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敌卖国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无赦的, 不论是谁,上至皇宫贵族,下至百姓, 谁的头上若被按上了这个罪名, 文诛笔伐,天下声讨,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不得翻身, 为千古罪人, 自然更无资格继承大统,掌握权柄。

    而大夏的四皇子怎么也想不到这罪名会落在自己的头上。

    谁能想到姜直的身份在被确认的瞬间, 就变成了他通敌的罪证。而客死他乡,借粮不成,反而死不瞑目的二皇子成了他卖国的证据。

    夏皇老了, 实在太老了, 他的儿子们如嗅着腐肉围坐在皇位边上的鬣狗,一个个垂涎着老父亲座下的同时,眼里又闪烁着狡诈凶残的光,时刻准备着将自己的兄弟一口咬死。

    李璃说过,在左相借着四皇子的手栽赃定北侯的时候,后者勾结外鬼的罪名也就成立了。

    根本无需确切的证据, 只要一个似是而非的谣言,一个他人不知的内幕,大夏的几位皇子就能联合起来,齐心协力地将握着兵权,眼看着就能摘得胜利果实的四皇子推向深渊。

    大燕定北侯的副将居然隐姓埋名在虎威大将军身边,没有人会觉得是姜直走投无路,被逼无奈地成为四皇子牵制左相的棋子, 让放在眼皮底下监视,他们只会想到里应外合。

    这几年樊之远如神兵突降地建立起樊家军,强硬地将大夏军赶出大燕国土,甚至被夺回了好不容易占据的燕荆五州,明明在此之前大夏南下势如破竹,形势一片大好算算时间,姜直在大夏军中站稳脚跟樊之远崛起正是一前一后,可不就是内外勾结的一出好戏

    更不用说被百姓寄予莫大的期望,前往大燕借粮的二皇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在大燕。

    赵宇有句话说的不错,八卦小报就是在大夏国都也是广受欢迎。不知什么时候,那一期由诸位大人共同草拟,公布于众的临山围场事件的八卦小报在大夏流传开来,传的大街小巷都是。

    平时大夏人民想看个小报还得通过特殊途径购买,还是好几期以前的,而这次得到的却容易极了,不少书铺暗中都有卖。

    这其中若是没有别有用心之人,自是无人相信,不过又如何呢

    几位皇子看到这些简直欣喜若狂,不仅没有制止,找出其中借机生事的宵小,反而推波助澜,激起了民众对四皇子的愤怒。

    王鑫一掌将赵宇归西,他什么时候归顺四皇子远在大燕的李璃难以调查,可在这件事上几位皇子“众志成城”,互相配合,真的让他们找到了结党营私的证据。

    而这一次,直接将夏帝对大宗师若兰的信任给破碎了。

    年迈的夏帝即使已经掌控不住几个儿子,由着他们互相攻讦,可是次子死在若兰关门弟子手里,却是怎么也难以释怀。

    此事一爆出,若兰一掌断了自己心脉,以死谢罪。

    而同时,夏帝八百里急诏送去边关召四皇子及大将军回京受查。

    如此突然,正是因为传出了被樊之远抓走的两个斥候又被放回了大夏营地的消息

    这个举动,在大燕是说不清的通敌之举,而在大夏更是如此。

    皇位争夺到了水深火热之中,引外敌相助带兵杀回京城直接登基这种戏码史书上可是有记载的。

    没有人再放心四皇子带兵在外,夏帝一连三道金令逼着四皇子回京。

    一流言在各种暗怀鬼胎之中酝酿出了一锅真正的通敌戏码,燕帝在左相再三劝说之下才下定决心准备不顾一切将樊之远召回京城自辩,没想到夏帝率先做了他想做的事。

    飘雪的大燕京城,一顶顶小轿载着诸位大臣前往皇宫。

    宫门前,每个下了轿子的大臣脸上都是一片寒肃,不仅仅因为寒冷的天气,更是因为今日的朝会。

    百姓们或许无知无觉,还在谈论着樊大元帅那死而复生的离奇身世,盘算着北境战事多久能平息。虽未得到官方确认,都自顾自地信了谣言将他带入了定北侯嫡长子魏澜的身份。

    毕竟野路出身的樊将军哪儿比得上护国柱石之后来的传奇,这武功盖世,兵法如神就有了解释,因为他是定北侯的儿子啊,那自然厉害

    至于通敌大多是不信的。

    倒不是相信定北侯的冤屈,而是大燕有怡亲王在,作为家眷的樊之远通哪门子敌若说卖国,试问天底下有比左相卖的更厉害吗

    一年前的朝廷和一年后相比,对百姓们来说,若这是卖出来的,那怡亲王不如继续卖

    百姓或许愚蠢好糊弄,可最简单的道理是知道的,生活是变好还是变坏,每天是开心了还是不开心,手里握着八卦小报,答案非常明白。

    听说,王爷有意多开几家启蒙书院,免费让穷苦百姓的孩子认字,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百姓们的单纯让人欣慰,只是朝堂上的风云诡谲就令大臣担忧了。

    远远的,怡亲王府的马车在宫门前停下里,即使权势滔天,李璃裹着厚厚的大氅依旧跟诸位大臣一起缓步走进宫门。

    “王爷。”

    顾如是快走了几步跟上李璃,后者微微放缓脚步笑道“悠着些,顾大人,老胳膊老腿了哟,昨晚没睡好啊,这么大俩黑眼圈”

    “唉,昨晚与诸位大臣听您一席话,心里依旧不踏实,王爷,真的任由皇上颁下圣旨宣樊元帅归京自辩吗”

    寒风呼啸打着卷儿过,李璃是不想在这冷风里说话,无奈这位忧国忧民的顾大人不畏严寒也想再得他一句准话,李璃没法子,无奈道“顾大人,相信我,等圣旨到边关,这战事也该结束了。趁皇上和左相的注意力都在这上面,上次咱们提议的在全国推行启蒙书院这事儿不如再提一提,以京城为试点先骗,嗯,先拨一部分款项出来”

    话虽这么说着,不过就这一事,李璃的意思一透出来,其实户部已经开始着手做着预算。

    利国利民的好事,就是比较费银子,毕竟书昂贵,一般老百姓根本读不起,哪怕只是单单识字,也得让朝廷不断往里头贴银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在古代办报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遥的海王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遥的海王琴并收藏我在古代办报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