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性也会越来越显著,甚至能达到一种起决定作用的程度。”
    看到这儿,戴临风不禁笑了笑,提笔批注“未免夸大其词。”
    因为八十年代没有娱乐圈,没有明星,那叫文艺工作者。每个参与进来的人,皆抱着一种对待艺术作品的态度,自觉身上挑着重担,影视剧都是很神圣的东西。
    而最后,文稿中写道
    “无论题材立意、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塑造、电脑特效等等,我们都非常非常落后。连很多演员的表演方式,都承接着样板戏的习惯。
    一部霍元甲如此,一部上海滩如此,国门初开,已窥端倪。若不发奋进取,再过几年、十几年,当外来文化大举进军,我们便只能做一个被动输出的对象。”
    “”
    洋洋洒洒一万多字,文笔清晰,逻辑分明。
    戴临风逐字逐句的看,甚至某些段落重复的看,以致脖子酸痛,眼睛昏花,不得不起身运动了一下。
    运动之后坐下来,又觉意犹未尽,干脆重新看了一遍。
    首先,他完全同意许非对上海滩的观点。
    由于这部剧在民间影响太大,前不久连参考消息这样的报纸都给予了关注。也的确有一些老魔都人大肆批判,还拿83年的电视剧上海屋檐下作对比。
    这是根据夏衍的话剧改编,原汁原味的老魔都,跟上海滩泾渭分明。
    但戴临风觉着没必要对比,这就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个遵从历史,一个更符合大众需求。
    跟着也引出第二个论题,国内的原创作品太少了。
    民国时期以及搞运动之前,那会没有电视剧,都是电影人。那些电影人的创作能力非常强,比如李天济的小城之春、袁牧之的马路天使、谢晋的女篮五号等等,都是经典传世的作品。
    结果一场运动给搞没了,现在真的就会拍名著,拍小说。
    拿去年来讲,今夜有暴风雪、红岩、高山下的花环电视剧版、长夜行都是小说改编。
    再有就是,戴临风对“文化输出”和“商业属性”两个观点持保守意见,总觉着有些夸大。
    但他对“自家的影视产业要发奋进取,避免被人家干掉”却绝对支持。
    “哎”
    老头喝着早已凉了的茶水浑然不觉,自言自语道“这小子的花样还真多。”
    他忽然发现,自己对许非的印象非常清晰。
    第一次,是研究探春故事线的时候,觉着年轻人有想法,极为难得。然后又知道了他善画画,多才多艺。
    第二次,是在片场看贾芸的戏,觉着非常新鲜出彩,哦,还是个会演戏的。
    第三次,便是今天。
    这份文稿的价值颇高,已不仅仅是有想法、会演戏能形容的了。
    戴临风也是辽省人,早期参加过革命,后来调进央视,一路坐到了副台长的位置。他的阅历自非常人可比,晓得这小子定有所图。
    就像古代文人入京,会将自己的诗词经义投给名宿大儒,以获得举荐。
    老头比较开明,不然也不会引进国外电视剧,在央视增加广告业务。所以他并不反感这样的方式,只要你是真材实料。
    从第一篇文稿之后,俩人便达成了某种默契。
    许非有想法了就写点东西出来,然后送过去,戴临风都收着,但从不发表意见,更没问他想求什么。
    其实刚重生那会,许非就列过一份自己能干什么的清单,最后发现还是老本行最拿手。只是年代特殊,个人行为束手束脚,必须得拓展人脉,培养关系。
    所以甭看他忙活,目标一直明确。
    当然了,他进红楼梦剧组也不只为了培养关系,是真心喜欢这部剧,好容易重生一次,自然得参与参与。
    友情推书电影风华

章节目录

从1983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棋子小说网只为原作者睡觉会变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睡觉会变白并收藏从1983开始最新章节