河。”
    孟河是国子博士,在文人之中颇有名望, 但在朝中却实在称不上什么人物。明达闻言还是想了想,才想起孟河是什么人,一时有些怔忪“怎会是他”
    说起孟河,如今也是快古稀之年的人了。当年太祖还在时, 孟河一心治学并没有出仕,包括延平一朝他也没有为官。还是后来先帝登位, 因着得位不正想要经营个好名声, 于是加倍善待文人, 孟河才随着那股风潮出仕做官, 却也是在国子监混了小半辈子。
    要说延平帝与孟河的渊源,明达实在不知,也是因为他并未在延平一朝为官, 明达更想不到这样一个人竟也是延平帝的拥趸。
    唐昭自然看出明达因此事情绪不佳,她捏了捏明达的手“殿下不必如此忧虑,如孟河这样的人,约莫也只是个例。更何况他既被推出来见我,想来也是被人当了半个弃子的。”
    孟河来见唐昭并不容易。一来他无凭无据跑来与人说那些话,若唐昭信了还好,若她不信暴露出去,孟河便是首当其冲要遭难。二来他跑来见唐昭本身也是冒险,毕竟如今唐昭的身份今非昔比,又总跟在长公主身边,若被明达发现他的意图,他同样是在劫难逃。
    抱团的人往往不会沦落到如此险境,孟河竟然被推出来了,那他多半便是孤家寡人。
    明达不怕一个孟河,她怕的是更多文人的立场,听了唐昭的话后神色果然缓和了许多“那孟河与你说了些什么,阿昭可能与我说说”
    唐昭当然没有拒绝,便将孟河如何单刀直入的都与明达说了一遍,末了才道“我没立刻答应他,否则便显得太过急切了。而且回来的路上我也想
    过了,总觉得这事有些不对。按照孟河的说法,我既是延平帝唯一的子嗣,他便不该让我置身险境的,又怎会让我科举出仕”
    别的不提,当初薛氏让她科举的态度可谓十分坚定。那时唐昭就顾虑自己女扮男装的身份会是隐患,现在看来她身份的秘密更是惊雷,把这样的她推入朝堂跟推入火坑有什么区别
    明达听罢眯眼想了想,猜测道“或许你的身份是假的,也或许延平帝其实儿女成群。”
    这样一来倒是说得过去了。唐昭想了想,又取出戴着的玉佩给明达看“殿下你看,孟河说是玉佩是太祖赐给延平帝的,你可认识”
    太祖在时明达根本没有出生,不过宫中出的玉佩总有些印记。明达从前自然也见过这玉,只是从来没多留意过,闻言便接过来仔细看了看,最后摇头道“这玉上没什么记号,我也辨认不出。不过太祖当年草莽起家,身边的旧物也不是样样都留有宫中印记的。”
    这话倒是真的,唐昭沉吟一下,决定回去便找几个老臣问问看。
    明达见唐昭重新将玉佩塞回衣襟中,目光在露出的那截红绳上顿了顿,忽然开口道“阿昭你说,如果你不肯承认也不肯出面,京中局势乱了,又会是谁来收拾乱局”
    唐昭知道她的意思,其实在拒绝孟河时她也生出过几分妄想如果她不接手,如果京中的局势再乱得厉害些,延平帝会不会亲自出面主持大局
    自孟河来过一趟无果后,唐昭就再没遇见过什么人,但这或许是跟她总不离明达左右有关。
    两人只在平易庵小住了两日,明达便有些受不了庵堂的冷清,更重要的是在庵堂里她也不好与唐昭表现得太过亲昵。于是没两日新婚的公主殿下便闹着要走,唐昭无奈之下也只好随她,两人便又回去了距离不太远的别庄暂居。
    秋日里,两人登过高赏过菊,吃过蟹饮过酒,泡过温泉看过秋雨抛开一应琐碎杂务,新婚的二人倒是难得过了几日轻松惬意的生活。
    转眼又过去几日,京中“唐明东”的葬礼便已经接近尾声了,唐旌请人测了个黄道吉日,又选了块风水宝地,便将他的老父亲下葬了。同时他
    也辞去了东羽营的官职,老老实实领着母亲妹妹在家守孝,至于他和上峰女儿的婚事,自然也得推到三年后了。
    唐昭给“薛氏”的道场也做得差不多了,于是前后脚选了个日子,也将丧事料理了当然,她和明达都知道这丧事是假的,因此于两人而言不过是可惜出城玩乐的日子就此结束了。
    难得的,就连唐昭也生出了几分恋恋不舍来。
    明达刚要开口安抚她,结果却还是唐昭先开了口“别庄就在这里,等京中大事了结,咱们总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驸马她重生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或许有一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或许有一天并收藏驸马她重生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