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后期制作来说,把这些所有的ed屏全部抠像,可是要比绿幕抠像麻烦得多。
    反正周期足够,这个电影,怎么着也要拖到2015年才有可能公映
    廖烦第一天进组,就很罕见的看道吕潇然在跟摄影师争吵
    待会要拍那个持续的长镜头。
    其实,在拍摄中使用长镜头的话,你必须把所有可能的变量因素都考虑进去,包括演员的表演、如何打光、摄影机如何运动以及后期如何把这些东西捏合到一起。
    这是实拍。
    地心引力全靠后期cg
    模拟太空中的光照,包括打在飞船上的光、打在演员脸上的光以及宇宙的背景光,然后才能在后期制作的时候,把这些与演员的表演合成到一起。
    在一个持续的长镜头当中,接连展现全景、特写、失重的动作场面,必然要找出一个方案,能在单独一个镜头中同时展现各种不同的情节,这绝对是最困难的地方。
    所以要把零重力和长镜头结合在一起真的非常非常难。
    可是吕潇然想尝试
    那就只能一点一点来,艾曼努尔卢贝兹基跟特效组快被吕潇然折磨疯了
    整个拍摄过程很不顺利,数次被喊停,拍摄中的任何一个小疏忽,都会导致所有人的努力化为泡影,而镜头的长度以及所要展现的复杂效果就决定了从演员到技术部门,都会不停的犯错。
    从感官上来说,这个镜头需要无懈可击,事无巨细都要被照顾到。
    直到阿方索卡隆提出采购动态摄影器材iris系统拥有七轴自由轴向,可追踪拍摄长达108米,每秒移动速度4米,以及静止距离可到008毫米精准。
    演员被固定在某个架子上,iris控制摄影机的运动,造成演员在太空翻滚的假象。
    可能不太精准,这么形容吧,就是拍摄时候,演员被固定住,然后看着摄影机砸向自己
    这玩意极大的减少了拍摄难度。
    就是有点贵,这套操作系统以及摄影机、机械手臂加在一块1800万欧元
    写这段,我看了两三个小时的地心引力幕后揭秘
    8月13号,吕潇然被告知自己要在拍摄现场接受微博电影专访
    很想拒绝,但是,绣春刀确实是他非常看重的电影。
    糖糖帮忙接待的采访组“这就是地心引力拍摄场地”
    “当然可以拍,反正整个现场跟后期一点也不一样”
    “导演应该在跟监制商量拍摄”
    “他俩沟通全靠翻译。”
    廖烦走了过来,跟采访组的打了招呼,然后就被拉住询问地心引力拍摄的事情。
    “这次拍摄真的是前所未有的体验,吕导演是个伟人”
    “等电影上映,你们就知道我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微博电影的几个人走过去,刚好看到吕潇然在跟阿方索卡隆讨论拍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看到了拍摄用的巨大的光盒
    “这玩意是啥”

章节目录

我的光影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油炸大金并收藏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