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院子虽说贵是贵了点,但你们也看见了那是因为它地方大呀,正经的前铺后院,前面能做生意,后面能住人,就咱这白沙镇上难得有这么敞亮的宅子关键这宅子年头还浅,你们瞧瞧,这才盖起来没几年,跟新的那没半点区别,要不是这个主家的儿子在外面犯了事,急等着钱去捞人,那人家是怎么也不会卖的”
    这个牙侩姓吴,跟中介那是一点区别都没有,带着宁弯弯一家看完了房子就是一顿的猛夸。
    可宁怀运对做生意可一点也不外行,曾经他也是管过铺子的。
    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老吴呀,咱也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就别说那些虚的了。”
    镇上总共也就没几个牙侩,这个姓吴的还算是最厚道的一个。
    所以宁怀运有事也都是找他,倒是也算有点交情。
    宁怀运接着道“这房子是不错,可这位置也有点忒偏了,这离集市那条街可有点远,这个地儿做啥生意那都是稳赔的”
    白沙镇毕竟就是一个镇子,再热闹又能热闹到哪去。
    镇上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集市那一条街,铺子也都集中在那一条街,那条街也直通码头。
    而这个铺子却在集市后面的街上,自然也没宁怀运说的那么夸张,但这条街上的生意跟前街也真的是天差地别。
    “哪能呢”吴牙侩忙就赔笑,恭维话那是一套一套的。
    “四老爷瞧您这话说的,别人能赔,您那买卖能赔吗就您家那馒头,前几日忙收麦子没来卖,这码头上都不知道多少客商四处打听呢,我瞧着要不是着急赶路,那些人指定都跑您家里去买了您这铺子那可是不管开到哪都有人上赶着来买的”
    宁怀运是存心杀价,自然不会让他两句马屁给拍晕了。
    愁眉苦脸的继续道“那可不是这么说的,就这几天没来,你瞧瞧,码头上都有两家卖馒头的了这生意做不下去了呀”
    馒头怎么做又藏不住,村里有人来学也不好不教,慢慢就传开了。
    码头上新来的这两个卖馒头的,一个是原本就是镇上的,另一个说来可笑,却是宁长生的媳妇。
    不过毕竟是刚学,还掌握不好技巧,馒头做出来不是有些硬就是有些发酸,依旧是绿青的生意最好。
    但对于自己生意被抢这事,绿青依旧是十分的不忿,气了好几天,直到听宁弯弯说他们以后不卖馒头了,改做包子,那口气才消了。
    趁那俩人你来我往,宁弯弯跟自己娘和大舅舅在院子里转。
    “弯弯呀,你瞧着这地儿成不”
    常氏心里也不乐意这个地方,房子是好房子,位置那真的是不大合适。
    但她也知道那好位置的也贵,齁贵齁贵的,小本生意可承担不起。
    宁弯弯原本就是想买个院子,主要经营包子、烧饼、煎饼等等这些干粮,批发带零售,不用铺子。
    可一见这宅子倒是挺喜欢,灵机一动,开个面馆也不错。
    那也是十里八村,甚至是整个清平县的头一家,面食行业的领头人呢。
    推动一下大邙朝的农业发展可也是她的理想之一呢,想想就开心。
    “我看这地儿不错呢,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个位置稍微偏了些倒也不碍事而且这宅子又没长腿,也跑不了的,就是买下来给我舅舅住那也不会亏的”
    这年头房产虽然不像前世那样增值的那么夸张,但总不会亏钱。
    最后这个原本要价一百五十两的宅子让宁怀运杀价杀到了一百二十两成交。
    这个价格在白沙镇也就是不吃亏也没占便宜的样子。
    按这家人急用钱的样子多压压价估计也会卖,但宁怀运觉得人家也是遇上了难处,就当结个善缘了。
    对此宁弯弯倒也同意,既然自己没吃亏何必去为难别人。
    谈妥了价格后两家人外带吴牙侩,又叫上了刘捕头,一块去吃了顿饭。
    宁弯弯这还是第一次见这个传说中的刘捕头。
    四十岁左右的样子,留了短须,穿着大邙朝的捕头制服,腰间挎着弯刀,虽然长相普通,但这种公职人员总是自带气场,看上去到也挺出众。
    等散了席,旁的人都走了,刘捕快已经微醺。
    人喝多了话就多,他端着酒杯跟宁怀运碰了下道“老四兄弟,你这铺子买的好啊,我悄悄告诉你,你可甭跟别人说。”
    他说着还打了个酒嗝,脑袋又往宁怀运那边靠了靠。
    “咱镇子边上这个官道,原来那是通安定府的,知道吧如今上边发了话,要加宽,还要通到京城去老弟啊,咱白沙镇以后可是个好地方了,这码头现在这规模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壹木之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壹木之南并收藏作精小地主的致富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