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呢,克里斯蒂安蒙吉走了过来,吕潇然赶紧端起酒杯跟他碰了一下
    克里斯蒂安蒙吉是个很有意思的导演。
    罗马尼亚导演,拿过金棕榈,他是典型的戛纳的电影人
    就混戛纳,从来不参加威尼斯或者柏林
    而且这个人很有分寸,从来不会埋怨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去
    他来过中国,担任过上影节电影评委,他很羡慕中国电影环境
    “罗马尼亚的人口一千八百万左右,比如一千万的票房中,95都被好莱坞电影赚走了。事实上我们二十年之前就失去了电影市场,现在罗马尼亚市场上那些卖得好的电影,不会有太多的罗马尼亚电影。罗马尼亚跟邻国波兰就有个差异,波兰就可以拍类型电影,因为观众足够多。不少他们的类型片还在罗马尼亚很受欢迎。”
    “还是因为市场足够大”
    “对,所以你们可以建立明星制度,我们就不行了,没几个人看罗马尼亚电影”
    吕潇然点了点头,然后道“其实四月三周两天、山之外这样的电影在中国应该也有观众愿意看。”
    “真的吗”
    “中国有14亿人口,其中对电影有兴趣的超过7亿,这其中又有很多对海外文艺、剧情片感兴趣,您要是有想法,可以授权给我们,我们在中国有接近100家电影院,可以放映一下试试。”
    “嗯,我会认真考虑的。”
    好吧,这就是赤果果的行贿
    山之外、四月三周两天都是克里斯蒂安蒙吉的作品,版权当然夜归他,所谓的授权,当然要收取授权费
    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电影方面的交流
    能入围戛纳的基本都算作者电影,作者电影就是文艺片。
    某种意义上来讲,法国电影之所以衰落,就是那帮新浪潮干的好事拼命鼓吹文艺电影
    1957年,巴赞在电影手册直接发表言论所谓作者论无非是把一个在其他艺术中被广泛承认的理论应用到电影上。直接确立了一批“作者电影”,把自己的队伍直接扩大。
    特吕弗、戈达尔摇旗呐喊,顿时间吸引了一群电影人,个个意气风发,挥斥方遒的开始了自由创作之路,每一个都好似斗士一样,掀开了电影史上的“新浪潮”运动。
    然后法国电影,彻底被好莱坞打垮
    文艺电影与商业电影本来就是扁担上的两端。
    好莱坞并非没有独立文艺电影,但攻城拔寨所依靠的最终还是那些商业大片。
    单独的去吹捧某一类型电影,都是电影市场不成熟的体现。
    对于一个地区、国家的文化产业,晦涩难懂的精英类文学并不能抵抗住外来大众通俗文化的入侵
    回想一下我们的四大名著就该明白,通俗文学影响力显然会更大,不然四大名著为何不是易经
    那边,李鞍大导演跟阿谋聊的差不多了,然后走过来“吕导演”
    “李导演,您好。”
    吕潇然当然一脸受宠若惊
    “黑暗面我看了你现在对探索人性很感兴趣吗”
    “没有,这是我早些年写的剧本,觉得很有意思,就拿出来拍了。”
    “一个好奇害死猫的故事”
    “对,因为当时没什么钱,想的都是怎么省钱怎么写”
    李鞍点头“贫穷时候的创意真的很奇妙啊”
    “呵呵。”
    吕潇然有点奇怪李鞍找他干嘛

章节目录

我的光影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油炸大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油炸大金并收藏我的光影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